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融界讯“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100多年前狄更斯的这句话放在今天的创投市场依然适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今年两会又提出“继续简政放权形成新创业浪潮;推进机制,为创业提供便利;支持新兴产业创业”等一系列政策,为创业、融资提供了有利的政策保障。
据投融界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创投市场披露的成功融资案例超过1300个,较2016年同期增长超过1.5倍,融资总额超2404亿元。其中,A轮及其之前的早期融资案例高达900多个,占比超六成,融资总额将近313亿元;其中,种子轮、天使轮等风险投资案例近300个,融资总额超22亿元。这些数据表明,市场经济逐步企稳、国内创投市场如火如荼。

然而,在火热的创投圈,“融资难”的声音一直存在,让不少创业者发出呐喊:为什么我拿不到钱?投融界专家认为,创业的人多了,投资机构/投资人对项目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而作为创业者是否真的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呢?
对此,为了解决创业者的困惑,投融界整理总结了投资机构对于早期创业项目在融资过程中的甄别标准、资金需求、估值、融资技巧等方面的想法。
1、作为投资机构,在接触项目的时候,会关注项目的哪些方面?
早期投资和后期投资区别很大,早期更看重:项目的方向、前景;团队与创始人。后期可能会比较关注股权结构、市场占有率、用户数、覆盖范围、财务数据等。
从项目方向和前景来说:选择的创业方向应该有一个较大的市场容量;从技术、资源、切入市场的时机等角度构建的壁垒是否足够深;能否在在复制性和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这点很重要。
从团队及创始人角度来说:比较看重创业者的初衷,另外一个企业的创始人和管理团队的素养会影响企业的很多文化和做事手法,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企业能做多大走多远。切忌没有合伙人,独掌大权,创业之路是艰苦的,山上有老虎,一定要结伴而行,才能一路披荆斩棘、过关斩将。

2、在对早期项目的梳理中,投资机构会做哪些工作?
根据投融界的市场调研发现,所有的投资者和创业者在梳理项目时,都避免不了商业模式的话题。商业模式的梳理,项目的全面剖析,可以让创业者理解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靠什么赚钱;为什么你能靠这个挣钱?这是融资过程中必要的一步,在行业和方向上找到自己精准的定位。
创业者都知道要融资,但不代表每一个创业者都清楚该如何融资,尤其是对于早期项目而言。一般标准的融资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融资准备阶段(写BP),一份优质的商业计划书是融资成功的敲门砖,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有没有下文;第二是市场推介阶段(见投资人),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创业者都有机会见到投资人,这时候参加一些线下的创投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投融界对此为创业者开展了VIP投资发展沙龙活动、精选活动、项目路演——创刻秀等,赛伯乐投资胡总曾表示,在他们以往投资的早期项目中,有不少都是通过创业路演对接的;第三是尽职调查阶段,投资人给了投资意向书之后对项目创始人及合作伙伴进行调查了解。

3、为什么很多投资机构和创业者多次沟通,但是总是只看不投?
不少创业者都有这样的困扰:我和投资机构/投资人已经进行了多次交流,甚至到实地考察过,彼此印象都不错,为什么还没有结果呢?九鼎资本创始人吴刚曾公开表示,每投资一个项目,就会详细尽调10个项目,接触100个项目;36氪联合创始人林都迪说36氪看100个项目平均会投3-5个项目,在早期很难特别科学地去判断项目的好坏,投资机构只能多看,在相同领域对比,投相对最优秀的。
对于普通创业者来说,应该把握好每一次和投资人接触的机会,在面对面接触前夕,要对投资机构做一定的功课,首先,了解每家机构的投资方向和范围,是否和自己的创业方向匹配;其次,关注投资机构的项目投资阶段,再者关注一下投资机构过往的投资案例,看一下单笔投资额一般在什么范围内,是否匹配你的融资需求,有了这些基本的认知后再有选择性地去对接。
4、早期创业项目如何确认企业估值、资金需求、股权分配?
7月26日,投融界主办了“创赢未来,纵情向前”2017创投形势分析会,华睿控股投资、赛伯乐投资、集素资本、觉卿投资等多家知名机构、金融领域专家等人士齐聚一堂,在场的投资机构不约而同地提及了“关于企业估值、资金需求、股权分配”的问题。赛伯乐投资胡总表示,多数早期项目不知道如何给出一个合理的值,在估值和资金需求上普遍偏高,其实不管多少,都要讲出逻辑,为什么值这个价。而集素资本金总建议创业者在第一轮融资时,不要太在意估值高低,首先是要将想法落地、研发产品、推向市场;在融资成功后如果是个人天使投资人投资,可以考虑出让15%以下的股权,最好10%,如果专业的机构投资,可以考虑25%以下。在融资额方面金总建议融企业半年到一年的资金使用量就好,不是越高越好。

盘点总结
既然选择了创业,恐怕早已做好了破釜沉舟,向死而生的准备,不少投资机构都曾表示,不管有没有人投资你,你也得先把项目做起来,创业项目是必须要具备自我造血功能的,这样才能证明项目有赚钱的能力。而创业者通常认为只有融资之后才能启动项目,殊不知投资人看中的是项目的潜力,判断创业项目是否有潜力最有说服力的就是项目运行之后的状态。就像猪八戒网创始人朱明跃在某次演讲中提到的,再伟大的创业,也就是生意一桩,能够自我造血,创业项目才能具备强劲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文/倪迟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