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互联网系机构可以说是出尽了风头,表面上看,阿里、京东、百度、腾讯形成了BATJ的市场格局,实则不然,先说腾讯和百度,由于基因的关系,二者无论是业务发展,还是战略布局,均无法和天生具有电商基因的阿里和京东所构建的金融体系做比较,因此,BATJ的背后,实质上是阿里与京东两颗双子星的博弈。
再来看这两颗双子星,京东金融和蚂蚁金服均是从电商平台衍生出的金融产物,无论是出身、定位、战略、还是具体业务,都有着极高的相似度,在很多场合二者均互为对标。但透过现象看本质,两者有着截然不同的战略逻辑。京东金融以金融科技立身,以技术驱动金融创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传统金融机构赋能;而蚂蚁金服已经完成了全牌照的布局,攻城略地,霸气侧漏。
如此来看,京东金融颇有点依托金融科技构建金融新世界的意味,而蚂蚁金服则依托牌照构建起来令人惊叹的金融帝国。两个模式的不同,也决定了这两家企业未来的发展路径和程度的不同。那么二者PK,谁能笑到最后呢?
蚂蚁金服闭全牌照下的闭环生态
在传统的观点中,一家金融机构如果能集齐银行、保险、信托、券商、基金、期货、租赁7张金融牌照,就可以纵横四海、所向披靡。而蚂蚁金服在短短的两年间,就已经完成了全牌照的布局,甚至本着“有牌照的用牌照上,没有牌照的创造新领域也照上”的原则,在某些新兴的产品领域上已经遥遥领先。
在这里不得不佩服马云的战略部署眼光,拥有了全牌照的蚂蚁金服成了一家金融控股集团,可通过收购、兼并不同种类的金融机构,构建起包含消费、理财、信贷等在内的闭环生态体系,这也使得蚂蚁金服本身具有巨大的协同效应的优势。此外,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蚂蚁金服不同的金融品种之间的优势得以组合利用。
毋庸置疑,随着客户对金融企业提供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和深入化,监管层对业务创新和牌照逐渐放开,单一业务的聚集效应在减弱,全产业链的金融模式应运而生。由此来看,金融控股的模式将成为蚂蚁金服未来驰骋金融领域的一大利器。
京东金融依托金融科技打造的开放生态
与蚂蚁金服疯狂买买买不同是,以金融科技起家的京东金融虽然也在积极申请牌照,但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不断拓展金融边界上,以开放式的生态模式,持续对外输出自身的金融科技能力。要知道,银行业永远会拥抱更好的技术手段。
就拿京东金融和中国银联战略发布会来说,中国银联总裁时文朝在会上也对京东金融的金融科技能力进行了肯定,宣布双方将在支付产品、联名信用卡、大数据应用等八大领域展开合作,京东金融赋能传统金融机构,强强联合,科技与牌照实现良性互补,如此一来,银行、支付等牌照对于京东金融来说似乎并非是迫不及待的事情,而更像其战略防御的手段。
此外,京东小白卡的推出,更是给予了传统金融机构难以想象的发挥空间。再比如,京东金融ABS云平台的推出,不仅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融资门槛和融资成本,并赋能传统资产证券化行业,提升资产证券化中介机构的服务效率、管理效率,降低ABS资产违约风险。
毋庸置疑,金融科技正从多维度地改造整个金融行业,其必将成为未来金融行业的代名词。以此逻辑推理,未来金融行业的竞争,不再是牌照、网点或规模的竞争,而是格局之争,服务之争,体验之争。
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是,虽然京东金融也表示未来三年将持续加大技术投入,其中投入资金金额每年增长将保持在100%以上,但这恰恰是金融科技的内核之所在。随着金融科技模式的日趋完善,未来,京东金融无论是直接服务B、C端,还是通过赋能金融机构,服务B端、C端,其边际成本将会越来越低,甚至无限趋近于0。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京东金融的亏损增添了压力。但如果因噎废食,岂不是自废武功?
由此可见,金融控股的模式就像集天下武功套路于一身强者,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均有的放矢,游刃有余;金融科技的模式则像是在苦练内功,无招胜有招的侠客。两者的相遇,必定会是一幕精彩致极的较量,至于谁赢谁输,目前还难下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