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财经 > 财经 > 正文
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高校交流会 | 技术与人才,教育与实践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时间:2018/4/4 10:19:24     
3月24日-25日,粤港澳大湾区“双创”教育研讨会之三——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高校交流会在华南理工大学召开,来自内地和港澳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参与会议。 

 3月24日-25日,粤港澳大湾区“双创”教育研讨会之三——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高校交流会在华南理工大学召开,来自内地和港澳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参与会议。

会议分为大赛交流和实践交流两个部分,主要围绕三个议题展开,分别是:如何基于机器人大赛促进机器人相关技术交流与分享;如何在机器人大赛理工科团队基础上推动全方位人才培养;与Robocon、Robomaster、Robotac冠军队导师一起讨论交流比赛经验,技术分享。

重视系统工程,为大学教育提供补充

会上指出,企业需求和学生习惯具有明显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差异,并由此着重强调了“系统工程”的重要性,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系统工程意识”。

“系统工程”这个概念并不陌生,而且一直为政府所重视。江泽民曾在1999年提出“两弹一星的系统工程”;钱学森在其著作中认为,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的技术,“我们需要的组织管理科学家和系统工程师,其数量和质量都决不会少于或次于自然科学家和一般工程技术的工程师”。

在当前的大学教育环境中,重提“系统工程”是为了更好地衔接企业需求和大学教育。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系统工程意识?会上提出,应该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参与长时间、有挑战性的团体项目,并利用有限的资源达成项目的目的。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Robomaster、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等则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项目。通过参加该类项目,在校内组建团队管理人员、资金和项目开发工作,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系统工程意识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应知行合一

第一课堂,以“知”为主,理论教学,普及知识,培养基础;第二课堂,以“行”为主,实践教学,应用技能,培养特色与特长。对于大学学生来讲,第一课堂是基础,第二课堂是提升,二者互为补充,不能分离。然而,当前高等教育的症结所在是“知”多“行”少。究其原因,第二课堂投入多,对老师技能、奉献要求高,没有统一的考核与奖励办法,落实难度大。

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作为知识与技能的自主实践平台,很好地解决了“知”多“行”少的问题。学生利用第一课堂习得的学科知识,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选择器材,设计机器人结构,完成比赛任务。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有序自治,老师到位而不错位,从而实现知中有行,行中有知。

创新创业人才,从无心插柳到有心培养

自2002年以来,从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赛事走出来的队员陆续选择自主创业,比较知名的Robocon创业企业有:深圳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逸动科技有限公司、松灵机器人有限公司等等。

这个无心插柳的成果显示了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赛事和机器人、智能硬件领域创新创业具有高度相关性,拔尖人才培养成效显著。会上指出,要在机器人大赛理工科团队基础上推动全方位人才的培养。基于此,单一课程将无法满足要求,需要通过综合训练进行课程体系的建设和综合实践项目的锤炼。Robocon——技术综合、难度最高的机电类本科大学生科研项目,是实现全方位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之一。

会议期间,来自华南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深圳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厦门大学、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轻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德州仪器、美国国家仪器、逸动科技创业团队、广州翔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松灵机器人(东莞)有限公司的多名专家学者进行了演讲。此外,现场还进行了华南理工大学机器人创新基地竞赛机器人、创业作品展示及观摩。

责任编辑:cenn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