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娱乐 > 娱乐 > 正文
看不懂的“琼于”案:一个人的战争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时间:2014/12/12 14:31:50     
  一位法律界人士表示,109名编剧“声势浩大”发声,是中国编剧史上绝无仅有一次“表演”,在法庭对抄袭并未做出认定和判决前,过早发声难以理解。  

  在“法律板子”并未打在身上时,却遭遇了同行的提前“治罪”。年轻编剧于正,正在遭遇109名知名编剧集体“围剿”。

  12月11日,微信公众号“编剧帮”发布109名知名编剧声明,集体喊话“维护编剧尊严”,“谴责一切抄袭、剽窃、非法改编别人作品的行为”。这一集体喊话,让“琼于”版权官司再起风波,而同样深信“法律”的于正再次陷入舆论围攻当中。

  据了解,发布签署声明的109名编剧,除了其职业身份外,大都是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电视剧编剧委员会)。根据一位编剧透露,这是昨日该电视剧编剧委员会开会统一做出的决定。

  早已引起舆论持续关注的“琼于”官司,正处于司法关键节点。此时集体发声虽未指明于正抄袭,但109名编剧“集体喊话”耐人寻味,颇显神秘。法律界人士认为,舆论干扰司法痕迹较为明显。

  法律VS舆论?

  一位此前参加庭审的记者表示,在庭审现场,琼瑶方律师不尽人意,对具体抄袭细节并未进行准确指正,仅笼统称于正抄袭。在法庭辩论关键环节,琼瑶方律师现场“朗诵”不少于4份琼瑶来信。而且对于《梅花烙》电视剧关键主线模糊不清。于正方律师陶鑫良则逐一对进行了举证和辩护,对《梅花烙》作者身份、侵权认定等进行详细阐述。这位记者在微信朋友圈称“感觉琼瑶阿姨快输了”。

 与庭审双方争锋不同,在法庭之外舆论场上,部分网友“未审先判”,认定于正“抄袭”,对于正进行一边倒的“大批判”。一位舆情研究者表示,在“北京市三中院”微博直播中,水军异常活跃,“僵尸账号”大显身手评论积极,对于正进行围攻。

  表演VS维权?

  开庭之前,于正工作室声明“尊重法律”,此后于正方保持缄默。而琼瑶方面自2014年4月“致广电总局领导的一封信”开始,动作持续不断。

  而作为电视剧编剧委员会常务理事的汪海林,以“专家辅助人”的身份也出现在法庭之上。之前号称“偶像剧可以模仿”,此次“义正言辞”成为了“专家辅助人”,而且庭审之后汪海林积极发声,发表“琼瑶诉于正案的庭上故事”并接受多家主流媒体采访,对于正进行提前“宣判”。“专家辅助人”显然混淆了自己的法律身份。

  一位法律界人士表示,109名编剧“声势浩大”发声,是中国编剧史上绝无仅有一次“表演”,在法庭对抄袭并未做出认定和判决前,过早发声难以理解。

责任编辑:小七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琼于”案,,,,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