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略),通常老百姓会觉得阳春白雪,距离自己的生活很远。事实上,非遗就在我们身边,而且无时无刻都与我们的生活相关。就拿咱们重庆来说吧,早上吃碗小面,晚上烫个火锅,这些都是非遗产品。”
记者一提到非遗文化,彭川先生就像打开了话匣子,侃侃而谈、滔滔不绝。在他的介绍之下,记者也才知道原来“非遗”与我们如此息息相关。
重庆新之城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彭川先生
之所以会对非遗文化、非遗产品如数家珍,因为彭川先生创立的重庆新之城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正在重点运作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以下简称“重庆非遗博览园园”)项目。重庆新之城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作为一家新兴的文化类公司,专注于文化旅游、文化金融、文化地产、文化演艺等综合性开发、运营和管理。而重庆非遗博览园是重庆“十三五”期间的一个文化类大项目,将会建设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向市民免费开放,还要建一个10万平米以上的特色文化产业园区,采取前店后作坊的方式,让非遗与参观者互动起来,把非遗所蕴含的文化展示出来,互动与产品相结合。重庆非遗博览园建成后,将力争打造成外地游客到重庆的首选目的地,可以体验重庆的传统文化,可以住民俗酒店,此外,也将是重庆市民休闲娱乐和感受传统文化的一个好去处。
新之城发布的重庆非遗博览园概规方案(空间布局)
“我们并没有把重庆非遗博览园项目看着一个单纯的文旅地产项目,而是期望以之为平台,探索出一种全新的文化产业模式。在我们的规划方案中,整个园区内部,不仅有非遗博物馆、非遗体验区等针对游客的设施和区域,更植入了“非遗大师村”产业孵化基地,旨在引入非遗传承人,并且构建上下游产业链。让“非遗”从文化,变成真正生活化、市场化的商品,创造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谈起重庆非遗博览园项目,彭川先生显得踌躇满志,同时又信心满满:“新之城公司虽不是一家声名显赫的企业,但我们具备强大的资金调配能力及资源整合能力,跟进重庆非遗博览园项目已有一年时间。为了确保项目落地后的建设进度和后续的持续经营,我们已经和中盈基金签订了合计20亿的融资框架协议;同时,我们还与重庆市非遗处达成合作意向,将协助我们整合重庆市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非遗手艺人、传承人资源。目前重庆非遗博览园的选址正在推进中,待到正式建成后将成为重庆的文化名片与旅游高地。”
在非遗博览园的概规方案中,产业化思路备受认同。
彭川先生还告诉记者:“此前重庆市非遗处的王处长接受新华网采访,他说到,重庆的非遗产品的年产值预计将突破500亿。如此大好前景让人激动,但我们也认为,要实现这一点,还有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的一个过程。在新之城的理解中,非遗属于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和现代消费者存在天然的距离感。要让非遗真正火起来,我们首先要解决好三个问题。”
“第一,生活化,其实就是相关性。必须要让消费者清楚认识到这个玩意儿跟我们的衣食住行有啥关系;”
“第二,内容化。文化类产品更多消费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内容,是你讲的那一段可以让我产生共鸣的故事;”
“第三,娱乐化。经济学家吴晓波就提过,未来一切消费都将娱乐化。这对于文化产品,以及传统文化产品来说同样适用。一切无趣、不好玩,不能迎合某种兴趣偏好的消费品都没有生命力。”
“要解决好这三个问题,非新之城公司一己之力可以完成。这也是我们以产业化思路打造非遗博览园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有把前端的广告公司、策划公司、文创公司,后端的互联网开发公司、运营公司、新媒体公司等等全部整合进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才能真正做好这件事情。”
彭川先生主持彭氏宗亲会暨彭祖文化交流会成立大会
访谈的最后,彭川先生告诉记者,他还在积极进行对外文化交流方面的工作。前不久他刚前往韩国,与韩国最大的造星机构SM公司和RBW公司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双方将合作开展“中韩艺人培训”、“演艺交流”、“资源互换”、“联合办学”以及“衍生产业发展”等跨国文化事务。对于有意在投身文娱行业的年轻人,将真正获得和自己的偶像一同学习的机会。
文化产业将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板块。祝愿向新之城这样既有情怀又有实力、既有思路又能落地执行的公司能大展宏图,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