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 > 新闻 > 正文
京沈客专老“兵”新传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时间:2016/5/18 16:38:59     
在世界第一支鸟飞起、第一支花盛开的地方,在辽宁省北票市,京沈客专建设的工地上,一支铁军雄师穿山洞、筑高桥。 

作者  何增旺   彭晓玲  王恒越

     在世界第一支鸟飞起、第一支花盛开的地方,在辽宁省北票市,京沈客专建设的工地上,一支铁军雄师穿山洞、筑高桥。中铁五局京沈客专辽宁段TJ-6标三工区100多名参建职工中,有10余名老工人,他们曾为铁路建设转战祖国大江南北。他们技艺高超、兢兢业业,较好地发挥了老“铁路”的带头作用,从他们的身上看见了是老一辈的执着与担当、坚定和刚强!

(—)机修老工匠,再立新功勋

     杜汉江,男,今年53岁,现任中铁五局京沈客专辽宁段TJ-6标三工区3号拌和站高级技师,他有一手机械维修的“绝活”,身上有着常人没有的光环。他83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参建过衡广复线、贵广铁路、武广客专、广大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 20147月转战京沈客专后,他发扬“老黄牛”精神,保养维修三十多台工程机械设备,确保了3号拌和站正常运转,为项目施工顺利推进立下了汗马功劳,2015年,杜汉江先后被评为公司首席职工和中铁五局先进生产工作者。

杜汉江是拌和站首席职工工作室领导小组的组长,检查保养设备是他的日常工作,他经常带领工作室的小伙子们,哪里机械出故障,他们就出现在哪里。有时罐车、泵车在现场出故障了不管白天黑夜,他随叫随到,到了后便能及时修好设备。去年11月有一辆罐车在腰营子特大桥运送混凝土的半路上跑不动了,虽然已是凌晨2点多,10分钟后,杜汉江不顾零下10多度的气温及时到来。经过检查发现原来是发动机皮带断了,他以最快的速度换好了皮带,确保了车子及时把混凝土运到现场浇筑。事后技术人员说,还好修得快,否则再过一个小时,这一车混凝土就不能使用了。看到罐车修好,虽然被冻得两脸青紫,杜汉江当时还是开心地笑了。一年下来,这样的外出修理罐车、泵车,少说也有30多次。

当他得知拌合站遇到生产连续梁混凝土的减水剂无法抽取的难题后,他主动请缨,负责起了外加剂罐改造工作,通过查询资料,制定方案充分论证后,他带领工作室几位小徒弟,历经几天的连续奋战,终天成功完成了外加剂罐及管道的改造,并于20157月正式投入使用,此项改造为项目创造了100多万元经济效益,而且也大大缩短了为现场提供混凝土的时间,加快了项目施工进度,去年拌和站全年完成混凝土20万方,8月份完成了3.4万方,创下了京沈客专同类型拌合站最高的混凝土生产纪录,有力地促进了项目施工的顺利推进。

()临近退休,站好最后一班岗

薛仁刚,中铁五局京沈客专辽宁段TJ-6标三工区桥一队施工员。从1980年衡广铁路复线开始,到20146月转战京沈客专。36年来,他开过挖掘机、推土机,当过测量员,期间还当过工地医生,后来在内昆铁路当上了施工员一直至今。如今60岁的他还有几个月就要退休了,工作热情依然不减当年。

去年7月他来到京沈客专三家窝铺特大桥工地。一次,薛仁刚一如既往地在工地一线指挥施工,黑云裹着大风接踵而至,大雨说下就下,大雨下的非常急促、非常猛烈。一些胆小的工人赶紧找个地方躲雨,当时又在浇注桩基,如果浇注混泥土停了下来就会对桩基工程质量有着很大影响。薛仁刚不顾大雨,直接就冲上抓住混凝土输送管自己接着干。顷刻间大雨便打湿了他的工作服,脸上不知道是汗水还是雨水,沿着他消瘦的脸颊滑落。他这种精神迅速感染了年轻的职工,他们一个个跟着在雨中继续战斗,直到桩基浇注完成,雨也停了。收工时薛仁刚与工人们踩泥泞不堪的道路,相互搀扶着回到驻地。

 还有一次三家窝铺10#墩墩身立模板三十多米的高空作业,薛工发现居然有人不佩戴安全帽不系安全带。这下可把他急坏了,他一声大吼:“那几个没有戴安全帽、没系安全带的赶紧下来!”。几个工人立即灰溜溜地下来,忐忑不安地等待处罚。薛工却只是给他们教育了一番:“安全就是你们的生命,没有安全帽安全带的可以到我这里来领,如果下次再被我发现,一定严惩不怠!”从那次“安全事件”以后,再没人在高空作业时不系安全带、不戴安全帽。

如今,在骄阳似火的5月,他依旧每天在工地上来来回回的走着,这并不是简单的转转,他在认真观察每一个细致入微的施工细节,那些做完的工程,模板刚拆他就过来仔细检查,哪里的模板缝粗糙、哪里有“蜂窝麻面”、哪里露出多余的辅助钢筋了,他都一一记录在案,然后逐个去和施工班组沟通解决,每次薛工都是有理有据说得施工班组心服口服。

正是因为认真、负责,就在几个月前,他被局评为优秀群安员,同时被项目部评授予“优秀安全质量”奖,这是对他工作的充分肯定!

杜汉江、薛仁刚只是京沈客专“老铁路”们的杰出代表,他们虽没有轰轰烈烈的惊天事迹,有的是默默的奉献,他们为祖国的铁路建设事业贡献了全部的青春和毕生的精力,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父辈们的光芒,他们正如工地上点亮的路灯,必将指引着年轻一代的筑路者们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进发!

责任编辑:小七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