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I)的兴起与高速发展,我国银行零售业务正面临巨大变革。很多传统的业务开展模式或将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更科学、更先进的方法,而平安银行正是现阶段最积极投身于把设想变成触手可及生活的创新型银行之一。对此,平安银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张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平安银行正使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AI),推动银行零售业务变革,重塑风险管理、精准营销、智能服务等领域的原有流程。
近期,多家大行接连宣布与互联网巨头合作,这让银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焦点。张慎由此指出,当前整个金融行业都正在经历一场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革命浪潮。而结合国内的金融业与科技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此前很多时候是以新兴技术公司的跨界来推进金融与科技的融合。新兴科技企业层出不穷,利用新技术降低成本、利用独特的场景改善客户体验;这些企业独特的优势,都会对传统银行带来重大的威胁和挑战。
“银行未来唯一的出路是拥抱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优化客户体验、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借此改变和颠覆自我,携带着传统的银行的优秀基因进化成为一家行业领先的Fintech公司。”张慎介绍,平安集团拥有金融全牌照和海量用户优势,截止2016年底,平安集团已经积累了约1.31亿的个人客户,及超过3.5亿的互联网用户。同时,平安银行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面也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以大数据为例,这是在平安零售转型的四大策略中,特别提出需要建设应用的两大能力之一。深度挖掘银行客户的内部行为数据本身就可以为银行提供大量精准定位客户需求,洞察客户需求,优化客户服务,从而吸引更多的客户来体验产品和服务,形成良性循环。
事实上,对于对于金融科技转型,平安银行早有预见,并已为向智能银行转型做好了全面的准备。张慎告诉记者,在风险管理和精准营销等领域,“大数据+AI”的应用与平安银行零售业务的融合已经相较成型,对提升金融效率方面的效果也已显现。例如,平安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启用目前最流行的模型群技术,将传统的逻辑回归,决策树模型和GBM 链式聚类分析等大数据模型相结合,在全行全量客户的各个结点上,目前已部署了约40多套的风险模型来全方位的监控和评估风险。这些模型都是风险管理及伪冒防范体系的基石。
在此技术上,平安银行再进一步推动AI领域建设,引入了人脸识别技术。据张慎介绍, 2015年年初以来,平安银行就对人脸识别技术进行了大规模测试,前期通过对约一个亿的正负人脸比对样本的测试来检测模型的精准性;年中开始上线人脸识别技术,业务中也开始大规模使用。而目前为止,使用了的人脸识别技术的信用卡申请件中,还没有出现一笔伪冒申请的案件,技术应用精确性表现较佳。
除了风险管理,平安银行还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应用于精准营销领域。“通过对客户行为的分析和预测,可以在平安口袋银行APP首页实现更精准地个性化展示和推送。”张慎进一步介绍,除了摆放常用功能,还通过大数据模型预测得到的每一个客户独特的、最可能要使用的下一个功能,包括出国服务、一键借款、保险购买、活动报名等服务项目,精准和及时推送,以减少客户在APP上寻找功能键的时间。
张慎最后强调指出,银行启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最重要的目的是提升客户体验,这要求能认识到并让科技发挥自身的优势;比如精准识别等方面,机器确实优于人工。而另一方面,对银行内部来说,金融科技同时提升金融效率,让人工去做更复杂或者更软性的业务领域,降低银行的运营成本。这是金融科技改造银行业的两大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