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融界讯 日前,国务院印发《“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称2017年要基本形成较为系统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政策框架。其中特别明确了要“促进互联网与健康融合,发展智慧健康产业”。“互联网+医疗”是政府鼓励的医疗新方向,也是众多创业者在奋力耕耘的一块沃土。近日,投融界记者对从事医疗行业35年、自主创业8年的左峰先生做了专访。
集结资深专家,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据投融界了解,左先生本人在医疗行业已从业35年,主持过临床检验中心以及国有企业的工作。其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面向医疗机构提供医疗诊断、器械、药品以及医疗数据信息的综合医疗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以医疗机构内医疗服务为基础,延伸医疗机构的服务深度,同时辅助各级医疗机构为公众获取持续、优质且不可缺少的健康数据。
该公司有着三十年实验室诊断经营的背景,原是卫生部中联达体系公司。公司一直从事着实验室诊断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的推广,见证着中国实验室诊断的成长。左先生开展此医疗健康数据产出应用中心项目,主要也是依托公司在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上的过硬实力,以及医疗健康数据源服务新时代的延续。
公司团队成员46人左右,其中有从业21年、执教复旦的郑先生;美籍华人、“国家百人计划人才”的祝先生;拥有38年医学从业经历、17年医院行政管理及主管经历的医学专家袁先生以及有36年医学从业经历的医学教育、管理专家谭女士等行业资源丰富的资深专家学者。
关于创业的初衷,左先生说:“面对大多数人的就医困难,公司团队深感责任重大。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新时代优质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和医疗健康数据服务。”

院外医疗服务系统,为医院保驾护航
由于“智慧医疗”的研发工作需要配备专业的研发技术团队、置办大型专业设备等固定资产,成本高昂。医院等医疗机构通常不具备足够的财力及精力进行自主研发,而会选择与智慧医疗类科技企业等第三方机构进行合作,达到互利共赢。
左先生告诉投融界,公司的“智慧医疗”路线主要依靠医疗健康数据源服务,生产高质量医疗健康数据,继而通过互联网等媒介重塑医院的产品服务、市场定位及品牌形象。通过大数据服务不断完善医院的服务过程,从而有效提升医院的综合运营能力和服务水平。
公司依托三十年实验室诊断经营背景,积极开发新型医疗设备,布局国内医疗市场。在上海设有自己的研发基地,在北京设有项目投资管理机构负责项目在全国的运营推广,在徐州获准医疗健康数据生产机构,并在申报二级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活动的运行,以完善项目运行框架。
公司通过这样多层次的布局完成了一套从研发到生产、运营完整的院外医疗服务系统,为患者提供完备高效的医疗智慧服务支持。
医疗健康数据生产中心,独家技术打造医疗新生态
左先生向投融界透露,公司已投入4500万元资金用于硬件研发及全国范围的市场构架建设等。现已研发出应用极广的医疗健康数据生产中心,它主要有以下几项独家技术:
1、门诊分析系统
此系统可确保综合检测报告能在30-40分钟内出具结果,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治疗时间,提高了医生的诊疗效率,增强了各级门诊医疗检测的及时性。
2、超声远程检查
通过系统远程控制,可增加医疗机构及医疗人员的诊断半径,增强了患者的现代化医疗体验以及对诊断人员的信任。
3、快速病理系统
可以为手术提供即时的数据采集及分析手段,30分钟内就可完成病理报告。减少了手术时长,降低了手术风险。
4、同质共享
公司统筹各医疗机构设备与各类医疗数据参数,建立了统一的报告方式和标准,将患者医疗健康数据库进行网络共享。患者的检测结果电子病历可多点利用,不同时期的数据可对比分析。既减少了患者资金的重复投入与时间成本,也减轻了患者及医院的压力。
左先生告诉投融界,公司已经将医疗健康数据生产中心进行了小范围的尝试,并获得了市场的初步认可。未来通过医疗健康数据生产中心在更大区域的应用,打造一个更高效、更人性化的医疗新生态,人们的就医体验将得到很大的改善。
中投产业研究中心统计,2017年中国健康产业规模4.9万亿元,2021年将达到12.9万亿元,未来五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27.26%。在这样的背景下,业内预计,未来十年将是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黄金期。而左先生找到投融界这一专业的融资平台,也是希望抓住机遇,加快项目的发展进程。
左先生向投融界透露,在经过小范围的实践检验后,项目目前已经和多个机构达成多项合作,正做出下一步的医疗信息化尝试,建立医疗健康数据产出应用徐州中心,医疗健康数据产出应用徐州中心建设,计划投入3亿元人民币,2017年为了加快项目发展,左先生计划通过投融界平台对外融资5000万-1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医疗设备投入、第三方检测中心机构及分诊机构的建设,以及对企业做评估为上市做好准备等。左先生相信,借助资本的力量,一定能打造更好的医疗新生态、新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