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眸集团总经理于建森)
“衣食住行”是人类社会的四大永恒主题。其中,“衣”排在首位,足见其特殊意义。从人类社会早期的草裙、兽皮到如今繁复的高级时装、普通成衣……服饰经过数千年的变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服饰作为社会刚需,其营销自然是不可避免的话题。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革新,人的时间分配和习惯也随之改变:从线下到线上,从PC端到手机终端,消费模式和场景从单一走向多元。尽管如此,作为“历史遗留问题”的高库存仍然困扰着许多服装企业。“中国一直以来沿袭粗放、野蛮的生长方式,导致高库存长期存在。”端眸集团总经理于建森在采访时如是说道。
从自建服装团队到入驻天猫、唯品会等电商平台,于建森在服装行业浸润近30年,积累了多年的实战经验,他深谙高库存之于服装业的负担。今年,他领衔旗下的“碰碰购”回归到困扰中国服装业的老大难问题——高库存上来,试图为服装业“解缚”。
野蛮生长VS高库存之间的博弈
众所周知,中国是服装生产大国:从家庭小作坊到各种加工厂,遍地开花。为了攫取更高的利润,一些企业大量扒板复制,导致服装品牌的生长环境恶劣、同质化现象严重。而不少服装名企一直以来采用加盟的方式,虽然成功实现“跑马圈地”,但是机械地通过对当地销量的预估来决定订货量,通常和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误差,因此很容易造成库存积压。
目前,全国的服装库存足以供应13亿人一年的穿戴。然而随着全球市场低迷、人力成本上升以及网络销售的冲击,服装工业的生产模式正在悄然发生改变,一场针对服装工厂的产业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李克强总理在今年3月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详述了供给侧改革,其中一条就是去库存,而包括服装业在内的多个行业的库存数量非常庞大。”
在采访过程中,于建森多次提到了社会责任。“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就业问题始终是摆在国家和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任何企业都有义务承担其社会责任,因为我是做服装出身,所以想从老本行出发,在上游的服装库存和下游的民生就业之间搭建一座连接的桥梁。‘去库存’和‘促就业’两手抓。”于是,碰碰购应运而生。
拥抱“新零售” 为服装业解缚
碰碰购(PPGBUY.COM)是一个全球品牌O2O共享平台,平台拥有来自全球的300多个大小服装品牌,其中大部分是买断的。“购进这些品牌之后,它实际上就充当了品牌库存和消费者之间的联系纽带。不同于现有的一些纯电商平台,碰碰购拥有自己的线下体验店,顾客可以在线下体验,然后在线上完成交易。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方式,一方面是为了便于对交易数据进行管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消除网购无法触及实际产品这一缺陷。”碰碰购市场推广方面的负责人葛会丽在采访时解释道。
目前,碰碰购拥有微信端、APP、PC端和H5等多个载体,编织了一个巨大的人际网络,这个网络有这样三层:合伙人-代言人-消费者,层层嫁接。三方联动以绝对的价格优势和快速的物流体系,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全网最低”是它们打开市场的口号。碰碰购在松江有一个近万平的大型仓库,运用现代化的仓储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服装消化率。线上、线下和物流高度融合,也刚好呼应了马云今年提出的“新零售”的概念。
如今万物互联,尤其是随着滴滴、Uber等巨头的崛起,共享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人与人之间可以轻易建立起“关注”与“被关注”的关系。通过积极有效的互动,二者之间可以不断培养起“亲近感”和“信任感”。当有了信任之后,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消费行为。
“这也是为什么碰碰购要启用代理商的症结所在。代理商可以通过分销获得收益,这些数据都会在后台实时更新。而且我们有终身绑定的机制,但凡通过你注册的用户,就是你的专属客户。这一用户之后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产生消费行为,你就可以从中获益。”葛会丽说道。她进一步解释,商城近期上线了海外购,货物也从服饰鞋包慢慢延伸,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品牌入驻。
碰碰购可以说是于建森二次创业的产物,体内的冒险因子不断驱使他紧跟时代的步伐。“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一原则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于建森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