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资本市场 > IPO > 正文
新股发行57家机构被查:两大焦点问题人人自危
来源:新浪财经       时间:2014/1/20 8:57:22     
  57家机构被核查:“对买方调查两大问题,第一,你为什么报价准?第二,你为什么报价高?”空前慌乱期,你会如何参与未来。 

  57家机构被核查:“对买方调查两大问题,第一,你为什么报价准?第二,你为什么报价高?”空前慌乱期,你会如何参与未来。

  理财周报记者 蔡俊 刘梦/上海 深圳报道

  新股开闸后短短一周内,两个公告,五只新股暂缓发行,57家机构被要求核查。

  像一场始料未及的冲击,发行人、中介、买方四处恐慌,避之不及。高市盈率和混乱局面逼急了监管层,细则朝令夕改。

  一支将近200人的稽查大队,开始涉入承销商及买方的短信、微信、QQ,以及私人邮箱,无孔不入。

  承销商一面配合证监会稽查大队,一面紧急与拟上市公司协调价格、调整老股转让方案,一面应对买方对网下配售的沟通。

  摸不着头脑的买方机构,盲报价格,奔走争取网下配售,却又一面担忧中签带来的稽查困扰。

  监管层稽查队通查机构打新

  “证监会派出了一支稽查队,调查基金打新。根据交易所提供的报价数据,查了三天,一共13个人,调了他们的手机和电脑,要求对方当场打开短信、微信、QQ,以及私人邮箱。”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对理财周报记者说。

  据悉,由于证监会人手不够,稽查大队还配了交易所以及地方证监局的人,全面通查基金打新。被调查的买方投资人还被要求签署承诺书“本人自愿提供上述物品调查”。

  目前,这支稽查队将近200人。这周起,他们赶赴各地,对新股推介过程展开详细的检查。

  1月15日晚间,证监会公告,将对新股发行过程进行抽查,名单共44家机构询价对象以及13家主承销商。“名为抽查,实则几乎覆盖了所有的主承销商和活跃的买方。”

  前述知情人士还透露:“稽查按发行条线,对买方调查两大问题,第一,你为什么报价准?第二,你为什么报价高?”

  另一边,稽查队将到拟上市公司、主承销商的办公现场,调取路演时的现场录音、视频,以及每家询价机构的身份信息与资料、投资价值研究报告,甚至会到买方机构的前台看登记簿上有无投行名单。

  “能用的方式差不多都用上了。这几天都熬夜到凌晨。”上海一家券商保代向理财周报记者透露。而检查的重点,落在路演过程中投行是否向配售对象透露招股书以外的内容,以及有无联合买方抬高价格。

  据悉,奥赛康暂缓发行后,监管层在检查路演中发现公司有透露业绩预测的现象,这成了推介的“雷区”。

  为配合调查,投行要求参与询价的机构或个人提供身份信息、账户信息、初步询价表、合规诚信说明、股东代码卡复印件、银行开户证明等。投行内部先进行自查,再上交稽查大队。

  “个人投资者的身份与账户数量,还有机构账户资金的余额,检查点非常多。说实话,我们现在不倾向于给个人投资者配售,他们容易搅局而且信息查起来很麻烦。”前述保代告诉理财周报记者。

  实际上,证监会的核查范围已经扩大到各家企业询价时的估值。虽然不是窗口指导,但各家公司已经通过剔除的手段降低价格。

  截至1月17日,扬杰科技(19.500, 0.00, 0.00%)汇金股份(18.770, 0.00, 0.00%)众信旅游(23.15, 0.00, 0.00%)公告显示,剔除的报价量占发行总量的比例都超过90%。剔除后的三家企业市盈率,分别为26.53倍、22.32倍、22.05倍。

  前述投行人员抱怨,现在这样的情况募资下来,主承销商的收入会大打折扣,而且由于剔除量太大,就会触及打新机构的利益,未来维护要付出更加多的精力,议价受到影响。

  新股细则朝令夕改

  “现在市场处于一种癫狂的状态,可以适当泼泼冷水。证监会在初期必须出手管一管,遏制一下这个势头。历史上大家都觉得打新不会亏钱,学费没交够。”华南区一家基金公司研究总监说。

  1月12日晚间,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新股发行监管的措施》。这则公告的突然推出,普遍被外界解读为“监管层的补丁”。

  公告显示,为进一步加强IPO询价的监管过程,首先对企业的路演过程进行抽查,若推介期间发行人、主承销商使用招股意向书以外的信息,证监会将“中止其发行”。其次,证监会对企业拟定的市盈率进行严格的要求,一旦发行人的估值超过同比上市公司,主承销商就要在网上申购前三周连续发布风险公告。

  “制度朝令夕改,我们改公告也是改得手忙脚乱。”一位北京券商的资本市场部负责人向理财周报记者抱怨。

  理财周报(微信公众号:money-week)记者获悉,证监会网上公示新规后,1月13日早间,一些询价的配套规则也下发至沪、深两大交易所。不过,交易所方面发现配套规则实施起来有很大难度,因此当日下午,证监会又口头通知交易所方面暂缓准备与执行,修改后的内容将在1月15日送达。

  证监会忙于“打补丁”,焦头烂额的企业与中介机构修改公告,交易所、中登公司也在焦急地等待配套规则。

  奥赛康事件后,证监会紧急与协会、交易所沟通,追查公司询价与路演期间的视频、录音等。奥赛康高管、中金公司也都被要求协助参与调查。坊间甚至有消息传出,肖钢在证监会的内部会议上,要求创业板发行部的人员尽快对目前高市盈率的现状拿出解决办法。

  “上层的事情我不太清楚,但当初制定新股办法时,证监会都找过我们参考意见。”前述资本市场部的负责人告诉理财周报记者,“我们上报了一些,但说实话,监管层最终采纳的寥寥无几。不过大家开会时都对新方案没有意见,出来后却抱怨诸多,还是沟通问题。”

  买方盲报,埋怨定价配售无规则

  改革后,新股有效报价区间极窄,加大了基金报价入围的难度,不少投资经理抱怨没有规则可循。恰巧报准的投资人,也一度被证监会稽查大队盯上。

  “现在就是乱报,中最好,不中拉倒。”深圳一位参与打新的基金经理说,“没有预期,不知道怎么报价,完全没有规则可言。”

  另一家基金公司研究总监也直言:“我们基本就是盲报。”其所在公司已经打中六只以上新股,但中签基本是靠运气,撞到了区间范围内。

  “现在不是要走市场化吗?那就应该由投资者决定发行价,而不是以承销商和发行人的意愿决定发行价。以前打新我有谱儿,知道怎么报价。现在没谱儿了,不知道这一次会剔除90%、60%,还是40%?不会报,没法报了。”前述基金经理说。

  记者获悉,在基金圈内,不少参与打新的基金经理均抱怨,发行价比市场平均报价要高,主承销商和发行人代表了买方的意见,违背市场化逻辑。“况且,报价的名单出来,主承销商想让谁中就谁中,权力太大,不好把控。”

  有基金人士质疑,众信旅游定价时,剔除了96.33%的报价,不少机构怀疑有利益寻租在里面。

  主承销商根据亲疏决定网下配售比例,也颇受诟病。

  但记者采访一位对海外新股发行制度较为熟悉的基金人士获悉:“根据与客户的关系来决定配额,这是国外的惯例,不违规。发行办法里讲得很明确。从长期维护客户关系的角度来看,可行。”

  其提到,现在是特殊时期,新股火爆,以后新股发不出去的时候,承销商也得找这些亲密的买方,那时候也可能有破发的风险。风险收益是对等的。

  但买方担忧,在实际的利益面前,交情再好也得不到网下配售。

  “你跟承销商沟通也没有用。交情肯定也比不上私下里的实际利益关系。”一位不愿具名的基金经理感慨说,“说是优先配售给基金和社保,结果网下中签率最高的全是专户和个人。打新的收益不平均,收益肯定是被专户后面那些利益相关方和私人拿走了。机构的收益会非常低。”

  前述熟悉海外新股制度的基金人士说:“市场化方向肯定是对的,但配套措施要更完善,对发行主体和中介机构的约束力太软,要增强。”

  一位以往打新收益丰厚的投资经理建议:“定价时,剔除10%的最高报价,因为有些人会高得不理性。剔除10%的最低报价,这部分人可能只是搅局者。然后取中间80%报价的加权平均数。平均价以上20位投资者入围。这样又做到了市场化,又不会稳赚不赔。”

  理财周报(微信公众号:money-week)记者采访投行人士,他们认为,在与证监会沟通的过程中,监管层对新股发行的起点落在供求关系上,把握发行的源头,如批量给予批文、控制买方机构报价,就能合理地缓解“三高”问题。

  然而,在新股询价过程中,一只新股的价格很大程度上参考的是可比上市公司市盈率。82家过会的企业,集中在中小板与创业板,伴随2013年小盘股的估值持续走高,今年新股上市的中小企业PE也水涨船高。换而言之,新股“三高”源头在二级市场。

  拟上市公司吐槽“太折腾”

  “IPO与再融资的最大不同,IPO是公司融资,增发是项目融资。既然是公司融资,那为什么不允许超募?”一家还在审核中的企业高管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疑问。

  实际上,一家企业从辅导到过会,经历的周期至少一年半。2012年底,证监会暂停新股上市后,83家过会企业的上市准备周期都超过两年半。

  据悉,招股书里募投项目的一栏,过去投行都会相应地填写3个左右项目,比如建设新产品线、原有项目的产业升级,外加一个补充流动资金。即使不上市,企业也会通过银行借贷等其他渠道进行筹资,但投产项目未必与招股书提及的一致。因此,多数企业将IPO看成是公司融资。

  “现在监管层的趋向是要IPO企业的项目实打实,过去大家没这个意识,开列一个补充流动资金不会做过多说明。但现在监管层对这块的标准越来越多,要求中介机构在真实的财务状况、行业环境等因素分析后对募投项目的合理性出具意见书。”前述保代表示。

  上市公司方面对新股发行的抱怨,主要集中在影响了企业发展节奏,以及IPO过程里一连串的折腾。

  前述公司高管认为,一些过会企业每年要看中介机构费用,占用了一定的成本,原本指望上市超募可以充裕资金,但现在这条路都给断了,“明的暗的,上市付出的代价太大,企业每年资金分配也一直被打乱。”

  而本次重启新股后的政策,直接严格禁止企业的募集资金超额,并延伸出老股转让等一系列配套措施。然而,老股转让实施以来,这一政策却被套上了更方便“股东套现”的诟病。

  典型的例子,就是暂缓发行的奥赛康。因72.99元/股,67倍市盈率引发募集资金超额,导致奥赛康被迫进行老股减持,不过,最终的结果,却是公司的控股方一举减持31.83亿元,引起市场一片哗然。

  “存量发行很头疼,在和企业的沟通中,质量好的公司都不情愿让利,他们认为自己公司上市后股价会翻番,到时减持会更赚。那些质量不好的,还是比较倾向套现的。但现在风声鹤唳,大家的心态是尽快上市,只要合规度过这段时间,减持多少已不是重点。”前述保代抱怨。

  1月12日晚间,证监会发公告暂缓5家企业的发行。随后,恒华科技(43.210, 0.00, 0.00%)首先“破茧”,在重新制定方案并与监管层协调后

  从过会时的期待,到暂停时的焦灼,再到重启的兴奋,最终来到上市夜的精疲力竭、揣揣不安。15个月,450天的上市之旅,就像一次过山车之旅,结局还是回到低位。

  “我武生物新宝股份上市进程最快。本来说这周五就可以上市,但现在也没公告,我们也没谱什么时候能上。”1月15日,一位基金经理对理财周报(微信公众号money-week)记者说。

  “新股喊停没关系,反正还有那么多公司在排队。我们只关心自己的业绩排名,横竖面对的都是同一个市场。”一家基金公司研究总监说。

  (更多独家报道请关注新浪微博@理财周报,微信公众号money-week)

责任编辑:闫学峰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新股发行57家机构被查:两大焦点问题人人自危,,,,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