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3758个仓储设施维修项目、新增科技储粮规模1500万吨、对9947个库外储粮点进行风险评估、新增163家三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仓储人员持证上岗率超过85%……中储粮2015年的这一串串闪光数字,彰显企业打造仓储管理的金字招牌的努力。
仓安,则粮安;粮安,则天下安。加强粮食仓储建设和仓储管理,保障粮食安全,一直是国民经济的重点,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作为中央储备粮的垂直管理机构,中储粮担负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使命。确保储备粮油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确保国家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始终是我们的根本任务。2015年,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在攻坚克难执行粮食收储调控任务的基础上,狠抓仓储基础管理,强化集团管控,切实有效地保障粮食安全,”中储粮有关负责人表示。
2015年,“五个做实”成效显著
2015年,中储粮全面实施了“五个做实”工作,在做实数量质量、改善仓储基本条件、推广科技储粮、实施仓储管理标准化、实行包仓制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以“一库一方案”的方式全面提升系仓储管理水平。
据中储粮总公司介绍,过去的一年,公司针对数量、质量、安全、租库开展了集中检查和整改工作。累计检查库点上万个,覆盖了公司全部库存粮油,是历年来最大规模、最为彻底的一次检查。落实整改,全年共完成问题整改12958个,整改完成率95%;73%的直属企业达到安全生产三级及以上标准;调整租仓库点322个。根据国家相关部门2015年的各类储粮数量质量检查结果显示,中储粮管理的中央事权账实相符率为100%,中央储备粮宜存率保持在95%以上。
与此同时,中储粮在2015 年迎来投资建仓和仓房维修工作高潮,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全面实施了大修、建仓和科技投入三年计划,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68亿元。落实中央投资项目187个,建设仓容231亿斤;启动仓储改造项目3758个,粮食主产区和条件落后地区仓储设施得到重点改善。
此外,通过科技储粮的推广,中央储备粮储存损耗从2014年的1.33%大幅下降至2015年的0.79%,直接减损约4亿元。
2015年是国家各项粮食调控任务最为艰巨、改革最为关键的一年,中储粮以“五个做实”助推仓储管理升级,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成功践行者。
“十三五”,夯实基础毫不松懈
有学者表示,“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农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在技术进步、政策支撑等作用下,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而保障粮食安全又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那么,“十三五”时期,我国的粮食安全应该如何保障?
鉴于新的历史任务和发展模式,中储粮在近日召开的2016年中央储备粮工作会议上表示,“十三五”期间,要继续推进“五个做实”,要把这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坚持下去,厚植发展优势,打造行业标杆。这包括巩固储粮数量质量成效、规划建仓1400万吨左右、7000万吨老旧仓房维修改造、建立标准化作业体系、提升包仓制管理效能等多项目标。其中,在绿色科技储粮方面的深入探索,尤为引人关注。
“中储粮着力研发符合新时期储粮需要的全新技术体系,通过推广绿色科技储粮技术,升级天下粮仓管理,为社会提供优质放心粮源,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中储粮有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中储粮“十三五”时期计划投资30亿元左右,实施“四合一”升级技术优化集成及产业化示范、低碳环保储粮设施设备技术研发等科技储粮五大专项,以推广综合控温、智能通风、智能气调、智能烘干等绿色储粮技术为重点,到2020年实现绿色储粮比例超过60%,基本建立起分地域、分品种的绿色储粮技术体系,实现科技储粮应用全覆盖。
中储粮还将在实现智能化粮库建设全覆盖,2016年即完成所有直属库和分库的智能化改造任务。此外,计划投实施中储粮“企业云”工程,搭建以业务管理、在线监测核心的中储粮云服务平台,推进互联网+物流/金融服务/集中采购”综台建设。粮食仓储信息化建设将帮助粮库业务流程更规范、协作效率更高效、粮食仓储更智能化,逐步达到管理现代化。
2016年,仓储管理主要抓两个关键点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储粮升级上台阶年,在中央储备粮工作会议上,中储粮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把“五个做实”工作重点放在仓储管理标准化和包仓制上台阶上。
何为仓储管理标准化?就是要重新梳理和完善现有仓储作业内容和流程,建立员工主体标准化、流程标准化和考核基础化模板,改造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全程留痕、状态可跟踪、责任可追溯。2016年,中储粮要做实标准化管理,实现保管和质检人员持证上岗率、直属企业标准作业流程执行率和痕迹化管理率、直属库“安全生产三级及以上企业”达标率均为100%的目标。
2015年,中储粮在全系统推广以包数量、包质量、包安全、包可控费用、包损耗为主要内容的包仓责任制,使责任分明、奖惩兑现,打破“大锅饭”。据介绍,2016年,中储粮将继续探索“包仓制”管理,使“包仓制”进一步向全员业绩考核转变。制定班组、多人、单人等不同形式包仓的模板,加大对包仓成效的激励力度,拉开包仓人员收入差距,体现多劳多得。
抓“仓安”,保“粮安”。“五个做实”成为一种常态化手段和中储粮基础管理提升的抓手,这将为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把保百姓饭碗的中央储备粮管住管好,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