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互联网金融行业再次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有消息称互联网金融进入一个发展的瓶颈期,模式创新亟待破局,而P2P行业的乱象丛生更是让这个初生的行业雪上加霜。
新行业的诞生总是伴随着不可避免的阵痛,互联网金融也不例外。作为互金产业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股权融资同样也面临着诸多难题,汉理资本创始合伙人钱学锋表示:“股权融资看起来很美,但其项目品质、行业培育、投资人教育、风险控制、盈利模式都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这些都是摆在这个新产业面前迫切需要厘清的问题。”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轮接一轮的洗牌便开始了。全国互联网金融企业从2015年初时的5000多家骤然缩水30%,其中股权融资行业2015年上半年总数量为211家,到年底已经有30家关闭或转型。监管部门连发五道“金牌”规范行业发展,对股权融资平台展开全范围的摸底排查。巨力亮剑之下虽快速肃清了行业毒草,却也使这个蹒跚学步的产业风声鹤唳、山雨欲来。
纵观北上广深互联网金融发展最为迅速的四个城市,其中北京是股权融资平台数最多的城市,平台数量占据全国的27%,但受到资本寒冬和行业监管的影响,曾经风头最劲的天使汇和京东东家在2015年下半年增速放缓,成功项目数量下降,项目拟募资金额缺口减少;阿里旗下蚂蚁金服从2015年5月就高调宣布进军这个行业,直到11月底,测试版才姗姗来迟。
上海互联网金融行业相对低调,股权融资平台数不超过5家,其中以筹道股权和飞马旅为代表。筹道股权上线一年,以科技创新项目为主导,认购金额超过81亿元,注册投资人超过4万,凭借盛大创始人的投资背景,已经成为上海最大的股权融资平台。而另一家股权融资平台爱创业,背靠飞马旅,其模式主要是线上融资、线下对接,投融资方式较为传统。在整个业界陷入低迷的当下,创新能力和风险控制都在严峻考验着正在生存的公司。
在诸多问题中,股权融资投后管理不足最为严重,国内90%的平台未有系统化的投后管理方案。筹道股权在业内率先尝试“334打款”制度——平台在有限合伙企业注册完毕后向项目打款30%、确认所有投资人出资份额和股份比例的信息后再打款30%,被投公司增资工商变更完成后再打剩余的40%。这种“334打款”方式不仅解决了创业资金的燃眉之急,也有利于平台把控投后的每一环节。为了进一步保障投资人信息安全,筹道建立了全互联网化的投后系统,实行银行级别加密。在平台上融资的每个项目都将在银行开立资金分账监管账户,融资款专款专用,平台不接触融资资金。
日前,筹道股权正式上线了iOS版APP应用1.0版本,本次新上线的APP覆盖了筹道股权平台的完整交易流程,实现了在移动端上所有项目投前、投中、投后一条龙的服务管理,投资人可在移动端实现随时随地的浏览项目、认购下单、在线缴款、约谈项目方、投后管理、推送及分享等各种操作;而项目方亦可通过APP实现一键发布项目、回答投资人提问等多种功能。
据筹道技术负责人透露,后续将通过app实现移动社区化体系上线,不但可以便捷的下单,更能在线评论、留言、问答、即时反馈创投相关问题,更深层次的和投资人进行交流和互动,在社交化移动化的便捷性上被进一步挖掘。为兼顾多渠道移动终端的应用需求,很快筹道股权还将同步上线安卓版应用。
“股权融资不仅仅需要为创业企业提供资金,更看重的是其增值服务的模式和内容,如企业管理、投后管理、现金管理、投资发展等,这些都是创业企业所需要的,往往这些创新的增值服务才决定平台的发展未来。”TSF资本总裁宋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