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仅仅在2007年注入房地产的首年赚了点钱,后面主业年年亏损,经常靠债务重组来避免ST,大股东心态又不开放,自己没有好资产注入,也不允许豫商集团等潜在重组方来重组,这是对股东负责任的态度吗?”东方银星老股东柳桦(化名)向记者抱怨道。
东方银星自2008年来,房地产主业已经5年连亏,但凭着对会计准则的“灵活运用”,通过债务重组等方式,公司近年财报呈现“一年亏损、一年盈利”的奇特景象,从而成功避免沦落为“ST股”的命运。
由于豫商集团频频增持东方银星,遭逼宫的大股东银星智业“舍本逐末”:并不在注入资产拯救东方银星方面下功夫,而是与天祥商贸、赛尼置业等一众股东签订一致行动协议,意图狙击豫商集团。
房产主业“鸡肋”
东方银星前身为ST冰熊,公司曾为国内冷柜行业龙头。但是由于市场需求不足,行业竞争加剧,ST冰熊的利润从1999年开始大幅下滑,至2005年每股收益亏损0.2元。
2003年,银星智业通过股权转让和拍卖方式获得ST冰熊约58.08%的股权,得以成功借壳上市;同年,银星智业在ST冰熊所在地——河南商丘市发起成立商丘银商,注册资金1亿元,银星智业控股90%。
ST冰熊由此变身为东方银星,主业变为房地产。商丘银商成立之初,即宣称在商丘市经开区和中心区拿到了三块地,开发前景美好。
“特别是位于商丘中心区神火大道的一块地,商丘银商号称要开发东方世家项目,号称占地3000亩,总投资24亿元。”熟知内情的柳桦透露,当时商丘市政府被银星智业描绘的“宏伟工程”所忽悠,在GDP冲动下拉郎配,使得银星智业顺利入主ST冰熊。
不过,银星智业注入的地产资产形似“鸡肋”。直至2007年,东方世家小区由于户型设计不合理等原因一直销售不佳,项目内杂草丛生,一派烂尾楼迹象。
财报显示,2007年,东方银星房地产主业营收5446万元,营业利润1477万元。但地产业务繁荣“昙花一现”后即迅速衰落,业绩明显“变脸”。
2008年,受经济低迷影响,公司地产业务营收2031万元,同比大幅下降62.6%。噩梦还仅仅是开始。从2009开始,公司连续4年营收不到1500万元,其中2009年、2011年收入分别仅为36.25万元、127.43万元。
如此微乎其微的主业收入,东方银星的房地产主业经营几近停滞,公司已成为一个靠建材贸易勉强度日的“空壳”。
而公司的主营业务在短中期似乎依然看不到希望,2012年年报显示,公司2013年经营收入初步预计仅为1500万元。
“东方银星2012年微薄的收入全部来自建材销售,而众所周知,建材销售是一个毫无门槛的行业,指望它来支撑公司未来的发展,估计连大股东银星智业也知道不靠谱。”中信建投湖南总部研究总监刘亚辉直指东方银星的现实窘境。
利润调节“神器”
房地产主业荡然无存,建材贸易利薄如纸,东方银星因此数度在盈亏边缘徘徊。2008年至2012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794万元、342万元、108万元、-1151万元、148万元。
不过通观东方银星历年财报“一年亏损、一年盈利”的奇特景象,可知公司曾借助利润人为调节“神器”,多次免遭ST厄运。
2008年,东方银星亏损3794万元,2009年,公司营收仅36万元,主业亏损已成定局,为避免被ST,公司火线进行债务重组,获取了934万元的债务重组收益,使得当年盈利342万元,从而将公司从ST边缘拉回。
记者了解到,这934万元非经常性收益主要来自于债务豁免。当时东方银星与债权人商丘梁园区农信社梁园分社、焦作飞鸿包装、民权县银宇制品、德清县三星塑化等公司分别达成了《和解协议》或《承诺书》,这些债权人放弃了对东方银星总计934万元的债权。
“实际上当时是大股东银星智业去做了这些债权人的工作,虽然它们豁免了上市公司的债务,但并不是没有代价的。”一位接近东方银星的人士透露,银星智业与债权人私下沟通,通过其它方式安排债权人受偿,从而解了东方银星业绩之困。
无独有偶,类似的情况在2011-2012会计年度再次发生。2011年公司亏损1150万元,如果2012年继续亏损,公司将被ST。
而2012年公司实现营收1410万元,净利润为168万元,而这168万元利润主要得益于冲回的资产减值损失50万元,以及167万元的净利息收入,公司再次从ST边缘侥幸过关。
“通过债务重组、调整资产减值损失等方式人为调节公司净利润,可能是源于大股东银星智业保壳资源的需要,但这对投资者来说蕴藏着巨大风险,因为这不是公司真实经营情况的体现。”刘亚辉直言剖析。
资产救赎东方银星毫无章法的大股东银星智业,对上市公司的控股权却是紧抓不放。面对豫商集团的频频增持举牌,银星智业不但通过关联人增持东方银星,还在今年8月初与天祥商贸、赛尼置业等股东结成一致行动联盟,试图“御敌”豫商集团于大股东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