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友谊实控人陈志祥带来的是什么?收购大连友谊、搅局新黄浦的 “武信投资集团”以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令人眼花缭乱的一系列动作,虽然没有借壳成功,但也完成了对大连友谊的控股。在这些表象背后,一直冲锋在前的陈志祥凭借其长袖善舞和快速入场的能力,迅速出手调用庞大资本。业内人士评价:“孙宏斌过关斩将,大举接盘,用的是银行贷款、自己和股东的钱,陈志祥大举并购用的是武汉金控的面子和武汉风险公司的信用,更胜一筹”。
巡查组点名,暴露出内部复杂关系
3-5月,武汉市委巡察组对武汉金融控股集团(以下简称武汉金控)等10余家单位进行了巡察工作,近日武汉市委巡察组就其中四家反馈巡视意见。其中,武汉金控因:“资产管理层级多、链条长,涉嫌资金体外循环,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风险,为民营企业大量借款,涉嫌利益输送”,而被巡察组重点点名,同时巡察组还披露其收到反映一些领导干部的问题线索,并已按有关规定转市纪委、市委组织部等有关方面处理。
这也让武汉金控的违规操作,利益输送逐步露出水面。其实,巡察发现的武汉金控的诸多问题并不是偶然。
早在2016年武信投资集团联手陈志祥实现对大连友谊控股、以及今年武信投资控股(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信深圳”)卷入的新黄浦的股权收购战,都有一些不寻常的影子,在追根溯源后都会发现武汉金控及其旗下武汉信用风险管理公司、武信投资集团等武信系资本的身影。以大连友谊为例,大连友谊实控人为陈志祥,但是武汉信用风险管理有限公司为作为民企的大连友谊先后多次进行信用担保并以借款的方式进行多次资金注入,总金额达19.1亿,这种不同寻常的做法,让人很难不联想到利益输送。
另据大连友谊在2017年1月24日对外发布的公告,公司董事邱华凯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职务。作为武信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邱华凯的辞职颇为蹊跷,自1月至今,邱华凯已有半年时间未在公开场合露面。这些也让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从侧面也似乎印证了坊间关于邱华凯因涉嫌职务贪污被批捕的传闻。
这些蛛丝马迹似乎也在昭示一个庞大资本体系背后的层层谜团正被逐一拆解。
参与新黄浦收购,新黄浦股价暴跌
让我们再把目光转向另外一个事件——新黄浦的股权争夺。这场股权争夺大戏同样波谲云诡,前有中科创,后有“上海领资”,今年5月突然半路杀出一个武信深圳,而且非常有意思的是,这家武信深圳的法定代表人同样为陈志祥。
就在今年1月,资本新秀上海领资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 (以下简称“上海领资”)在两个月时间完成了对新黄浦的三次举牌。就在领资投资完成第三次举牌后次日,新黄浦迎来了一年半来的股价最高点21.12元/股。此后公司股价曾一路向下,后又出现巨幅波动,并在5月24日和5月25日突然遭遇两个跌停。上海领资实际控制人王丁辉既要对阵老牌玩家,还要防范半路杀出来的“武信深圳”,三方激烈过招,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而就在新黄浦股价开始下跌的5月底,新黄浦的公告显示,陈志祥控制的武信深圳正式加入了股权之争。值得注意的是,陈志祥的这家武信深圳,成立于2016年6月8日,企业法人之一为“武汉信用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信投资集团),其法定代表人为熊伟。
在2016年收购大连友谊时,陈志祥与熊伟的武信投资集团均出具声明,称双方不存在关联关系,也不存在一致行动安排,可是,这两家名称相似到一不小心就容易混淆眼目的公司,事实是否真如声明所言毫无关系?就像这次的“新黄浦”股权收购一样,这两个“毫无关联”的人,又再次聚到一起,这难道又是巧合?
此外,根据新黄浦的披露信息显示,武信深圳与前海伟美作为一致行动人,通过收购分别持有易建科技30%和40%股权,持有桥润资产30%和70%股权,以此达成享有德瑞股权基金32.75%的共同权益。
这一大宗收购的背后资金来源成迷,以前海伟美为例,作为一个注册资本仅有1000万的公司,何以能够调动近20亿资金进行收购?而收购易建科技另外30%股权的厦门国晨和上海博燕均名不见经传。上海博燕的注册资金仅有100万,股东吴小燕主业是儿童美术培训,试问此人何来资金与意向参与到新黄浦的股权收购争夺战中,很显然,她只是在为背后的金主代持。
事实上,这两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背后的实控人均为与武信投资集团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王红梅。而王红梅作为沿海集团副总裁,是负责易建科技股权转让的卖方代表。追溯至此,此宗收购多了许多戏剧性——看似转了一个圈又回到原点的股权,实则经过几重倒手早已完成易主。据内部人士透露,无论是王红梅还是陈志祥,仍然只是代持人,本次收购的资金经过层层嵌套,全部来源于武汉金控下属的国有控股企业——武信投资集团。
起底武信投资,国有资产沦为私人牟利利器
相比起武信深圳,熊伟所掌控的武信投资集团来头更大。早前《法制日报》曾披露熊伟“作为国有独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在20家企业兼任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在武汉,熊伟控制的企业包括上述武信投资集团和武汉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金控)等等。本轮巡察所特别提及的武汉金控存在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不严肃不规范,档案管理混乱,企业领导人员违规兼职问题”,无疑同之前媒体的报道不谋而合。
早在2015年12月,武汉金控旗下多家子公司拟以近63亿元的作价,欲借道大连友谊登陆A股,但最终于今年5月因多方原因宣告终止。虽借壳不成,熊伟的武信投资集团便与陈志祥联手成立武信深圳,成为了大连友谊大股东。
在进一步查阅熊伟控制的武信投资集团企业公示信息发现,该公司在2011年5月由长江金控武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武汉高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前身为民营股份有限公司。然而该公司2016年度报告却显示,武信投资集团的股权出现过多次变更,使得武汉信用风险管理有限公司成为武信投资集团控股股东,即使得武信投资集团变为国有控股公司,如今的武信投资集团25%的股权为武汉信用风险管理有限公司所有。这让记者不禁好奇,武信投资集团另外75%的股权结构中又是怎样的构成?
在进一步的调查中记者发现,虽然国资是明面上的第一个大股东占比25%,而以张堂孝为代表的民营资本才是武信投资集团最大的利益相关方。经过记者在一家名为启信宝的网站(www.qixin.com)上查询,武信投资集团上层的一家控股公司长江金控武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股东竟为46个自然人股东,其中股东姓名与武汉信用风险和武信投资集团的多位高管相同,占股共计20%;另外一家持股武信投资集团15%的公司武汉高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经过层层查询,一位自然人通过武汉蓝海觉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100%持有武汉高润,这个最大自然人股东就是张堂孝本人。
另有媒体指出,武信混改实质上是借助武汉金控旗下国有资本的注入,快速做大资本盘,在这个混改过程中,看似国进民退,但其真正的目的不得而知。结合近年来武信投资集团的一系列资本运作,似乎存在利用国资背景让其利益关联方自然人获取巨额利润的嫌疑。武汉信用投资集团在混改中的种种乱象无不为巡察组所指出的武汉金控诸多利益输送事实提供了最好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