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网吉林报道】这是一次铿锵有力的迈进,更是一次华丽精彩的转身:
2007年10月,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决策下,在中国银监会的鼎力支持下,长春市商业银行更名为吉林银行并吸收合并吉林市商业银行、辽源市城市信用社,实现了省内地方性银行业金融机构资源整合的历史性跨越。
截至2015年末,吉林银行资产规模达到3487.55亿元,比上年增加729.63亿元,2015当年资产增量超过过去二年的总和,资产增速高达26.46%,首次跻身资产3000亿元以上城商行行列;贷款余额1545.10亿元,存款余额2313.41亿元,成立以来累计实现利税238亿元,成为吉林省第三大纳税大户。
从消除积弊到快速发展,从创新产品到贴心服务,吉林银行书写出一系列独具魅力的新篇章:2015年7月,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1000强银行排名中列第307位,在2014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排名中列第201位。几年来,吉林银行被评选为“中国城市金口碑服务银行”、“中国中小企业首选服务商”、“全国金融系统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荣膺“中国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先进机构”,吉林分行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成为吉林省内唯一一家获得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的金融机构,该行的公司价值和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遗留问题是多年来制约吉林银行发展的重大障碍,严重迟滞了其上市进程。以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宝祥为首的吉林银行新一届领导班子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务实开拓,多措并举,用一年多一点的时间,使历史遗留问题这一沉疴在2015年得到全部、彻底的解决。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吉林银行是如何激情创新、改革发展的?
2014年8月,吉林银行新一届领导班子坚持“深化改革、稳中求进、创新发展”的经营理念,实施小微金融业务优先发展、个人金融业务品牌、综合金融服务领先、全面风险管理、创新发展、人才兴行、创造条件实施上市等七大战略,在“深化改革”大旗下,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稳健、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5年6月和10月,吉林银行分别与加拿大韩国外换银行、韩亚外换银行(印尼)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对于扩大吉林银行海外代理行范围,开拓加拿大、印尼市场,提高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发挥重要作用。
继北京业务中心之后,2015年9月17日,吉林银行金融市场部上海业务中心正式开业,这标志着吉林银行将业务触角进一步延伸到上海等一线城市,在深化同业合作、探索主动创新、推进战略转型上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10月15日,吉林银行加入中俄金融联盟并签署推进中俄本币结算意向书 ,通过广泛开展与联盟成员单位的交流、合作,推动自身业务发展,走合作共赢之路。
11月27日,吉林银行与盛京银行、龙江银行作为发起行组建东北城商行战略联盟,通过区域总部银行的深层合作,共同抵御风险、应对危机和挑战,寻求更大发展空间,助推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打响每一场金融战役,吉林银行都步步为营。这一点,在梳理吉林银行成立以来跨区域发展、引进战略投资、增资扩股、对外合作打造品牌战略的脉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2008年11月开始,用不到一年时间,吉林银行就完成了省内九个市(州)的机构布局,实现了在省内的跨区域发展。在夯实“本土”实力的基础上,吉林银行谋求在异地“开疆拓土”跨区域发展,先后在大连、沈阳开设分行。目前,吉林银行在全省内9个市州和大连、沈阳拥有11家分行,共350多个营业网点。
在“走出去”横向扩张的同时,“沉下来”纵向深入到县域乃至乡镇,正在成为吉林银行发展的一个醒目的变化。该行积极实施营业网点下沉,深耕本土市场,加大县域分支机构布局力度,同时在吉林省内及域外的县域地区发起设立10家村镇银行及一家贷款公司,参股一汽汽车金融公司,为支持“三农”和地方经济建设夯实了基础。下一步,吉林银行将积极筹建消费金融公司和农业担保公司,进一步丰富股权投资主体,扩大综合化经营范围,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将吉林银行打造成综合化、多元化、一体化的现代金融企业集团。
吉林银行还把发展的橄榄枝抛向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在完成4次面向国内知名企业的增资扩股壮大资本实力、优化股权结构的同时,2010年4月,韩国韩亚银行斥资21.6亿元人民币,收购吉林银行18%的股份,这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吉林省单笔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
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吉林银行率先一步嫁接国际银行运行的通行准则、业务做法、经营理念,借鉴国际战略伙伴的经验进行经营管理升级,由引资到引智,迅速做大做强。
转型升级 创新业务露锋芒
2015年年初,吉林银行进行总行内设机构改革,分别成立公司金融、个人金融、风险管理等三大总部,成立财富管理部、网络银行部、投资银行部等创新型业务部门,全面优化组织架构与管理体系,破除创新发展阻碍。通过机构改革,有效整合资源,清晰划分各条线、各部门的业务边界和管理责任,强化总行管理和服务责任,避免内部竞争、内部公关,杜绝政出多门、推诿扯皮、重复劳动,消除职能重叠和管理盲点。同时,体制机制改革作为机构改革的配套措施,与机构改革同步进行。体制机制改革重点是业务流程、绩效考核和资源配置改革。对业务审批流程、操作流程、管理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和再造,确保流程清晰、简捷、顺畅、高效。
优化资产结构的发展思维更充分体现于管理决策中。2015年,吉林银行将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列为工作重点,初步形成了集流动资金融资系列、大客户资产管理系列、交易通系列、项目融资系列、票据融资系列、投资银行系列、特定资产融资系列等七大综合金融服务体系,68项金融服务产品。同时,吉林银行积极争取银监会支持,提出设立财富管理、信用卡等专业法人机构申请,开始筹建消费金融公司,后续还将设立金融租赁公司,通过多点布局,扎实、稳妥地向集团化发展迈进。
在立足东北地区资源市场的基础上,吉林银行深入金融发达地区,积极展开同业交流、项目调研,并与多家券商、信托建立合作关系。如今,吉林银行的金融市场业务已成为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几年来,债券持仓品种及规模稳步增加,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参与度与活跃度日益提升。2009年吉林银行成为首批“中国交易商协会”会员,2010年成为首批在“上海清算所”开户机构,2012年成功发行20亿元次级债券,2014年成为首批“人民银行利率市场化自律定价机制成员”,2015年初成功发行首期同业存单。
近年来,吉林银行的国际业务服务范围从基础的结算、交易领域扩展到投融资领域,从单纯外币业务扩展到本外币全覆盖,从传统渠道向电子渠道延伸。目前已经形成个人外汇业务、国际结算业务和贸易融资业务3大类产品,打造了“吉韩通”等多个优势品牌,在基础服务领域实现了“人有我有”,在个别领域实现了“人有我优”。
自助设备无卡取现、无卡存款交易功能、 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支付业务……吉林银行抢滩互联网和移动金融的脚步越来越快。截至2015年末,个人网银有效注册用户数量已经达到53.4万户,手机银行有效注册用户数量34.3万户。全行借记卡发卡量达763.8万张;信用卡发卡量3.6万张,较年初增长78.86%,增长势头迅猛。与支付宝、财付通、微信支付合作,实现借记卡的在线支付业务功能,有效推进以网络银行为平台的网络金融体系建设。
吉林银行发展趋势和居民财富管理需要,帮助居民制定财富管理规划,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2015年,累计发售各类理财产品212期,募集资金490亿元。目前,吉林银行理财业务管理资产总量为300亿元,较上年度增长216%,理财业务发展势头迅猛。去年下半年,长春人民广场支行及凯旋支行的财富中心开业,吉林银行对中高端客户的服务能力不断加强,中高端客户粘性及忠诚度不断提高。
一系列改革、创新的有力举措开始深化并收效:2015年,吉林银行资产结构优化,非信贷资产占比明显上升,首次实现非信贷资产占比超过50%。全年实现总收入161.16亿元,其中非息收入达到69.01亿元,占比42.82%,综合经营能力显著增强。
立足地方 “大手笔”助力“大发展”
多年来,从特色产业到支柱产业,从重点项目到龙头企业,从一个点到整条产业链,吉林银行始终准确把握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机遇,持续加强对我省重点领域的资金支持,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多元化、全方位金融服务,促进了我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助力实体经济发展。自成立以来,该行累计向实体经济投放信贷资金超过4600亿元。
2015年,吉林银行紧密围绕我省汽车、现代农业、化工三大支柱产业发展需要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方案。通过“汽车金融网”业务平台,与一汽集团等汽车制造厂商建立紧密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打造具有吉林银行特色的物流金融业务体系,以融资、结算、建店服务、票据业务、投资银行等多元化服务,为汽车制造厂商及经销商拓宽销售渠道、加速资金周转提供帮助。
吉林银行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三个五”战略部署,持续加大对我省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力度,支持汽车、装备制造、钢铁、石化、医药等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支持物流、信息服务、旅游、文化等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2015年吉林银行向实体经济领域投放的贷款余额1403亿元,占全行贷款总额的91%。
吉林银行立足农业大省的省情,全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2015年全年投放涉农贷款共239亿元,运用金融手段整合农资行业,从基础农业入手,为我省农资行业、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支持。该行给予吉林隆源集团融资10亿元,支持150万吨复合肥产能达产、以及占地20万平米的东北首家农资物流园区建成,目前已发展为东三省农资集散地,年实现产值45亿元、销售肥料近200万吨,实现出口20亿元;积极支持我省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云天化复合肥项目落地,为其融资6亿元,实现100万吨产能顺利建成、达产,促进吉林省农资供应充足、价格稳定、质量得到保障,并带动科学施肥的快速推广,支撑吉林省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吉林银行紧密围绕“建设生态吉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积极推进“绿色信贷”,组建了专业管理团队,主动与吉林市政府对接,聘请国家级行业专家与专业机构,给予吉林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示范城市建设领域综合授信额度200亿元,有力支持吉林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建设。一批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吸收就业多、综合效益好的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得到该行重点支持。
几年来,吉林银行通过持续的信贷支持,优化了我省人参产业布局,提高了人参企业经营能力,带动人参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推动我省人参产业“脱胎换骨”,向着“绿色人参、科技人参、效益人参”的发展目标阔步前进。吉林银行藉此成为省内现代农业主要金融服务商之一,为未来向全供应链体系人参产业金融的更宽领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不止如此,吉林银行对省内特色产业的金融支持在逐年递增,2015年,对11个重点产业和特色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贷投放余额达830亿元。
为解决保障性住房资金不足的问题,吉林银行紧随国家政策转变,迅速调整贷款投放结构,有效支持了廉租房、棚户区改造等安居工程建设。目前已累计投放棚改项目贷款7.26亿元,支持棚户区改造项目占地面积37.9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6.05万平方米,居民住房5585户,有力支持了我省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
此外,吉林银行积极支持吉林省东北亚铁路等“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建设,深度参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2015年,吉林银行创新多种服务模式,为基础设施建设及民生工程新增资金支持近200亿元。
扶小助民 做普惠金融的笃行者
吉林银行践行普惠金融的社会责任,积极实施“小微金融业务优先发展”、“个人金融业务品牌”,大力发展民生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为经济发展提升“和谐指数”。
小微企业金融业务手续繁琐,贷款额小,这些客观现实让小微金融业务成为一块烫手的山芋,令许多金融机构望而却步。作为地方金融机构,吉林银行迎难而上,敢于担当,扎实推进小微金融优先发展战略,打造“小微企业专业金融伙伴”的品牌优势,构建“专人、专业、专注”经营模式,打造了粮食种植及深加工、汽车及轨道客车零部件加工、服装及小商品批发商圈等多家小微特色支行。
同时,吉林银行在省内率先采用“金融服务方案”模式,按照工厂“流水线”作业方式进行批量操作,限定每个环节所需时间上限。推出“两日贷”、无抵押“微商贷”、“接续贷”、“小企业非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贷款”等特色产品,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再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新模式。
走进幸福里助老之家岭东店,一股温馨阳光的温暖气息扑面而来,这里有草绿色的墙面,有老人们的幸福愿望树,有香喷喷的午餐,有充满童趣的活动室……这个老人们的乐园,正是在得到吉林银行支持后才如期成立的。为广泛搭建各类金融服务平台,吉林银行通过与省工信厅合作,搭建“万民创业”平台;与省人社厅合作,搭建“下岗再就业”平台;与团省委合作,搭建“吉青时贷”平台;与省金融办合作,搭建“土地收益权保证贷款”平台;与省财政厅等相关组织、部门合作,搭建“直补资金贷款”平台等方式解决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信息不对称、抵押担保难三大问题。小微金融服务平台业务范围已覆盖了全省49个县、市、州。
截至2015年末,吉林银行累计以信贷资金支持各类小微企业5.7万户,拉动就业15万余人,支持1.33万名城市青年自主创业。2015年,该行向小微企业新增授信119亿元,增幅76.91%,为吉林银行成立以来最快增速,全行全口径小企业贷款余额达到557亿元。
普惠金融,小中见大,平中见奇。几年来,吉林银行大力推广“长白山金融IC卡”和“社区一卡通”品牌,整合水、电、燃气、有线电视、供热、电话费等民生服务功能。同时,不断丰富业务品种,推出个人婚嫁贷款、个人出国保证金贷款、个人接续养老保险贷款、“吉青时代”创业贷款等多项明星业务品种,金融服务广泛覆盖着重要民生领域,用行动圈划着“百姓身边”的概念;用产品和服务践行着“以百姓为中心”的理念;以自身营业网点多、贴近市民的优势,服务百姓民生,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和差异化特点的零售业务发展道路。
到2015年底,吉林银行储蓄存款占全部存款的比例为46.12%,居同业领先水平。个贷和小微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由2015年初的17.83%提升至2015年末的26.89%,提升幅度较大。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户数、申贷获得率首次实现“三个不低于”目标,迈入“定向降准”政策门槛,对我省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的信贷投放能力是一个大大的利好。
回首刚刚过去的2015年,吉林银行资产规模实现超常规增长,困扰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彻底处置,内部组织机构改革和流程再造效果显现,立足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业务布局初步形成。这一系列改革发展成果,使吉林银行综合实力得到大幅提升,企业面貌焕然一新,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登高望远,方知前景广阔;搏击市场,方知竞争激烈。今年是“十三五”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吉林银行发展提速、布局调整、创新超越的关键一年。
面对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遇,吉林银行犹如一艘乘风破浪的航船,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严守“资产质量”与“资本约束”两条底线,发展“个人金融”、“小微金融”、“同业金融”、“综合金融”、“互联网金融”五大金融业务,发挥吉林银行信用平台、资源平台、信息平台优势,加快经营转型,培育核心竞争力,积极创造上市条件,走综合化、特色化、差异化、智慧化发展道路,以更加豪迈自信的气魄和勇气,奏响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恢宏乐章!(黄昊 记者 倪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