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初步建立起公共安全风险防控技术体系
□ 芮 鸣 李 文
我国正处在公共安全事件易发、频发和多发期,维护公共安全的任务重要而艰巨。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快速推进,各种变革调整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公共安全问题总量居高不下,复杂性加剧,潜在风险和新隐患增多,防控难度加大,给公共安全工作提出新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公共安全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全面小康建设乃至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非常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将城市公共安全纳入民生管理,围绕社会安全综合治理、生产安全、城镇安全、重大基础设施安全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加大资金投入,突破城市安全管理科技瓶颈,初步建立起一套贯通包括公共安全风险评估、预防准备、监测预警、态势研判、救援处置、综合保障等关键环节的公共安全风险防控技术体系。
利用信息化手段
创新安全监管监察方式
在泸州市江阳区消防中心三层,一个城市公共安全智能管理系统正在悄然运行。大大的电子屏上,当前信息推送不时地在各个频道之间切换,几十台服务器呈扇状围绕在大屏幕的周遭。泸州市安全风险的数量、分布、管控措施等尽收眼底,指挥中心可随时调度各个部门,以应对突发的城市公共安全事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常抓不懈、严管细查。泸州市江阳区根据安全监管监察对象点多面广、过程连续、动态变化的复杂情形,摒弃过去依靠传统人工监察手段的做法,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安全监管监察方式和方法,围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隐患排查和预防控制、应急救援等“三大体系”,全面提升了安全生产治理法治化、科技化、社会化水平。
信息化建设需要巨大投入,看似“赔本”买卖,实则功在当代、利在长远。
2015年10月22日,泸州市江阳区政府经过深入细致的考察与调研,与万基泰科工集团确定了“平安江阳 智慧江阳”战略合作关系,借助该集团领先的技术优势与深厚的行业积累,全力搭建城市安全智能综合管理平台。
万基泰科工集团针对泸州市江阳区的城市管理现状,在进行了详尽的数据分析后,精准把脉,初步建立起了江阳区地下、地面和低空三张安全网。
2016年12月30日,泸州市副市长、江阳区委书记付小平调研该项目时强调,泸州是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江阳作为主城区,加快实施城市安全智能综合管理系统项目,将积极推动城镇化建设。他提出,要把城市安全智能综合管理平台努力打造成全国示范工程。
2017年3月22日,由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郑科扬、国家安监总局原监察专员施卫祖及中纪委驻司法部纪检组原组长岳宣义等一行组成的中央部委专家组,在泸州江阳区城市安全智能综合管理指挥中心实地察看了“两网一中心、三域两平台”系统整体功能演示,审查调阅了项目技术设计方案和项目管理过程文档,对项目整体技术水平的先进性和项目集成设计理念的创新性表示肯定。专家组认为,该项目作为全国平台指挥中心的首例,在城市公共安全创新管理方面的提纲挈领作用和产业驱动意义重大。他们建议,泸州市委市政府要充分利用项目成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3月5日提出的“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的精神,尽快启动城市公共安全智能综合管理平台的全市覆盖工程。
该项目的承建方万基泰科工集团董事长杨泽远表示,万基泰科工集团以“为国而思、为民而想”的宗旨,秉承“安全发展、科技创新、引领未来”的理念,打造城市地下、地面、低空三张安全网,依据“总体规划、整体建设、全面监控、智能处置、精细管理”的建设原则,以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为基础,运用电子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工业自动化技术,为江阳区社会公共安全、企业生产安全等领域提供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综合管理保障体系。
杨泽远认为,该项目的实施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关注,是智慧城市理念在公共安全领域的深度集成应用。他们拟在全国范围进一步推广示范,以形成规模效应,孵化城市公共安全智能管理国家标准体系。该示范工程的高端智能计算业、智能传感制造业的本地化部署应用,能够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以科创引擎驱动实业发展,符合国家经济发展、国家安全战略方针。
“突发事件应对中人员救护和现场处置薄弱,围绕公共安全应急的关键装备和应急服务、关键技术、技术标准化和产业化等研究,研发出一批标准化、体系化、成套化的应急技术装备,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应急保障能力,而且也是培育新的应急产业经济的增长点。”杨泽远认为,公共安全应急产业研发技术标准高,资金投入大,企业的实力和资金面临巨大的考验。他建议相关部委在城市公共安全智能管理领域成立专项资金,或者对符合资质的企业给予政策和管理上的支持。
完善科技设施
提升群众安全感
3月22日,在泸州市蓝田幼儿园,一个陌生的身影被挡在学校的安全栏外,园内的警报系统骤然响起,园区迅速启动安全应急措施。这是蓝田幼儿园在进行智能安全系统运行测试。
蓝田幼儿园在园区入口处安装了一套视频监控系统,这套系统中的毫米波雷达会对进入园区的人员进行实时自动监测。若有陌生人员非法闯入,系统将会在第一时间触发报警系统,同时对陌生人员的衣着特征、脸部图像等进行抓拍,并跟踪其运动轨迹,对其动机进行分析预测。
针对不明入侵人员,园区将会启动应急措施,以保证园区儿童的安全。即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来人只要有任何微小的动作都能被发现,借助微弱的环境光,就可以将来人面孔拍得非常清晰。
据该工程负责人蒲朝东介绍,针对儿童反抗能力较弱的特点,他们研发出一套学生安全信息系统,这套系统所有的技术都集中在一颗扣子上。扣子里含有跟踪定位器,学生走在哪里,家长随时都能了解。该系统和校园内的毫米波雷达—摄像机联动系统相结合,可以实现儿童校园内外的可靠安全保障,有效保障儿童的人身安全,预防走失。
除了这套毫米波雷达系统外,园区里还有一套看不见的地下管线安全监控系统处置终端。地下管线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具有规模大、范围广、管线种类繁多、空间分布复杂、变化大、增长速度快、形成时间长等特点,更重要的是,它还承担着信息传输、能源输送、污水排放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功能。
如何保证地下管线的正常运营,并在第一时间发现故障,迅速反应,及早修复?
在蓝田幼儿园里,有一些像小烟囱一样被隔离的设施,若是不注意看,还以为是园区为美化环境而建设的设施,实际上那是一套高度敏感的科技设施。
这套设施建在化粪池管道的上边。化粪池是城市污水管网、下水管网的一个前端,一个终端。在这里,对生活垃圾进行收集之后,通过城市管网运送到污水处理厂,传送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有害气体和爆炸性气体——甲烷。甲烷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就会发生爆炸。
这套设备首先将甲烷抽入其中,对浓度进行自动分析。若浓度过高,设备会立即启动自动控制系统,通过一根黑管将过高的甲烷抽出,进行自动净化。待达到环评要求,没有危害时,再次排入大气中。
假如系统断电或者网络暂时不通,这套系统还备有自动识别系统,在15秒内,若上边没有下达指令,系统会自行处置,在30秒之内,把高浓度的有害气体源头控制住,后端就安全了。
在处置有害气体的过程中,监测数据源源不断地通过网络传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对这些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产生的数据分为两类:一类是安全数据,这类数据储存起来形成临时曲线图,经过两到三年的数据积累和分析,给管理者和业主单位提供管理参考;一类是报警数据,若有害气体达到预警值,系统会自动报警处置。
“根据近4个月的试运行情况看,全区662个地下管线危险源(化粪池)监测处置终端,共采集数据逾5000万条,采集报警信息近30万余次,及时消除氨气、硫化氢超标等安全隐患4万余次,相比传统的应急处置,处置效率得到较大提高,极大地节省了人力成本,提高了我区城市应急处置和协调能力,保障了我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江阳区城乡环境综合管理局纪检组组长田朝容说。
“建筑行业是事故的高发领域,城市安全智能综合系统的自动识别技术,在建筑施工方面大有可为。建筑工人高空作业,是否系安全带,原来主要靠人工去监管。安监执法人员人数有限,不可能24小时内死盯一家企业,监管存在许多空白地带。智能监管系统可以通过自动图像识别,对建筑工人作业时是否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直接抓拍并自动报警,相当于24小时不间断巡查。”泸州市江阳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人士介绍说,这套安全监管系统可以倒逼企业落实安全责任,通过技术手段弥补安监执法人员不足的缺陷,对推动高危企业实现安全生产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安全大事情,监察小细节。泸州是一座干净整齐的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布局错落有致,但沿街住宅楼的许多窗户边却安装有各色防护栏,远远看去,就像一块块大小不一的补丁嵌在墙上,影响美观。
“等城市公共安全智能系统正式运营后,这些防护网都将被拆掉。当然,拆掉之前要先消除群众的不安全意识。”泸州市江阳区城乡环境管理局局长王韬认为,“互联网+安防”智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能让群众消除不安,提升安全感。
2016年12月,江阳区已建成地下管线危险源(化粪池)监测点650个站点,燃气井盖监测系统12个站点,雷达监测系统5个站点,并进入全面调试阶段。今年2月底,指挥中心建设完工,同时完成呼叫中心系统、应急指挥调试系统、指挥大厅集控系统等100多项设备与30多项软件系统的嵌入工作,在物联网、云计算的构架下实现了“两网一中心、三域两平台”的智慧化管理新局面。
实施“互联网+安防”
力促城市经济转型升级
近年来,在平安城市、智慧城市等建设项目的推动下,我国安防市场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有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安防行业总产值已达4860亿元,行业增速保持在13%,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业内人士认为,2017年,我国安防行业将保持良好势头稳步前进,安防行业的整体规模也将保持较快增长。
城市公共安全保障及应急处置产业联盟秘书长汪宙峰认为,随着安防行业转型升级,跨界融合发展成为主流趋势,安防已不仅局限于城市安防系统建设,更将深入到智慧交通、智慧照明、智慧社区、智慧养老、智能家居等各个领域。物联网产业、软件与信息化产业、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服务产业、休闲旅游业等方方面面的城市系统将成为未来高端智慧安防产业的发展目标,也将对地方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城市公共安全保障及应急处置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颜志国表示,“互联网+安防”不仅将对城市经济发展带来深刻影响,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安防对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技术研发和转化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内地欠发达地区来说,发展城市公共安全产业有利于对接东部产业转移、充分利用产能调节,优化本地经济结构。用好用活社会公共安全大数据产业驱动引擎,利用后发优势结合地方产业升级规划,通过PPP模式发展公共安全领域高端智能计算产业实现弯道超车,也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重大机遇。
据了解,江阳区将对强化安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优势和专业特色、大力推动安全科技创新、积极推广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淘汰落后技术和工艺等进行更加详尽的安排。江阳区也将加快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完善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特种设备等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和安全监控系统建设,构建覆盖全区各级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监察、应急救援机构和安全培训管理互联互通的信息网络和基础数据库,不断完善安全科技支撑体系。
江阳区城管局有关人士透露,未来江阳区将按照“滚动发展、分批实施”的原则,不断完善城市安全智能综合管理系统。
江阳区通过公共安全智能系统建立“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解决”的工作流程,充分体现了“制度+科技+责任”的制度创新。通过公共安全智能系统和大数据来分析、统计、研判各类工作动态,就可清楚知道全区地下管网、地面和低空管控、消防、交通、交警等工作动态,实现安监工作从“小安监”到“大安监”的提升,使安监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泸州市智能安防在做大做强产业集群的同时,还不断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便利人民群众生活,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让企业广泛受益、群众普遍受惠,大力改造提升了传统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