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 > 新闻 > 正文
湖南信心指数专家解读:政府关键抓手是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来源:       时间:2016/2/26 17:08:11     
近期,湖南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发布“2015年湖南中小微企业信心指数年度趋势分析报告”,2015年全年“信心指数值”维持“信心一般”,总体呈持续下行趋势,至第四季度降至50.64,趋于临界值(50)。 

  (作者 罗羽希)

近期,湖南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发布“2015年湖南中小微企业信心指数年度趋势分析报告”,2015年全年“信心指数值”维持“信心一般”,总体呈持续下行趋势,至第四季度降至50.64,趋于临界值(50)。对此,我们特邀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昶教授对“年度趋势分析报告”所反映的整体经济趋势及未来发展走向进行解读。

王昶,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导,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湖南省智库联盟首批特聘专家。他担任“信心指数”课题组总负责人。

据了解,该项指数调查始于20151月份,湖南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组织专家团队联合编制,通过十项非数据化指标,按照湖南省十四个地州市、四大行业、三种规模企业分类,采用扩散指数测算法,是对1000多位企业主、企业高管关于宏观环境、行业发展以及企业经营状况的感知和预期数据进行调查得出的结果,以了解中小企业经营者对行业和外部经济形势的评价是积极乐观的,还是消极悲观的,藉以作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迄今为止,“信心指数”已连续编制了四期。           

王昶首先谈到“信心指数”的研究价值,他认为“信心指数”实际上解决了经济分析中“只见物不见人”的问题,某种程度上能更深刻地反映经济活动,应成为观察湖南省经济变化的重要“晴雨表”。

 

“信心指数”与“统计数据”是相互印证的关系

 

王昶认为,政府观察经济形势的方式应该是多角度多侧面的。过去在经济形势分析中长期依赖统计部门数据,但那数据是冷冰冰的,无法反映经营者的感知和看法,而后者才是决定经营者下一步投资和决策的关键。更何况地方出于绩效考虑,数据很可能掺水的问题。

他认为,“信心指数”采用行为经济学原理,侧重从经营者对经济感知的角度判断经济走势,这解决了我们进行经济形势分析时,“只见物不见人”的问题;只有企业家本人,才是经济市场里最活跃的主体,他们的心理活动、认知变化、行为变化会投射到经济结果里,通过分析,会更加深刻地反映经济活动。所以信心指数是对现有统计数据的补充,是从不同角度相互印证的关系。

据悉,2015年度“信心指数值”持续下行的结果,与央行、渣打银行等机构发布的指数趋于一致。今年元月公布的全年经济数据彰显了当前的严峻挑战:2015年实际GDP同比增长6.9%,而名义GDP同比增速放缓至6.4%,为1978年以来第二低水平。更重要的是,全年GDP平减指数下滑至-0.5%4季度GDP平减指数进一步下滑至-0.8%,表明中国经济的确面临着通缩压力。国家统计局27日公布数据显示,20151-11月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仅增长0.8%,为1990年以来最低;同期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7%,为1998年以来最差水平。据最新资料表明,湖南省规模企业中,经营景气企业、经营下滑企业、停产半停产企业约各占三分之一。经济环境的不景气直接影响了经营者对经济的感知。 

王昶认为,“信心指数值”不断下行,反而证明该指标体系设置是相对科学合理的。通过一年试运行,证明该指标体系经得起检验,其反映的实际情况,和全国经济态势、湖南省经济态势基本一致。同时从指标结果也反映现在经济形势下行压力特别大,大家对未来经济预期仍持不乐观态度。

据课题组介绍,与其他类似指数相比,“湖南中小微企业信心指数”按该省企业特点设计,针对性更强;指数问卷均为非经济数据题项,避免了数据虚假现象;样本库基本固定,保证指数的可比性、稳定性、持续性。

 

企业调整结构更需适合“消费升级”需求

 

从指数三个层面来看,令人振奋的是,虽然宏观环境和企业运营信心指数值呈下降趋势,但行业发展信心指数值反而逆势上扬。

虽然我国工业发展正经历爬坡过坎阶段,持续蔓延且加深的产能过剩成为工业经济之“殇”,相关行业正遭遇阵痛,但去年政府相继出台《中国制造2025》、《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供给侧改革等一系列文件和讲话,释放了产业改革的信号,明确了十大领域的发展方向、改革路径,这对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可谓长期利好,也增强了企业经营者对行业发展的心理预期。

从不同行业看,整体呈下降趋势,行业间差异明显。电子信息产业全年领跑且波动幅度最小,原材料降幅最大,装备制造业在第四季度跌破临界值,信心堪忧。

王昶分析说, 电子信息产业也是十三五新的经济增长点,增速比较快,所以投射到经营者心理的信心也比其它行业高;而原材料行业、装备制造业指数很低,这和湖南省的重化工结构有关,这一行业出现了全国性产能过剩,看来这个产能过剩的治理还没有取得阶段性成果,问题还在进一步恶化。我们甚至担心这个行业下一步大规模重组会进一步发生,可能2016年日子会更艰难,大家仍持普遍悲观态度。

从指数变化结果来看,也说明传统老产业不行了,新兴产业的信心指数要高很多,湖南省产业结构继续进行深度调整,要让我们的产业更加适合消费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说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据“信心指数”调查,“资金困难”持续三个季度成为2015年企业面临的头号难题,经济环境恶化、企业负担过重、人才缺乏成为紧随其后的主要困难,那么,应该如何帮助企业缓解这些问题?

王昶认为,应收账款问题、经营成本过高、现金流短缺是连环套,这已不单纯是个别企业的问题,而是整个经济形势的问题,国家要保持信贷资金的宽松环境,建立多渠道资本市场,使企业在资金融资方面更加方便。

另一方面,也要引导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特别是产品创新和经营模式调整。国家现在也鼓励三新经济,新业态、新产品、新技术,还要加新模式,企业在这方面还要下功夫。

 

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是地方政府的重要抓手

 

那么,在现有经济形势之下,政府应如何发力,提振中小微企业信心?

王昶认为,中央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有很深刻的洞察。政府未来经济工作的核心,是针对我省偏重化工的产业结构,进行供给侧改革,符合现在新兴消费升级的需求。按国家的说法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补短板。

从当前经济下行来看,除了要稳住存量,应该还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发展增量,尤其是要鼓励创新创业。政府一些扶持方式,包括资金运用方式都要调整,我认为用很多政策资金去保“僵尸型”企业,经济要走出目前困境是很困难的。从政府角度,要建立创新生态,帮助企业进行创新驱动,尽量整合市场资源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地方政府能做的,主要是三件事情:政策支持、要素衔接、能力提升。从地方政府权限来看,“政策支持”特别涉及到税费等财政政策的空间不太大。地方政府主要是怎样用好财政资金,通过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来吸纳社会资金,引导企业发展。比如能否以成立新型工业化产业引导基金的方式运作,把过去的“拨款”改成“投资”,不是简单拨点钱,而是采取投资、产业母基金的方式,把社会资金也撬动起来,所以地方政府可以在财政方面有所作为。在土地方面也没有太大空间,更多是把存量土地、闲置土地用好,降低企业用地成本,保证企业生产经营对土地的需求。

“生产要素”衔接方面,主要也是市场定价,只能从资金合作、建立多渠道市场来着力。还有一个问题,国家原来为了帮助中小企业,办了大量担保、典当公司,反而造成了地方金融危机。这一块地方政府甚至要规范金融风险,要有序地发展金融体系,也要有序地纳入地方的监管体系。

真正政府能做的主要是“提升能力”这一块,从沿海地区引进管理技术专家,帮助企业进行知识能力提升、提高核心竞争力、建立创新体系。所以政府要做的首先是提升能力,然后是对接资源,落脚点是政府建立一整套公共服务体系,包括金融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知识服务体系等,而不是政府直接帮助企业。政府更多是在建平台、建体系、购买公共服务产品,作为政府在当前阶段帮助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通过这样的扶持,实际上把二三产业融合了,政府应该做功能性改变的东西。

 

2016年经济还未见底,新经济将颠覆老经济      

 

当记者请王昶预测2016年经济形势时,他认为,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仍然处于调结构、转方式、进行供给侧改革的阵痛期,经济还没有见底。

王昶认为,过去中国底子薄、经济总量小,所以保持高位增长,现在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增长一个点,能抵一个国家;加之过去增长方式带来的环境污染影响越来越大,过去有劳动红利,现在人口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开始生二胎,要从人口红利变成人才红利,而人才培养,特别是适应于新经济需求的人才培养需要一个过程。

“新常态经济”下,进入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期,新的产业就会出现,新经济会颠覆老经济。国家在《中国制造2025》里对未来30年的规划,意味着要用30年时间才能把战略新兴产业扶持起来,所以在新兴产业萌芽的时候,经济形势会有很大转变是不现实的。但经济一定会起来,现在产能过剩的钢铁企业,在当年也是新兴企业,也有强劲带动力,近几年、互联网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带动力也很大。

  现在主要还是一些新的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为什么大家去日本买马桶,为什么喜欢欧美的东西,因为我们已从“温饱”、“小康”进入“品质”阶段。如果企业供给跟不上老百姓对品质的需求,那整个经济转型就实现不了。所以调结构转方式的方向是对的,但需要时间,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现在国家搞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也是找到新方向、满足新需求。存量上更多是调结构、供给侧改革,增量上更多是创新创业,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再一个就是深化机制改革解决大的环境问题,国家打的是组合拳,中央的方向是很明确的。
责任编辑:小七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