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12月28日,由中铁五局五公司承建的沪昆客专云南段东门河四线特大桥连续梁顺利实现全桥合龙,为接下来的无砟轨道施工和铺轨扫除了障碍。这一刻工地上的参建者们欢呼雀跃,难掩心中的喜悦,共同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时刻。
东门河四线特大桥全长644.6米,位于“八宝之乡”的云南富源县,是一座非常有特点的桥。桥梁连接沪昆客专全线瞩目第一长隧——壁板坡隧道,设计为左右线,中间加一座站台桥,富源北站大部分位于桥上。其次桥梁采用(48+80×3+48)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上跨运煤专线铁路、街道、富源县富法路、煤矿专用道路,另外还要跨越东门河及富源县城乡结合部房屋。因原设计与地方政府市政规划冲突,设计图纸定型晚,加之需要征地拆迁398户,协调非常困难,直到2014年5月才开工。加之施工场地狭小复杂,施工干扰大、技术含量高、安全风险大、工期异常紧张。
攻坚克难 拼抢工期
东门河四线特大桥桥墩所处位置房屋多,需拆迁398户,协调非常困难;桩基最深达48米,墩身最高31.5米,桥梁位于围岩地质复杂地段,施工中塌孔、卡钻常有发生;4#、5#墩基坑开挖临近运煤专线铁路,6#墩临近富法路,承台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大。加之业主要求在2016年3月13日达到铺轨条件,按照节点工期倒排,必须每8至9天要完成1个节段任务。施工推进受挫,工期压力十分巨大,成为五公司和沪昆客专云南段关注的焦点。
面对种种困难,参建员工们的信心和决心丝毫没有退减。为了拼抢工期,拿下东门河,避免成为制约沪昆云南段全线推进的“拦路虎”,沪昆云南项目部在公司副总经理兼项目经理刘云的带领下,以施工组织设计为根本,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倒排每个节段的节点时间,在集团公司、公司和局指挥部的技术指导下,项目部按照“大干强干,考核兑现,专人负责,风雨无阻”的方针,采取三项管理措施全力推进东门河四线特大桥连续梁、现浇梁、站台桥施工。一是加强施工组织领导。重新优化调整了桥梁一队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确保精准施作、科学施工,形成了一支富有经验和战斗力的队伍;二是加强资源配置力度。投入5套贝雷架,8套挂篮,8台吊车,4座塔吊,2台汽车泵等机械设备,高峰期人员达300多人,不分晴雨,24小时轮班,实现了多墩平行作业;三是开展劳动竞赛,掀起施工高潮。项目部先后掀起了 “百日会战”、“大干150天,确保总工期目标”等劳动竞赛,对职工进行周考核,对劳务班组设立节点和循环奖励,并严格考核兑现,激发所有参建员工的潜能,掀起了激战东门河施工高潮。
负责东门河四线特大桥施工的桥梁一队技术主管王秦飞用三个同时形容拼抢工期的场景“8套连续梁挂篮同时施工,3台75吨、5台25吨吊车,4座塔吊,2台汽车泵同时作业;与左右线间距仅有五公分的站台桥同时交叉作业”。
就是在这样强力的管理下,大桥施工火速推进:2015年2月5日,东门河四线特大桥191根桩基完成;5月8日,30个四线特大桥承台完成;6月2日,最后一个墩身完成。从连续梁0#块浇筑到实现全部合龙,需要1年半工期,他们只用了6个半月,创造了沪昆云南段8天施工一个节段的纪录。
严控安全 注重质量
东门河四线特大桥施工就像踩着钢丝跳舞。安全风险源高度集中,既有来自高墩贝雷架、连续梁挂篮、站台桥墩身施工的高空作业风险,又有来自施工干扰大,交叉作业的人身安全风险,还有跨富法公路密集人流地段高空坠物伤人风险和跨既有线施工风险。
为了在拼抢工期的同时确保施工安全,项目部在四个方面严防死守,确保了东门河四线特大桥安全无事故。一是举行了“加强安全法治,保障安全生产”主题活动,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二是加强现场防护,严格把控施工标准。在挂篮施工中采用了全包防护,挂篮上下及行走时由项目副经理牵头,安质部、机电部全程参与。施工中切实做好临边防护、高处坠落、高处坠物等安全防护措施,不定期突击检查,严肃处理违章作业;三是加强与地方政府对接,积极联系当地交警部门,对跨公路地段派专人24小时值班,保证道路畅通;四是在桥台、路边等显目位置张贴安全标识标语、安全告示和通知,提醒过往路人和车辆注意安全。
东门河四线特大桥作为连接壁板坡隧道和富源北站的大桥,施工必须精益求精,确保出品牌,出形象。大桥地段地质较差,桩基施工过程中成孔非常困难,为此项目采取0.6m桩径加密防护后成孔,解决了桩基施工难题。随之在承台开挖时遇到了淤泥地质,最深7米,最大承台为14.5×16.3米,无法开挖施工。项目部积极与业主单位进行变更设计采取钢板桩施工、承台周边增加数根桩径为1.25米的钢筋混凝土桩防护才开挖成型。项目部在注重优化方案,确保施工质量的同时,坚持走出去,引进来,主动去兄弟单位学习别人的管理经验和施工方法,力求东门河四线特大桥的施工质量达到最优。认真抓好了混凝土的搅拌和供应以及实验室的配合比工作。要求必须按照最高标准去建造桥梁,对于混凝土的浇筑,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和程序,加大实体检测和缺陷整治力度,安排专人负责实体检测和缺陷整治,主动邀请业主工务段和监督站提前介入。
心系大桥 无私奉献
为了修建好这座大桥,桥梁一队的职工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汗水。他们主动融入沪昆,心系工程。每天忍受着日晒雨淋,口干舌燥,满身尘土,却无怨无悔的奉献出自己的青春,默默耕耘只为通车那一刹那。
项目副经理沈洲,分管东门河四线特大桥的施工。每天天刚蒙蒙亮就开着自己的小面包车去工地了,一心扑在工地上。他心思缜密,规划周详,每天晚上在项目部简练却说重点的汇报自己的工作和困难。在项目部开完会之后,他又要返回工地去和队上的领导交代明天任务和计划,有时候晚上十一二点还蹲在工地,陪着大伙一起工作。他把他的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这座桥,每当大伙说起沈洲,都会由衷赞叹他踏实肯干,年轻有为。
技术主管王秦飞,是个年轻有为的80后小伙子。毕业后来到沪昆云南桥梁一队,从实习生慢慢成长为测量主管、技术主管,项目部的领导说起他都忍不住夸赞一番,他确实是桥梁一队技术员的缩影。工作认真负责,每天踏踏实实的跑遍每个工点,不厌其烦的核对工程数据,认真细致研究施工图纸,有条不紊的安排技术室的小伙子工作。皮肤都被火辣辣的太阳晒的黝黑,但是他脸上永远一副憨厚的笑容。“来到东门河几乎天天晚上加班到12点,记得打左线7#墩0#块时正是2015年五一劳动节,工人们放假不干活,为了顺利打完混凝土,队部特意留下了几个工人,坚守在现场直到第二天早上5点才完成连续梁首次混凝土浇筑”说起东门河四线特大桥以来最难忘的经历,他满脸自豪。
技术员谢元春能力非常强,为人古道热肠。刚新婚不久的他,婚礼都是在工地上举办的,他的妻子也是项目部的职工,就住在项目部,离他的工作地点不远。但是他很少到项目部陪他的老婆,每天都蹲在工地上,不辞辛劳的跑上跑下。有时候他年轻的妻子会埋怨他几句,他总是说:“工期紧,任务重,我们都是单位的职工,更要为单位着想,把大桥修完了,我再好好陪你。”有一段时间,桥梁一队偷盗严重,项目部让他晚上带着几个人蹲点守候,果不其然那天晚上还真有小偷光顾。为了抓住小偷,维护项目部的财产,他一马当先,二话不说带着人冲了出去,在追小偷的过程中,由于太心急,从一处高处跳下去,结果把自己腿都摔断了。这位拼命三郎的事情传开后,大家对这位“好汉”更加的佩服了。
项目部还有许多像他们一样默默无闻却坚守岗位,日夜奋战在施工一线的职工。他们为了工程、为了施工进度,日以继夜的辛苦劳作,丢下了他们心爱的妻子、孩子,献身于中国的铁路事业。他们从不说自己多伟大,自己多辛劳,只是在火车通车后,擦一下脸颊的汗水,微笑着挥一挥手和这里的人民告别,又马不停蹄奔赴下一个工地。正是有了他们,才撑起了项目部的所有节点目标的实现,项目部所有荣誉,应该属于他们,属于那群无私奉献的铁路人,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唐文利 谭文峰 杨万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