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财经 > 财经 > 正文
原《第一财经周刊》总编李洋加盟36氪,追求新闻背后的价值与趋势不追“10万+”
来源:       时间:2016/8/31 15:51:45     
原《第一财经周刊》总编李洋加盟36氪,追求新闻背后的价值与趋势不追“10万+” 

媒体行业再地震,这一次的主角仍然是近期风生水起的36氪。

本周,资深媒体人、原《第一财经周刊》总编李洋,已经正式加盟36氪媒体业务部门,出任总编辑。

作为《第一财经周刊》最早的一批员工,李洋在这本杂志任职长达9年。2014年,《第一财经周刊》原总编辑尹险峰离职创业,原任副总编的她接任总编职位,并在过去两年的时间内,稳定了杂志的内容和影响力,在读者和报道公司中保持了良好口碑。

今年6月份,在“让未来发生:第一财经技术与创新大会”上,李洋还以总编辑的身份,主持了《大健康:现实与无尽想象力》的圆桌讨论。这也是她最后一次以《第一财经周刊》总编辑的身份公开露面。

短短两个多月之后,未来已经发生。

36氪在今年7月宣布分拆媒体业务,并从经纬创投引进原资深媒体人冯大刚,出任媒体业务总裁;原《人物》杂志副主编张卓也同时加盟,担任媒体业务助理总裁。此外,原财经网编辑总监吕强也加盟36氪,担任新设立的要闻部总监;原《第一财经周刊》主笔杨轩则出任新设立的特稿部总监。据悉,特稿部年内会增加到十人左右的规模,从而成为一支专注于商业深度报道“特种部队”。

数据显示,36氪网站的访问量近期也呈稳步增长态势,再创新高;而影响力的塑造,也已经逐步上路。无论在滴滴、中国优步合并事件中,还是在资本寒冬以及裁员风暴中,36氪都推出了一系列及时和重磅作品,并且从消费品领域开始尝试切入研究性报告。这些进展,也初步引起了业界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对于创业生态服务平台36氪来说,未来正在发生:媒体业务一直是其最核心、最具品牌影响力的业务;之所以分拆媒体业务,36氪创始人、CEO刘成城表示,也是为了更好地解放这块业务,实现更快地发展。自2011年正式成立至今,36氪已先后报道了11600多家初创企业;中国90%的早期项目的首次曝光,都是在36氪平台上完成的。

在李洋看来,媒体行业不是衰败了。其实对于任何内容生产者而言,这都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就像美国当年曾经走过的道路一样:中国正在迎来公司数量和创新力的大规模爆发,商业社会在资本和新技术的推动下变得复杂多态,公司和产业在快速发生变化;而有一群富有理想和冒险精神的企业家,则正在不断创造新的价值——这是任何趋势观察者都不愿放过的一部活生生的创新商业史,离这些变化最近的36氪,则是一个绝佳的观察点。

她强调,36氪媒体公司将紧紧抓住“价值”和“趋势”两个关键词,做全新的商业报道,让每一条新闻都有价值,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在若干年后,当人们回首,记住的不会是 ‘10万+’的流量数字,而会是在新经济时代一部精彩的商业《史记》”,李洋说。

责任编辑:小七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