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duang”之外,“互联网+”又席卷而来,自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后,各行各业都在以此为标配,构建“互联网+”的新蓝图。
事实上,“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精装升级版,也就是用“互联网创新”+“互联网技术”+“互联网的营销方式”+......去帮助国内相对落后的制造业提高效率、品质、创新以及营销能力的升级。
和之前不同之处在于,“互联网+”站在更加宏观战略的层面,推展传统产业的国际影响力,其次更加聚焦于制造业。因为与零售业、服务业和金融业相比,制造业相对被互联网改造的不够深入,也不够全面。
但这不代表,“互联网+”没有先行者,百度和商派等已经率先做出表率。而“互联网+”对零售业和本地生活服务的影响,已经深入人心。商派CEO李钟伟就认为,在“互联网+”的进程中,重构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关系变得尤为重要。
电商是“互联网+”的核动力
“电商作为传统行业、企业互联网化的重要路径,在“互联网+”改革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王勇认为,“互联网+”不仅包括传统制造业,还有农业、服务业、金融业的升级改造。
2014年网络零售保持高速增长,全年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49.7%。期望在电商领域有新突破的企业数量也在迅猛增长,金融、汽车、食品、商超、生鲜农产、消费电子各传统行业全面开花,并且需求也不仅局限于搭建线上通路,而是提升到改造企业的供应模式,将电子商务系统作为企业的基层设施进行布局。
去中心化下的“互联网+”如何破局
随着PC时代的过去,流量红利的式微、移动技术发展以及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互联网思维的流行,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不断成熟,经济性、便利性和性价比越来越高,并作为一种基础设施被广泛应用在数亿人群和产业中间。
王勇认为,利用电子商务技术对传统企业进行移动互联网化、电商商务化的模式创新或升级改造,并重点凸出对商业元素升级,最终围绕消费者信任重构消费者关系、销售终端和供应链,以适应新技术、新形势、新需求下的全新社会环境。
据CNNIC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互联网人均每日使用时长为3.7个小时,比2010年增加了1.1个小时。从使用深度来看,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的重要生活服务平台,给人们办公、娱乐、购物、学习、看病、理财等日常生活带来了重大变革。
“随着用户永远在线的移动时代的到来,未来的移动社会会出现更多样化的购物场景以及消费途径,而传统制造企业拥抱互联网的业务空间也伴随移动普及而被成百倍的放大。”王勇认为。
苏州韵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苏州最大、华东地区有重要影响力的电子商务运营服务、网络营销顾问服务提供商和移动互联网注册服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