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彦美
倦鸟归林,鱼翔浅底,家是一个温暖心灵,一个倦了,累了,能让身体休息,让心灵停靠的港湾。悲欢离合,人情冷暖,一种让人渴望与期盼,一种用生命在追寻的一种归宿,这似乎永远是我们心灵的寄托。说人的一生都是不断的选择题中蹒跚前行,而我们一味传承的那种家的味道何尝不是在千帆阅尽而沉淀下了独属于自己的味道呢。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儿子抱着书坐在书桌前背着唐诗。
“妈妈,这首诗是不是在写孩子要去外地,妈妈给他做衣服,还担心他。孩子长大了也要报答母亲呀。”正在背诗的儿子突然问我。
“是啊,孩子出门在外,父母总是牵挂担心的,孩子也要学会感恩,长大了要回报父母的恩情。”
“那是不是就是奶奶经常和我们说的人要学会感恩,别人对你好,你也要学会对人家好,别人帮过我们,我们也要牢牢记住,当他们有困难了,我们也要伸出手去帮助他们。”
“是啊,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就是这个意思。”
婆婆已经是个耄耋老人,老一辈人的身上总有一些时代的印迹,她们一辈子都是省吃俭用过来的,对于小一辈的孩子也总是多了些唠叨。可随着时间久了,听的多了,却发现,老人经常唠叨孩子们的都是要孩子们生活要节俭,做人要善良,而唠叨的更多的却是要孩子们学会感恩。是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给予我们的是他人所不能及的无私的爱,看着那爬满皱纹而写满岁月沧桑的额头,看着那饱经风霜而弯了的脊背,看着那刻画着岁月艰辛的丝丝白发,看着那一双青筋裸露,长满了老年斑,微微发抖的双手,让我的心也充满了感动。婆婆虽然现在已经是儿孙满堂,但一心却还是挂在孩子们的身上。知道你天天要上班,每晚八点前必看天气预报,如若第二天天气降温或是下大雨,她必会打电话过来叮嘱一番,唠叨着让给孩子添衣服或是给孩子带好雨具,唠唠叨叨好一会儿,虽然有时嘴上有些不耐烦可心里却暖暖的感动着。一个老人就是用自己的行动感染着身边的人,让小一辈们在潜移墨化中学会做事,学会感恩,她总是告诉孩子们用感恩的心去做事,你就快乐的。
婆婆还经常教育孩子们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她经常给孩子们讲的一句话就是,人不能做坏事,要多做善事,做好事。她不仅说给孩子们,有时也直接用行动来教育着孩子们。假期里儿子几乎大部分时间都在奶奶家。有一次,我去接孩子,刚到楼下,就看一老一小向前面窗户下的树从里走。当时我还以为有东西掉在那儿了,后来过去一看,祖孙俩在那里喂猫呢。原来是一只流浪猫生了小猫,婆婆看到了,就拿着吃的带着孩子去喂,并且告诉孩子,小猫刚生下来,没有吃的会被饿死。老人家在用行动告诉孩子要有一颗善良的心,要爱护动物。不仅如此,有时看到街上有乞丐,她也会给吃的,给钱,总是说能帮到别人就是好事。她用自己的行动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善良的种子,留给孩子们温暖的心。
用感恩的心去看待你身边的人和事,用善良的心去做事,那你的生活就是快乐的,你的人生就是美好的,婆婆用她那简单的行为教育着小一辈,让他们在以后的道路上用爱温暖人间。
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