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近期被监管层叫停部分业务的民生加银和平安大华外,博时资本、红塔红土等子公司都主动放缓业务节奏
理财周报记者 钱文俊 李沪生/深圳 上海报道
冲得太猛的基金子公司,正受到监管层越来越多的关注。
记者获悉,目前北京和深圳各有一家基金子公司业务被监管层叫停,正是由于业务做得过于激进。
“听说有两家基金公司子公司业务都被叫停了。”深圳一位业内人士向理财周报透露,且矛头直指民生加银和平安大华子公司。
而此前因为扩张过快,主动停掉子公司业务的博时基金[微博],“没有明确重新开始的时间表,领导还想放一放。”一位接近博时基金的人士告诉记者。
目前80多家基金公司已有一半以上成立了基金子公司。这些子公司在经历了一阵跑马圈地后,越来越多的基金子公司,或出于主动意愿,或因为受到监管层的指导,都在主动刹车,放缓业务节奏。
1/3子公司暂停或放缓业务
“如今很多刚成立的子公司,刚开始的时候冲了一把规模后,大家都开始冷静了。约有1/3左右的基金公司都主动暂停或放缓了子公司的业务。”上述深圳基金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除了近期被监管层叫停部分业务的民生加银和平安大华外,博时资本、红塔红土等子公司都主动放缓业务节奏。
今年6月份,博时资本的业务就开始逐步停掉,管理层开始反思通道类业务的激进性和风险的可控性。
不过,一位接近博时资本的人士告诉记者,博时资本的业务其实没有停掉,当初从信托公司加盟的20多人团队也没有流失,“团队都在正常工作,停掉的可能性比较小,不过业务一定是放缓了。”
自3月份开展子公司业务以来,博时资本规模一直冲得很猛,在短时间内通过通道类业务将规模做到了50亿元。
“一开始主要还是以通道类业务为主,也有不少房地产项目。不过,在短时间做大了规模之后,大家开始反思。领导也对这种激进的做法表示,希望能够主动将业务停一停,重新思考未来的业务方向。”前述接近博时资本的人士说道。
此前,博时基金首席运营官刘东表示,今年3月,博时资本确定房地产、通道业务和股权投资为博时资本的三大业务方向。
经过调整后,博时资本新的方向为产业基金、地产基金、传统的股票和债券专户、对冲基金以及特殊类型的基金等。
两子公司部分业务被叫停
记者从多个渠道了解到,日前被叫停部分业务的基金子公司为民生加银资管和平安汇通。但后来记者致电平安大华,其公司的人士否认了这一说法。
“民生加银资管的规模从一开始就冲得很猛,短短几个月就做到了500亿元,这是非常激进的做法。”北京一位大型基金负责人告诉记者。
而据了解,民生加银资管此次被叫停的正是资金池业务,平安汇通则是由于票据业务。
数据显示,自5月份开始至今,民生加银成立了民生保腾A、B、C等系列资金池产品共70多款,占到其公开披露产品的70%。
仅10月8日当天,其官网就发布了4只成立的产品公告,分别为民生保腾C-2013-051、民生保腾C-2013-052、民生保腾C-2013-058、民生保腾C-2013-059。上述产品的期限均为10年。
“我们是躺着中枪啊,子公司业务没有被叫停。”一位接近平安大华子公司的人士告诉记者。
“我们没有开展公募业务,将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子公司上,子公司的风控也是做得非常严的,而且我们票据业务也没有怎么开展。”
他表示,平安汇通只把精力集中在平安内部的项目,外部项目做得很少,因为对平安内部推荐的项目比较信任。
“我们连房地产项目都做得很少,对风险较高的项目基本都持否定态度,领导说宁可错过。”
记者了解到,风险最大的还是一些房地产项目,子公司资金本身就不是很大,房地产项目万一资金上面碰到问题,子公司兑付起来相当有压力,如果母公司不帮忙,那这就成为坏账了。
此前证监会曾召集所有子公司开了一次例行会议,并在会议上表达了希望基金公司严格注意风险。
除了民生加银和平安汇通,记者还获悉,沪上还有一家小型基金子公司发生了票据业务上的问题。
当记者拨通金元惠理联系方式时,其向记者表示,子公司方面表示“并未有业务暂停”这一说法。
而四川信托一人士也向记者表示,“子公司目前来说,风险肯定是存在的,像我们信托不肯做的,不能做的,或者是资质差的项目,都会到子公司那里做,那当然是有风险的,而且票据业务现在好像不多,主要还是通道业务,最重要的一个是政信业务,例如融资融券,回购这类,这是子公司目前做的同样比较大头的一个类别。”
但是上述四川信托人士对此的看法是,“之前虽然证监会说过要控制基金子公司的风险,但是有很多项目是之前就已经敲定的,那肯定不可能因为这个而暂停,毕竟已经花了人力物力和时间了,那相对的,有很多的风险短期内是看不出来的,时间一久也就出事了。”
“子公司接下来一定要有一个风控的标准,像信托很多项目都有止损线的,但是很多子公司并没有。”上述四川信托人士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