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政策的大力支持及市场的旺盛需求下,充电等相关配套产业也犹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充电桩行业正迎来爆发期。而行业的快速扩张,同时也暴露出市场的许多问题。作为备受关注的标杆企业,北京电庄科技有限公司近日就遭遇了一启“被投资”事件。
6月13日,一篇名为《东盟金服投资100亿,将打造南部电桩产业链》的新闻报道,报道指出:“1月16日上午,南宁市乾莱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东盟金服)与电庄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署《互联网+新能源智能汽车全生态产业战略合作》,协议表明将投资100亿在南宁打造南部首个‘电桩’产业链。”并被多家网站转发。笔者得知这一“喜讯”后,当即向电桩创始人兼CEO先越表示祝贺,希望能获得一手新资讯,然而当联系上先越时,他无奈地表示,“电桩并未与东盟金服达成过合作,对此次‘被’投资的事件并不知情”。
这是一个什么情况呢?
于是,笔者再仔细查看了该篇文章,发现该文章内容与3月31日四川在线对德阳高新区与北京电庄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的报道一模一样,连新闻的图片都是带有电桩统一logo的充电桩,只是“德阳高新区”被替换成了“南宁市乾莱投资有限公司”。
笔者猜测,“出现这类‘被投资’事件,可能与电桩近期的太受关注有关”。自今年3月份与贵州贵安新区、德阳高新区等地方政府达成战略合作,5月份在贵安新区落地建成“中国最大规模超级智能充电站”和“新能源车桩网一体化运营中心”后,项目受到全国各地的政府领导、企业代表的参观考察和学习,有很多表示出想与电桩合作的意愿。
先越也表示,“电桩本着开放、共赢的态度,非常欢迎各级政府和各界合法经营的公司通过正规的合作渠道与我们联系合作,共同为全国新能源汽车车主提供智能绿色出行服务。对于网上的非事实报道,我们保留相关法律追究权利,并会对此发表公开声明。”
笔者也在此提醒大家:市场虽好,但希望各位投资商、合作方能擦亮双眼,过滤网络舆论,不要被虚假的信息所误导,采取正规合作渠道,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