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何增旺 彭晓玲

杜汉江,男,今年53岁,现任中铁五局京沈客专辽宁段TJ-6标三工区3号拌和站高级技师,他有一手机械维修的“绝活”,身上有着常人没有的光环。他83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参建过衡广复线、洪家渡水电站、贵广铁路、武广客专、广大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由于工作业绩突出,曾代表中铁五局参加过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第一次党代会。2014年7月转战京沈客专后,他发扬“老黄牛”精神,保养维修三十多台工程机械设备,确保了3号拌和站正常运转,为项目施工顺利推进立下了汗马功劳,2015年,杜汉江先后被评为公司首席职工和中铁五局先进生产工作者。
2016年4月19日中午1点半,笔者在3号拌和站见到了正在检修混凝土罐车的杜汉江,当时他不顾地上的泥土,爬在车底一丝一苟地扭紧罐车松动的螺栓。见到我来采访,他介绍道:这台罐车跑动时声音异常,他正进行检修,经过他一个多小时的检查,最终发现是因为车头底下的一处螺栓松动引起的。
3号拌和站站长黄文向笔者说起杜汉江时,称赞不断:“杜汉江检查保养设备这是他的日常工作,他是拌和站首席职工工作室领导小组的组长,他经常带领工作室的小伙子们,哪里机械出故障,他们就出现在哪里,有时罐车、泵车在现场出故障了,全年每一天,不管白天黑夜,他随叫随到,到了后便能及时修好设备,有力确保了机械正常运转,去年我们拌和站全年完成混凝土20万方,8月份完成了3.4万方,创下了公司同类拌合站最高的混凝土生产纪录,老杜作为一个老“铁路”,发挥了很好的带头作用,我们对他都很敬重,我们都为他点赞!”
“我也很佩服他”,拌和站年经的技术主管李永全也向笔者介绍了杜汉江的事迹,“去年7月份之前,由于3号拌合站内无法生产连续梁所需的高标号混凝土(C50及以上砼),只能从二工区2号拌和站拉混凝土,运距往返多出将近40公里,老杜分析了原因后,得知是因为生产连续梁混凝土的减水剂无法抽取,站内除现有的一个引水剂的外加剂罐外,需增加一个减水剂外加剂罐。他主动请缨,负责起了外加剂罐改造工作,通过查询资料,制定方案充分论证后,他带领工作室几位小伙子,历经几天的连续奋战,终天成功完成了外加剂罐及管道的改造,并于2015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我初步计算了一下,仅运费和工费,此项改造就为我们节省了100多万元的成本,而且也大大缩短了我们为现场提供混凝土的时间,加快了项目施工进度!”
说起杜汉江,拌和站罐车司机邓长宏、李宏伟等人也竖起了大拇指:“杜汉江是机修高手,我们此生还是第一次见到机械修理水平这么高的人,有几次装载机无法工作了,他不到一个小时就检修好了机械故障。”
杜汉江虽然技术高超,但从不摆架子,拌和站18辆罐车在运输途中,由于运距较远,道路上坡下坎较多,经常在路上发生爆胎、发动机故障等情况,接到电话后他能第一时间带着备好的轮胎等备用材料及时赶去增援修理。去年11月有一辆罐车在腰营子特大桥运送混凝土的半路上跑不动了。虽然已是凌晨2点多,10分钟后,杜汉江不顾零下10多度的气温及时到来。经过检查发现原来是发动机皮带断了,他以最快的速度换好了皮带,确保了车子及时把混凝土运到现场浇筑。事后技术人员说,还好修得快,否则再过一个小时,这一车混凝土就不能使用了。看到罐车修好,虽然被冻得两脸青紫,杜汉江当时还是开心地笑了。
这样的外出修理罐车、泵车,一年下来少说也有30多次,一年下来,长期的过度操劳,他的体重下降了近十斤。每次出现故障,司机们看到他就如看到救星一样,他们这样评价杜汉江:他是一名机修高级技师,是一名符其实的机械“医生”,热心工作、服务周到,我们都很佩服他。
好样的,杜汉江,机械“医生”,高级技师、党代表、首席职工的身份名符其实,正所道:机械“医生”、仁者无敌、所向披靡!我们也从心底为他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