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Cenn瞭望台 > Cenn瞭望台 > 正文
187亿港元注侨福企业 中粮"走险招"打造海外上市平台
来源:证券时报       时间:2013/12/20 10:27:49     
  中粮系旷日持久的地产整合终获得实质性突破。中粮集团去年7月收购的壳公司侨福企业(00207.HK)近日宣布,其独立股东已通过中粮集团约187亿港元的注资交易方案。在交易完成后,该公司将成为中粮集团的海外上市平台,并更名为中粮置地控股,专注于中粮系旗下商业地产开发和运营。 
  中粮系旷日持久的地产整合终获得实质性突破。中粮集团去年7月收购的壳公司侨福企业(00207.HK)近日宣布,其独立股东已通过中粮集团约187亿港元的注资交易方案。在交易完成后,该公司将成为中粮集团的海外上市平台,并更名为中粮置地控股,专注于中粮系旗下商业地产开发和运营。

  中粮集团不惜触发“反向收购”,而接受港交所审核其新上市申请,此举被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是急于打开资金渠道。这也意味着中粮浪费了此前买壳的3.62亿港元。

  建商业地产平台

  今年11月,侨福企业曾披露,早前中粮集团拟向其注入的12项商业项目,截至今年9月底市值约187亿元,总建筑面积约为97.27万平方米。

  侨福方面透露,在上述商业项目注资完成后,公司将成为中粮集团的境外上市平台,并拥有其综合体及其他商用物业。今后,侨福未来的发展策略主要是致力在中国不断发展、经营、租赁及管理“大悦城”旗舰品牌综合体。

  注资急走险招

  值得注意的是,从去年“买壳”,到如今“注资”,中粮房地产板块在港上市的夙愿,已渐行渐近,但在这个过程中,用“硬闯”二字形容中粮完成上市夙愿并不夸张。从去年7月中粮3.62亿港元控股侨福73.5%的股权,到今年9月作价上百亿港元资产的大举注入,昔日声势浩大买壳行为,已演变成“反收购”。

  作为代价,侨福企业将以新上市申请人身份,迎接香港上市委员会审核。同时,上述收购也需首先满足包括上市申请、独立董事批准、财务状况稳定等14项先决条件,最晚在2014年6月30日前达成。而且,如出现上述变故,收购则不会进行。

  近年中粮系商业地产业务快速扩张,问题也随之而来,核心问题则是巨额资金的需求与投入。“中粮的系统内筹集资金的难度很大,虽然中粮产业链长但盈利能力却一般,且连续收购已耗费大量现金,在国内A股融资窗口紧闭的现实下,打通境外融资渠道就成了当务之急。”一熟悉中粮系分析师告诉记者。

  翻看中粮此次注入的12个物业的财务数字不难发现,近3年融资成本不断上升,仅2012年的成本较2011年上升逾一倍,而今年上半年的融资成本仍高过去年全年的五成。而2013上半年的净利润仅3亿元,该数据不及2012全年的四成。

  从损益表上看,自2010年起12个物业连续3年获得逾30亿元的流动负债净额,今年上半年流动负债净额仍为22.2亿元。“中粮此次不惜花血本走险招,目标很明显,就是急于打开资金渠道。”上述分析师称。

  买壳钱恐打水漂

  “如果这次中粮注资最终成功,毫无疑问,之前买壳的3.62亿港元,会白白浪费。”盛富资本总裁黄立冲坦言。他分析称,一般而言,买壳的公司都是通过新上市不太可能的公司,或者是上市申请已经原则上获批,但由于股票难以出手,才会采用新上市处理。

  “买壳后又按新上市处理来申请,显然是浪费钱且不聪明的行为。既然新上市处理能够成功的前提是,拟注入的资产已经能满足上市要求,那这样为何还要花钱就去买一个负债累累的壳?”黄立冲称。

  事实上,中粮注资侨福并非个案,招商地产(000024)此前注资东力实业控股就已经有先例。招商地产在借壳东力实业后不足24个月,即宣布大手笔注资,也由此触动了香港联交所的反向收购条例,东力实业需按新上市标准申请港交所审批。显然,对于急于实现再融资的房企而言,联交所关于“反向收购”的监管条例,并未构成障碍。
责任编辑:王雅思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中粮集团,走险招,海外,上市平台,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