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国家将文化产业的重要性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提出到2020年要让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新形势下,如何共同打造“文化+金融”共享平台,实现跨界发展延伸产业链?为此,我们专程采访了拥有20年国内外上市公司高管的经验网信传媒CEO刘卫,为我们解读了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最新态势和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刘卫先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2018年中国文化产业应该将资本市场作为配置和优化资源的重要平台,借助它来助推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文化产业和媒体金融的结合。
近年来,文化产业类上市公司,早已经成为资本市场各路资本热捧的“新宠”。这些企业上市后得到了市场和投资者的广泛认可,并诞生了一批“模范公司”“明星公司”。
他表示:任何一个国家文化产业的崛起,都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有效支持。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经验显示,文化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是进入资本市场,以最大限度筹集和盘活资金,实现超常规发展,形成大规模的多媒体、跨媒体文化集团,巩固和加强在所属领域的主导地位。尤其在形成细分市场龙头的过程中,更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有力支持。
事实上,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加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国家相关部门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其中,促进优秀的文化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越来越成为政策支持的重点。
让我们一起共同期待,在2018年新的未来,文化产业通过资本市场的促进来做大做强;文化企业可以在资本的助力下,成功蜕变、化蛹成蝶;上市,让曾经为“钱”所困的文化企业一扫窘困,不断发展壮大。上市后,国内一些领先的文化企业,去谋划走出地域和行业的限制,实现新的腾飞,向世界级的文化企业迈进。
另外他还表示,资本市场作为一个重要平台,在支持文化产业方面理应是大有可为。比如,要形成资本市场助推文化产业的合力机制,为文化产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配套支持;要打造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的全链条,为文化产业提供全方位、整个阶段的投融资服务;要进一步优化相关市场机制,使资本市场为文化产业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根据相关资料数据显示,近年来文化产业与“互联网+”战略正在对接,文化与科技“双轮驱动”,推动了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电影、网络演出、网络动漫等新兴业态迅猛发展,改变着人们的文化消费方式,也拓展了文化产业新的发展空间。
2017年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一马当先”,营业收入7990亿元,增长高达34.6%,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去年底,网络文学用户数达到了3.33亿,手机用户达到了3.04亿,网络文学年产值已达90亿元。中国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与美国好莱坞电影、日本动漫、韩国电视剧并称的“世界四大文化现象”。
刘卫先生提出: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改变状况才刚刚开始,以文化创意内容为核心,依托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媒体金融产业呈现技术更快速、生产数字化、传播网络化、消费个性化等特点,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相结合,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满足群众的消费新需求,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与动力。此外,通过跨界融合,推进新兴的数字文化产业与传统的制造业、消费品工业融合发展,与信息业、旅游业、广告业、商贸流通业等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正在引领新的发展方向。
因此,在数字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虽然“流量”掩盖“质量”,“产值”掩盖“品质”的问题饱受批评,两会上,专家们也在积极为提高数字内容质量建言献策,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发展过程必定会充满挫折和挑战。我们应该加快适应资本市场的发展节奏和发展生态,利用文化产业与媒体金融的结合,创造的机遇来谋求利润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