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晓龙
迎娶广州银汉、收购浙江常升、参股江苏耀莱,近段时间华谊兄弟在不同业务、领域层面进行多番资本并购。
在其全产业链布局战略下,华谊兄弟资本运作如火如荼。
联手张国立
华谊兄弟再次发力电视剧业务。
9月3日华谊宣布拟斥资2.52亿收购著名演员、导演张国立执掌的浙江常升影视制作有限公司70%的股权,以进一步增强华谊电视剧板块的内容生产能力,强化其核心竞争力。
根据华谊方面提供给新金融记者资料显示,张国立是国家一级演员、导演,代表作品有《康熙微服私访记》系列、《铁齿铜牙纪晓岚》系列、《我这一辈子》、《金婚》等电视剧作品,拥有广泛的观众基础,其塑造的康熙、纪晓岚等经典角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华谊兄弟明显意在张国立这个品牌。“张国立是赚钱高手,同时也是明星。”华谊兄弟董事长王忠军说道。
乐正传媒研发与咨询总监彭侃告诉新金融记者,这次收购的核心在于张国立这个人。“收购电视剧公司,一方面跟华谊兄弟自身业务相关联,另一方面则抓牢了张国立这个品牌。此前张国立参与了华谊不少电影的项目,而华谊是要通过这笔交易固定和张国立的合作。”他告诉新金融记者。
事实上张国立这个品牌市场认可度颇高。据相关人士透露,多家影视公司都曾向其抛出橄榄枝。张国立最终选择和华谊“结为兄弟”除了基于对彼此经营理念的认可和未来前景的看好,当然更重要的则是“媒人”冯小刚的撮合。
此外华谊兄弟方面对浙江常升预期甚高。根据华谊兄弟当天新闻稿,浙江常升加盟华谊,会为华谊的电视剧业务注入新的活力,并有望成为华谊电视剧板块中新的业绩增长点。
资料显示,浙江常升目前已经开拍的电视剧项目包括由吴秀波主演的《槐树花开》,由张国立、蒋雯丽共同主演的《爱情最美丽》,两部作品均计划在年底前和观众见面。
并且除了已经开拍的电视剧作品,浙江常升还有丰富的项目储备,计划在未来5年内推出约400集精品电视剧。
根据2013年华谊兄弟中报显示,上半年公司电视剧业务实现收入8655万元,同比下降37.1%。
“华谊此次收购浙江常升,意在弥补公司业务短板的基础上打出‘人情牌’。华谊兄弟电视剧业务方面存在短板,而张国立恰好投资了此方面公司,而且运营情况较好,于是华谊兄弟就做了顺水人情。浙江常升是明星自己‘下海’当老板的产物,明星的影响力对公司发展起着主要支撑作用,但规模较小、管理体系欠完善,难以在行业中与大型企业抗衡。”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文化行业研究员蔡灵告诉新金融记者。
华谊兄弟此番收购也与张国立签订了对赌协议。根据9月10日补充公告,张国立对华谊兄弟的业绩承诺期限为5年,2013年度浙江常升承诺税后净利润不低于3000万元,其余几年的税后净利润将在2013年承诺的净利润目标基础上按协议约定比例增长。
若浙江常升经过审计的税后净利润低于当年的净利润目标,则弘立星恒及张国立同意以现金方式向浙江华谊兄弟补足。
收购耀莱
除了张国立创立的电视剧公司,近日华谊兄弟又看上了另一位明星成龙参股的院线资产。
资料显示,江苏耀莱是国内一家中小型连锁影院管理公司,其在北京、广州、西安、沈阳、天津、郑州、常州、合肥、昆明、烟台等地经营12家现代化影院,其位于北京五棵松的“耀莱成龙国际影城”于2011年、2012年在全国范围内票房和观影人数均连续排名第一。顾名思义,江苏耀莱旗下多个影城均是由成龙参股投资。
据悉,江苏耀莱上半年净利润为2626万元。
“目前华谊只是参股江苏耀莱,收购20%的股权,份额比较少。并且12家影院放在全国市场来说影响并不算大,很难说为电影发行带来多少便利。华谊兄弟此举更多的意义在于资本运作。近期A股市场传媒板块表现火热,华谊最近在持续不断地制造市场的热点,提升市场的注意力。”彭侃说道。
另外他认为,相对于高投资高风险的电影制作,目前院线利润比较稳定,能够为华谊兄弟带来稳定的现金流。
根据华谊兄弟年中报,华谊兄弟目前已建成投入运营的影院为15家,上半年营收过亿元,布局在北京、重庆、合肥等地。
“华谊兄弟在院线方面扩张态势显著,根据其年中报来看,今年新增投入运营影院4家,上半年影院业务实现收入1亿,同比增长99%,毛利率同比增长0.33%,结束亏损实现持平。其院线经营逐步渐入正轨并开始贡献业绩。”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新金融记者。
而此前华谊兄弟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曾表明2011年华谊兄弟的院线业务尚属亏损。
针对华谊兄弟多起收购,在彭侃看来,华谊兄弟经营套路发生了些许变化。其正从找一个好剧本,制作好电影作品、电视剧作品的传统影视公司运作模式转变为资本运作。“华谊兄弟这段时间致力于寻找资本运作的项目,哪个项目火热、有利润便投进去。它的投资正在转向,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在其传统电影制作方面,而是转为投资跟其业务相关联的渠道、品牌等。”他说道。
这一点从华谊兄弟收购手游公司可以看出端倪。
7月20日经过一个多月停牌的华谊兄弟终于宣布,其拟购买广州银汉科技部分股权,同时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据悉,广州银汉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老牌的手游开发商,推出过《天地剑心》、《幻想西游》、《幻想武林》、《西游Online》和《梦回西游》等多款热门游戏产品。
彭侃认为,在电影利润增长日趋饱和的情况下,华谊在寻找新增长点。收购广州银汉,更多是因为现下手游市场火热,收购之后等广州银汉上市,再抽身退出,其中有很大的利润可图。
“这是有先例的,华谊也尝到了很多甜头。此前华谊投资的掌趣科技上市,给华谊增加了6000万元的净利润,效益很不错。”他说道。
针对华谊兄弟多起收购,在彭侃看来,华谊兄弟经营套路发生了些许变化。其正从找一个好剧本,制作好电影作品、电视剧作品的传统影视公司运作模式转变为资本运作。“华谊兄弟这段时间致力于寻找资本运作的项目,哪个项目火热、有利润便投进去。它的投资正在转向,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在其传统电影制作方面,而是转为投资跟其业务相关联的渠道、品牌等。”他说道。
产业链延伸
事实上现阶段华谊兄弟所做的一切资本布局都是基于华谊兄弟全产业链战略的考虑。但实际上,其宣称的全产业链能否可行尚属未知数。
在迎娶广州银汉后,华谊兄弟的业务范围改变了之前电影业务、艺人经纪、电视剧业务“三驾马车”协同作战的格局,新增第四个板块:游戏产业,成为“四轮驱动”。
彼时华谊兄弟负责人对新金融记者表示,电影与游戏这两种娱乐方式的合作是未来的主流趋势,对核心内容价值认同的高度契合是二者合作的根本。
王忠军对此表示,此次与银汉科技合并,是华谊兄弟内容板块的重要落子,“未来我们希望游戏业务在华谊的全产业链中能成为与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另一个内容端口,成为华谊的标签性业务。”他说道。
事实上现阶段华谊兄弟所做的一切资本布局都是基于华谊兄弟全产业链战略的考虑。但实际上,其宣称的全产业链能否可行尚属未知数。
华谊兄弟对收购广州银汉有这样的预期:“这标志着公司在全产业链运营战略的执行过程中迈出了重要一步,将极大提升公司影视版权和游戏开发的互动,实现内容资源的价值最大化”。但在彭侃看来,要把游戏整个纳入到华谊,再去开发成电影,或者是把华谊旗下的电影开发成游戏产品,虽然也有这种可能性,但是可能性不会很大。
虽说好莱坞这种成功案例颇多,比如迪士尼、华纳兄弟等公司都是全产业链发展,也有很多游戏改成电影的先例,比如《古墓丽影》、《生化危机》、《寂静岭》、《最终幻想》等等。
但国内环境并未成熟。
“好莱坞是形成了几大娱乐传媒巨头公司,他们旗下不仅有电视台、出版社等媒体渠道,也有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还有游戏、主题公园等等衍生公司,进行全产业链布局,涉及娱乐传媒的各个领域。但国内文化行业政策限制,有些领域民资很难进入。”彭侃表示,华谊兄弟宣称的全产业链布局,在现阶段很难实现。
更多的意义仍然是在资本运作层面。
近两年华谊共对外进行了18笔股权投资,其中2012年14笔,总计金额高达2.85亿元,其中不乏pre-IPO的项目。王忠军还曾对外宣称,华谊兄弟正在向互联网公司方向转型,并购力度会进一步加大。
华谊寻求并购标的,意在分摊影视投资风险。
据了解,2012年华谊总体利润为2.44亿元,其中政府补贴达到6538万元,来自掌趣科技等投资收益近6000万元,以及海口旅游地产“观澜湖”项目收到的4306万元的品牌授权利润,实际上华谊去年影视主业的利润不足总体的1/3,原因在于《1942》票房未及预期。
“虽然华谊以全产业链布局为口号,投资横跨电影、电视、音乐、游戏、股权投资、旅游地产、影院、艺人经纪等诸多板块,但对于自身来说,华谊兄弟品牌影响力的提升不是靠其他项目,靠的还是其影视作品。”彭侃说道。
事实上现阶段华谊兄弟所做的一切资本布局都是基于华谊兄弟全产业链战略的考虑。但实际上,其宣称的全产业链能否可行尚属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