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打铁还须自身硬,绣花要得手绵巧”。作为一个铁匠,自身要足够强壮,榔头要有硬度,才能打出坚固耐用的铁器;绣娘的手要灵活灵巧,绣花才绣得好看。
总书记告诫全体党员干部“打铁还需自身硬”。表明了党中央对“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要求和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败斗争工作的决心。纪检监察干部是肩负着监督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使命的特殊人群,更要深刻理解总书记“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要求和希望。“正人必先正自己”,纪检监察干部自身“硬”不“硬”,直接决定了其能否更好地发挥监督党内生活,严肃党员纪律的职能和作用。
纪检监察人员“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是中央纪委书记在2014年纪检监察机关专题研讨班上提出,目的是为了解决一些纪检监察机关存在职能模糊、履职错位、效率低下等问题。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由于所处企业环境的特殊性,经常存在纪检监察监督意识和力度不强,监督范围没有全覆盖,监督工作不被重视等严重问题。更好地实现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干部“三转”,是解决国有企业内部监督“灯下黑”,企业内部贪污腐败高发的当务之急,也是更好地贯彻总书记“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必然要求。
如何更好地实现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人员“三转”,笔者以为,要从抓主业、建机制、强自身三个方面入手。
抓主业,是纪检监察机关转职能的主要方式,就是要聚焦“监督”“执纪”“问责”的主业,把不该管的交还给主业部门,全力执好纪、把好关、问好责。国有企业经常由于党建工作人员短缺,纪检监察部门将党风廉政建设一手包办,既负责宣传教育,又要抓监督管理,甚至参与到经济考核兑现中来,造成纪检监察部门效率低下、履职错位,监督、执纪很难达到理想效果。首先,要正确履行“两个责任”,党风廉政建设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纪检监察部门要将主要精力放在监督执纪问责的主业上来。第二,有的国有企业党政领导认为纪检监察机关权威性强,可用性强,有利于推动具体工作和难点工作,经常“眉毛胡子一把抓”,发现问题动辄“叫纪检监察部门去调查处理”。要切实转变这种思想认识,纪检监察机关的主要责任归根结底在一个“查”和“责”,要在自己的“责任田”里下功夫而不是“全程包办”。对违规违纪和贪污腐败问题严肃追究问责,对违反“四风”和中央“八项规定”问题绝不放过,加大监督执纪力度。
建机制,是纪检监察机关转方式的重要手段,就是要建立长效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纪检监察机关要在自己的“责任田”里大有作为,则必然要建立完善监督机制。首先是要建立信访举报和案件查办机制,扩大举报来源,规范案件查办流程,量化案件处理结果。还要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一岗双责责任制建立问责机制,对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责任的领导干部严格按照责任制内容进行问责,牢牢抓住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还要建立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廉洁自律准则,纠“四风”问题的长态化机制。对违反“八项规定”和出现“四风”问题,实行“零容忍”,绝不姑息!
强自身,是纪检监察机关转作风的必然要求。纪检监察干部是监督者、执纪者,如果自身不正,监督别人从何谈起,又凭什么监督别人?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坚持正人先正己,带头加强作风,带头遵守规章制度,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廉洁自律准则的各项要求,解决粗心大意、跑风漏气和浮躁之风等问题,不越雷池、不踩红线、不搞特殊。强化自身监督,对自身的监督必须更加严格,执行纪律必须更加刚性。要牢固树立监督者更要有接受监督的意识,自觉主动地接受监督;要从组织和制度上加强和完善内部监督机制,以严明的纪律锻造过硬的队伍。 (作者:中建七局(上海)有限公司 席魏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