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隼
前言:怀着对,“三国”的热爱,近日走进了许昌“曹丞相府”,是曹操处理军国大事的地方,奠定曹魏霸业的屯田令和求贤令都在这里诞生。求贤堂前的广场上有影壁—《观沧海》大型浮雕,堂内也以浮雕群为主,反映曹操招才求贤、一统天下的政治抱负。
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对于曹操,一般人都用奸雄两个字来评价他,但是,我认为,无论对人对事,都要一分为二。作为曹操,他在历史上作出了巨大贡献,也留下来许多不足和污点。
一、对历史的贡献
客观而言,曹操对历史的贡献是巨大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广置屯田,兴修水利。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曹操从中起到主要和决定性作用的,当属广置屯田之举。曹操作为一个军事家,政治家,他是有深谋远虑的。当时,他实施屯田制最直接的原因,是为了解决军粮匮乏问题。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随着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的加剧,人民流离失所,土地荒芜,已到无兵可集、无粮可征的地步。建安元年,曹操手下的谋士枣祗、韩浩等人建议发布《置屯田令》,对此,曹操显然采纳。历史证明,曹操这一举措是英明的。屯田第一年,就得谷百万斛,“五年中,仓廪丰实”。
其实,屯田制古已有之,并非曹操首创,但曹魏屯田的规模和作用之大却是空前的。屯田的初始动因固然是为了解决军粮问题,但同时招募流民加入屯田队伍,农民不再流离失所,促使北方经济得到发展,消除了统治辖区内的不稳定因素,使曹操政权得到巩固。
此外,曹操为配合大规模的屯田需要,和他的后继者还大力发展水利灌溉事业,在各地修造陂塘,广兴稻田,计有刘馥修建的芍陂、茹陂、七门、吴塘,夏侯惇修建的太寿陂,郑浑修建的郑陂,贾逵修建的小弋阳陂等,这些水利设施扩大了灌溉面积,对于北方农业的恢复和发展益处良多。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曹操的政治是铁血政治,其政治抱负主要是以军事行动为依托,在攻城略地、征服群雄的过程中,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作为出名的是官渡之战,这次战役发生在建安五年,当时袁绍兵多将广,不可一世,以精兵10万、战马万匹,准备一举消灭曹操。而此时曹操兵马仅2万左右,他根据敌强己弱、敌众己寡的不利形势,后退一步,以逸待劳,后发制人。先斩袁军大将颜良于白马,又杀文丑于延津,与袁军在官渡对抗半年。曹操采纳袁绍降将许攸之计,亲率轻兵5000人夜袭乌巢之地,焚烧万余粮车,使袁军军心动摇,全线溃败。曹军乘胜追击,歼敌7万余人,袁绍仅率800多人逃回河北。官渡之战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官渡之战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战术灵活,随机应变,堪称经典,集中体现了曹操的军事才能,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此役是曹袁双方力量对比发生转变、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战略决战,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唯才是用,深谙兵法。多年征战,使曹操熟读兵书,深谙兵法。在长年的军事生涯之中,曹操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战术战略灵活多变,形成了系列的军事理论,所撰《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开创整理注释《孙子》十三篇先河,主张“兵以义动”的战争观,强调要师出有名,符合道义。他在战略战术上灵活多变,因事设奇、任势制胜,兵不厌诈,这些远见卓识颇受后世推重,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另著有《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从上面几个方面看出,曹操对我国北方经济的发展,对于军事的研究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二、其人个性特点
曹操是人不是神,在他身上,有许多鲜明特点。
生性多疑、狠毒残忍。他天分极高、权谋极高,他好猜忌忌、缺乏安全感、容易冲动,在忌杀杨修这一事件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他思贤如渴,但是有十分忌才,他信奉的是“宁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人生准则,造成了一系列冤案。故杀吕伯奢、借头抚众、许攸问粮、焚书不究、梦中杀人、虚设疑冢等再现了曹操生性奸诈的特点。
唯才是举、知人善任。曹操善于用人,招揽贤能之士,凡能治国用兵者,都尽力网罗,他手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人才济济。以关羽为例。曹操对关羽算是照顾有加,他知道关羽走了之后势必成为心腹大患,所以对关羽十分礼让。这也体现了曹操用才得雄才大略;曹操的长子曹昂、爱将典韦,都是死在张绣、贾诩之手,连曹操也差点难逃一劫。可是当张绣贾诩向曹操投降的时候,曹操一样重用他们。可见,曹操爱才,多么急切。
敢作敢为、胆识过人。他讨伐紊乱朝政的奸臣董卓,他心系天下,以民为本,未雨绸缪,辨清社会局势。当三国鼎立的天下局势已成时,他制定了比较正确的,包括他长达多年的政治军事战略,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有利地位,居高临下,伺机夺取天下。曹操把天子玩弄于股掌之中自己却不称帝,由此见得,他的这种战略,这种权谋是多么的有胆识,他的作法是多么的敢作敢为。
三、其人贬抑的地方
对于曹操,历史上褒贬不一。东晋南朝时,对曹操的评价几乎是一无是处。但是,大诗人杜甫对曹操的“文采风流”却极其推崇景仰;到了宋代,随着宋代统治者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程朱理学的兴盛,曹操的形象逐渐从唐朝的被推崇到被唾骂,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对曹操的评价迅速倒向贬斥的一面;而在元末明初,曹操成了十足奸雄。1959年,自郭沫若先生年替曹操翻案后,史学界迅速展开了一场有关曹操是非功过的学术大讨论,随后毛泽东在《浪淘沙·北戴河》一诗中写道“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颂扬了曹操对历史作出的贡献。今天,无论是史学界抑或是广大民众,对曹操的看法已基本定型,曹操已被定位为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时期第一流的英雄人物。
综上所述,一代奸雄曹操主要具有生性多疑、狠毒残忍,唯才是举、知人善任,敢作敢为、胆识过人和温情宽容的的性格特征。曹操的性格具有多重性,这种多重的性格集中在曹操的身上,成就了这位富有个性的,成就非凡的伟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