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产业观察 > 产业观察 > 正文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来源:       时间:2017/2/24 14:52:26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七录斋”的故事。笔者在第一次阅览《七录斋集》时也对其名字产生过好奇。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七录斋”的故事。笔者在第一次阅览《七录斋集》时也对其名字产生过好奇。“七录斋”名曰“七录”,作者意欲何为呢?在经过历史调查之后,终于恍然大悟。原来七录斋的主人张溥少年时代喜欢读书,但记性不好,经常读过一遍就忘了。后来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即每读过一篇文章,就抄写一遍,朗读一遍,烧掉,再重新抄写一遍,又朗读、焚烧,如此反复,坚持七遍,直到牢记、背熟为止。因为这个缘故,他给自己的书斋起名为“七录斋”,他的文集就叫《七录斋集》。这种独特的读书方法使他在文学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最终成为明末著名的文学家。

  其实,细想一下,张溥的方法无非于那句老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回想起中学时代,似乎没有哪个老师没曾念叨过“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老师的熏陶培养下,我也逐渐养成了做笔记、抄录重点的习惯,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让我每次考试都能名列前茅,我也由此变成了老师的乖学生。

  一眨眼,五年过去了,自己也从学生时代踏进了工作岗位中,偶然在一次与母亲的通话中,得知自己当年积攒下来的笔记还在书柜里堆成着小山时,顿时感慨万千,当年养成的如此好的习惯如今早已生疏,而现在太多时候过分的依赖自己的记忆。工作中的有事情往往会在键盘上敲打几下;对于领导交办的任务,总是认为几件事情完全可以依靠记忆记住,结果却往往顾此失彼发生疏忽和遗漏;公司大大小小的会议上,也都没能够认认真真地把领导的讲话以及重要的会议精神一一记录下来,结果却经常会开完了却不知道讲了哪些事情。

  时过境迁,现在,时常抱怨自己记忆力不如从前,时常羡慕别人在工作中总能想出推陈出新的好办法。现在看来,原来最好的记忆就是勤于记录,最好的方法也无外乎拥有广泛的记忆。还记得曾经在书中看到这样一句话“最浅的墨水也胜过最好的记忆,没有广博的记忆,就不会对知识有举一反三的联想;没有深刻的记忆,就不会对问题有触类旁通的思考”。张溥不就是因为积累了大量的文学知识,而后得以才思泉涌、下笔千言。他的那篇《五人墓碑记》成为《古文观止》的名篇之一,并被选编者评为“当与史公伯夷,屈原二转并垂不朽”。学习如此,工作亦如此 。古人如此,我们又何尝不能?

  在开会时,把领导的讲话精神统统记录下来,待回到工作岗位上,再按笔记上的内容制定计划执行。查阅资料时,把好的经验以及优秀的做法记录下来,待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就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方法不是没有,只是我们生疏了自己的“烂笔头”。

  时间飞逝,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言行举止也逐渐成熟,对问题也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也许在别人看来,我所谓的成熟仍差强人意,但成熟与否,我都将重新拿起我的“烂笔头”迎接未来的挑战!(作者:中建七局(上海)有限公司     席魏峰)

责任编辑:小七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