超级购房实战手册1—城市判断篇
又到了全民看房的季节。
跳槽/结婚/生娃,还有买房换房这些现代人生活中的节点工程,都在一年之春必须有个交待。鸭梨山大啊,必修课就是必修课,谁让一年之际在于春呢。
作为一个因为“学业+工作=兴趣”的地产老炮儿,可以很负责任的跟大家说:
“从业那么多年,我真的看了不下1000套房”。
所以,平时朋友/同学/家人来问房子的时候,发现很多早已成竹在胸的“铁一般的事实和规矩”,广大买房群众居然都还不知道。每每跟我聊起后都兴趣大浓,甚至打赏派红包转粉,催促我立开小蜜圈开班的都不在少数。
因此,觉得真的有必要好好的跟大家聊聊这些咱们业内的独家不二的买房法则,不说地表最强,好歹也一定是可以称霸买房江湖的“买房真经”了。
本篇是第一篇“城市投资篇”。
这篇主要是跟大家谈谈,怎么判断一个城市的地产发展水平,如何做出对一个城市投资的判断,或者再简单点:什么城市可以买房做投资。
第一条:自己有工作case的城市可以买房。
听上去很一般哈,但是其实这当中的道理延伸开可就很厉害了:
1)自己没有工作case的城市不要考虑买房。
2)整个城市产业就业走低的城市不要考虑买房。
就这两条,应该就灭了去年在很多购房群热闹了半天半的“重庆买房热“。因为讨论的人群,几乎100%没有跟重庆有半点工作关联,。当下热闹的金融、互联网、甚至老牌的房地产、基建,还有最新致富的快递小哥、三农创新都跟重庆没有特别大的关系。因此这第一条绝对能帮您杜绝90%的错误投资。
接下来拆开细讲:
第一点:“自己没有工作Case的城市不要考虑买房”。
这条其实说的是“接触频次”。人类对居住的需求其实是来自求生(自己活下去,还可以顺便繁衍后代)。到咱们现代人,繁衍后代就留给最会写文案的杜蕾斯了。本篇谈论的求生就只剩下工作了。所以如果跟你连每天都要发生的工作都没有任何关联,那这个城市对你而言就是一个nowhere,或者是anywhere,意思是根本就跟全球其他的772605-1的7万7千个城市是一样的,=无感=可以省略。(顺便帮小川的搜狗打个广告,搜狗说:全球总共194个主权国家,772605个城市,中国有876个城市)。
那对于传说中不用朝九晚五,整天打着飞的出国玩的土豪呢?(其实土豪之所以成为土豪,就是比一般人因为工作Case多才可以在各地买房呢,不信大家可以去问问)。但是真的还是有提早退休无事可干天天就想着怎么花钱的,那么本条可以略微修正下:对于每年不会打飞的去一次或者停留时间少于3天的地方,不要考虑买房。
没有其他原因,你作为适龄有能力买房的人如果都没有足够的接触机会,那其他人也很有可能同样没有,也就是这个城市的就业和行业很有可能是“输出”而非“引入”的。去年开始的北上深杭的抢人大战,热闹的背后就是这些城市很有可能因为工作机会的增加,带来新一轮的房价上涨呢。
第二条:了解一个城市的房地产,要看5个“最”。
这条真的是笔者我工作20年的工作法则,甚至作为SOP(标准作业流程)编入了多家地产公司的业务培训和工作绩效。
1)看新房卖的最多的区域/商圈/板块;
2)看新房卖的最贵的楼盘;
3)看新房卖的最差的楼盘;
4)看2手房卖的最多的区域/商圈/板块;
5)看地铁站交汇最多站点的区域/商圈/板块。
第一点,看新房开盘最多的区域/商圈/板块。
这点可以一下子就能把握一个城市3-5年的发展区位。老实说,在中国买楼能赚到钱的,买新房其实永远是对的。(这个留到下篇挑小区的时候,再跟大家细说)选对区位,几乎就能稳赚不赔。
第二点,看新房卖的最贵的楼盘。
这条可以一下子就能get到一个城市的房地产发展水平,还有当地土豪的欣赏品味。一个城市的最高房价,几乎清一色都是由这个城市最新开的新房决定的(没有新房供应很多年的欧洲本土不算哈 责任编辑:小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