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国内外大多数长寿企业,它们得以生存至今仍蒸蒸日上,秘诀在于它们历代都拥有一颗传承追求精细和追求完美的“匠心”。
国家领导人在介绍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时指出,要全面提升质量水平。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健全优胜劣汰质量竞争机制。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工匠精神,精品为重。精品就是优质产品。国家领导人在多次会议中强调指出,中国企业要弘扬“工匠精神”,精心打磨每一个零部件,生产优质的产品。只有打造更多的精品、优质产品,塑造更多的“中国品牌”,中国经济发展才能进入质量效益时代,中国制造业才能在做大做强中跻身世界前列。
10月18日,央视财经频道播出《品质中国进行时》专题节目。同一天,新华社电视播出了大型系列纪录片《大国匠心》金立篇,讲述了金立手机在互联网大潮背景下恪守工匠精神、重视研发投入和坚持创新的故事。
相关报道指出。金立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手机市场屹立最久的企业。正是源于其十四年的手机制造历史中,金立始终秉承“工匠精神”,怀揣一颗“匠心”,精雕细琢每一款产品。在这个时代发展立足本应秉承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国是技能人才大国,也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移动通讯信息化已逐渐成为检验国家现代化的标准之一,人们已然很难适应没有手机的日常生活。中国海外贸易开拓带来的巨大市场,促进了移动通讯业的蓬勃发展,中国制造的产销量连续几年都居于世界前列。打破国际巨头的垄断,在逆境中砥砺前行,从来都是企业和国家走向强大的必经之路。
工匠精神,匠心为本。有没有工匠精神,关键是看有没有一颗安于默默无闻、执着于追求卓越的匠心。树匠心,就要坚守初心、执着专注,秉持赤子之心,摒弃浮躁喧嚣,在本职岗位上坐得住、做得好。怎样才能坐得住、做得好?关键是要做到专心专注、追求至精至善,将产品的每个细节都尽可能做到极致。我国历史上的工匠精神源远流长,从古代的鲁班雕木成凰、庖丁解牛,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工匠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动彰显。树匠心既要弘扬优良传统,又要紧跟时代步伐、勇于开拓创新。应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让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成为社会共识,让工匠精神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金立董事长刘立荣表示:“工匠精神首先是要有一种正确的态度,就是精益求精的态度。不要把它当做一个任务或者是产品,而是把它当做一个作品,要有这么一种正确的态度。”要真正的做到匠心精神,还需要技术的支撑,就是人才、专利、技术等等的支撑,有了技术才能做出好的产品。
刘立荣说。互联网时代,单纯的加工制造已不能满足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需求,将资金和精力投向产品研发才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因素;从市场和用户的反馈中掌握大量信息,然后制定精准而又快捷的研发走向,正是金立恪守的一条行之有效的发展路径。
当前,我国正处在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培育和弘扬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对于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要以树匠心、育匠人、出精品为抓手,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为推进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016年,由中国生产的智能手机已达到15亿部,是世界当之无愧的第一生产大国。十几年间,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全球竞争格局已经悄然发生着改变。金立手机也凭借着难能可贵的“工匠精神”,为这个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新时代打上了自己鲜明的印记。
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