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财经 > 财经 > 正文
基因困惑:国外SaaS的中国“劫”
来源:       时间:2017/4/26 10:25:08     
对于不少VC来说,一个新兴的互联网产品或公司,是否能在未来取得足够辉煌的成就,一直以来都会以国外某个类产品进行标杆。 

基因隔离:国外互联网企业的中国之殇

对于不少VC来说,一个新兴的互联网产品或公司,是否能在未来取得足够辉煌的成就,一直以来都会以国外某个类产品进行标杆。标杆的逻辑是:在中国本土尚未出现过的东西在其他国家出现过,甚至被实验证明拥有成功复制可能就有着某种人类需求的普适性。

然而事实总是被无情的打脸,哪怕一个模式可以复制、一个技术可以引进,一种概念可以延展,一个产品可以模仿,但是中国市场的基因隔离却让这些“洋货”吃了不少苦头。

亚马逊作为全球最大规模的电子商务网站,于2004年收购中国卓越网,开始进入中国。

但是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 亚马逊至今只有2.7%的中国市场占有率;曾一度被称为“世界互联网领航人”的雅虎,而今却不知去向早已淡出人们的视野当中;谷歌的退出、whatsapp惨败微信数不胜数的案例,正在一一论证国外互联网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强大狙击下的不堪一击。哪怕在互联网2.0时代风靡一时的Uber,最终也难逃被滴滴收购的命运。国外IT企业在中国市场所面临的对手似乎不仅仅来自于中国互联网企业的“熟门熟路”更是根深蒂固的“中国基因”。这给VC投资国内互联网企业提了一个醒:国外的月亮在中国未必会圆,SaaS也不例外。

2C尚且如此,2B何尝不是

如今,企业级服务已经站在了时代的风口上,IT桔子数据显示,在2016年新成立公司的行业分布方面,企业服务占比18%,居于首位,成为创业者首选的创业方向;投资方面,2016TOP5热门领域投资事件数量占比中,企业服务占比25%,依然是首位。

当某一领域出现投资热时用资本语法来说往往意味着该领域已经有了一个可见的复制标杆,但依然有着极大市场空间。而在SaaS领域这个标杆不可避免的被Salesforce抢了过去。在各式各样以 SaaS 模式为基础的应用服务当中,企业级资源规划(ERP)领域的增长速度最为惊人,年同比增长了 40%关于这个领域,主宰市场份额的公司是 SAPOracle Infor。客户关系管理(CRM)领域增长了 20%Salesforce、微软和 Zendesk 是行业前三名。

尽管 Salesforce 在这个行业多年以来掌握着定义 SaaS 市场形态的话语权,但是中美市场形态差距依然存在外国企业的 “基因困惑”。 在美国,SaaS崛起更多的是在PC互联网的大众普及以后,而中国是在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后,这主要是因为PC互联网在中国没有真正做到过大众普及,先天性的基因缺失和后天的认知改变,让中国市场和国外市场存在极大的差异。

首先用户需求成熟度和对企业信息化认知度有很大的不同,这个根本差别导致SaaS领域的初创公司在起步阶段的销售模式、市场策略上都会不同,从国内CRM的崛起我们可以看到,在国内,云端CRM其实已经市场教育很多年了,例如:最早期的八百客。但即使如此,也经历了这么多年最近才爆发,所以市场教育的挑战是巨大的。Salesforce在面对零基础的中国市场时,以“国外经验”引申到国内市场难免会遭遇极高的市场教育成本

其次,人才基础不同。国内SaaS领域面对最大的难题是SaaS人才储备的问题,Salesforce在美国的崛起得益于早期该领域人才的沉淀和积累,长达八年的时间将SaaS模式所需的市场、销售、服务人员的专业能力上升到了一个台阶,这位Salesforce的出生和爆发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但是在中国极度缺乏专业人才,有着让Salesforce的培训成本无形提高的可能性。

再次,中国企业用户对工作习惯的改变难以接受。在美国,很多企业员工对信息化工具都持有开放的态度,但是这在中国却无法成立。中国员工不到了工作无法忍受的时候不愿意尝试更新的东西。为追求高效的而设计的封闭式工作流程,不允许出现未知工具带来的低容错。这就导致国外SaaS产品不仅要简单易用,还要尽可能少的改变企业员工的工作习惯,比如尽可能与他们的流程契合。

如此格局之下,投资SaaSVC着眼何处?

在面对中国市场的“基因隔离”时,显然再把国外标杆作为国内投资的参照是不合理的。这是中美SaaS市场竞争格局的不同造成的。

虽然国内的企业服务基础比美国落后很多,但部分领域的产品呈现现象级爆发跟移动互联网的崛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从HRSaaS产品的火爆就可见一斑。这意味着企业通过资金累积和技术共享可以无形中降低SaaS的竞争门槛,结合前文所述的认知初级在需求单一的市场层面,很难形成一款竞争力较强,壁垒较高的产品。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在低门槛的效应下,大批企业为追求迅速抢占市场的的效率而形成大量同质化产品,其结果必然是一片红海。

于是,VC眼里有竞争力的SaaS产品,就需要逃出红海,找到一种可持续的,建立高壁垒的方法。要么是产品,要么是客户群,要么是领先竞争对手一个身位的技术实力。而深耕于中国土壤的量级产品中,BAT不得不提。

不可否认BATtoB市场的发力对改变中国SaaS生态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移动企业营销层面,阿里巴巴费尽心血推出支付宝服务窗、百度也是集合公司上下所有力量来打造手机百度直达号。移动企业办公社交层面,阿里巴巴集团内部悄然放弃了主攻To C社交的来往,转而全力研发To B市场的钉钉,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不错的突破。而腾讯则在企业营销和办公社交层面双双发力,通过针对企业QQ、微信与营销QQ、微信的联合升级,打通了企业办公、营销等多个层面,提供给企业更全方位的服务。但从市场战略层面来看,腾讯企点似乎更具野心,通过腾讯企点可以实现QQ、微信公众号的统一管理,来帮助企业打通两大社交工具的粉丝平台,从而定制更好营销战略,覆盖了整个toB的移动办公市场。更加契合成熟度较高的“移动互联网基因”。

在互联网血统和中国“基因”的双重组合下,BAT们给VC对于国内企业级服务市场的投资有了更好的参考,这让VC们不得不更加细致入微的观察中国市场的每一个“细胞”从而做出符合中国市场的投资判断。

责任编辑:小七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