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资本市场 > IPO > 正文
IPO改革何以会陷入僵局 陷入了“市场化”的迷局?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时间:2013/9/9 8:55:33     
今年6月,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征求意见,这曾经被视为IPO (新股发行)即将重启的一个强烈信号,但时至今日,已经过去两个多月,征求意见也早已结束,但关于IPO重启的事情却再无下文。昨天财经网发布的消息说,这个征求意见稿遇到更高层面的否定,被认为“未做根本性变革”。因此,分析人士认为IPO的重启在今年年内已经基本无望。  

    原标题:周俊生:IPO改革何以会陷入僵局

今年6月,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征求意见,这曾经被视为IPO (新股发行)即将重启的一个强烈信号,但时至今日,已经过去两个多月,征求意见也早已结束,但关于IPO重启的事情却再无下文。昨天财经网发布的消息说,这个征求意见稿遇到更高层面的否定,被认为“未做根本性变革”。因此,分析人士认为IPO的重启在今年年内已经基本无望。

看到这个消息,应该说有不少投资者会感到欣慰吧。一个可以预知的情景是,假如按照征求意见稿的规定重启IPO,那么,像前两年那样的疯狂圈钱就很快会卷土重来,哪个公司先挤过了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批大门,哪个公司便获得了这种圈钱的机会。而当这种疯狂的圈钱再一次逼得交易市场喘不过气来的时候,IPO就只能再一次暂停。不难看出,正是在这个规律的作用下,一旦IPO重启的大门打开,企业必须千方百计抢得先机,落在后面就意味着机会的丧失。现在更高层面否定了征求意见稿,这就意味着IPO重启的延后,这给交易市场提供了一段重要的休养生息的时机。因此,最近几天A股市场出现的上涨,虽然有多种因素促成,但IPO重启已变得遥遥无期,当市场接收到了这个信号以后,投资者入市积极性自然提高了许多。

但是,这种在权力主导下的市场变化却是令人担忧的。它说明我们的政府决策仍然不是来自市场,而是听凭更高层的意愿。那么,今天更高层否决了证监会的这个征求意见稿,明天市场形势变化了,或者干脆换了一个领导,完全可能产生相反的意愿,从而使市场充满政策变动的风险。前两年IPO无视市场压力大干快上的情景,虽然市场把更多的批评意见指向证监会,但事实上当更高层有这样的要求时,证监会作为一个执行机构,是根本没有条件反抗的。

当然,我这样说,丝毫没有认为证监会那个征求意见稿就是个好的改革方案,事实上它是“借用”了改革的名义进行了一番换汤不换药的修补,这一次更高层对它的否定算是体现了民意。但是,更高层否决了这个意见稿后,证监会能够拿出一个妥帖的改革方案来吗?按照现实的情景来看,这方面的希望实在很渺茫,事实上IPO的改革已经陷入僵局。因此,A股市场更需要的是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打破这个僵局。

IPO改革何以会陷入僵局?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它陷入了“市场化”的迷局。资本市场当然应该实行市场化,包括IPO在内,也应该向这个方向努力。但是,目前IPO的市场化,却只是体现在发行定价上,而在其他方面,特别是公司的进入上,仍然严格地实行着审核制度。这样一种有所选择的市场化,实际上给有幸通过发审的公司打开了肆意圈钱的大门。因此,要对IPO体制进行改革,关键在于改革这个定价机制,不能给企业提供自由定价的空间。IPO的价格,必须严格限定在公司招股书中承诺的投资项目所实际需要的资金。只有这样,像现在这种漫天要价的事情才能得到有效遏制,市场资金才能真正用到刀刃上,而不是以牺牲投资者的利益来塑造几个一夜暴富者。

我的这个想法,一定会被人指责为违反了市场化的方向。现在,“市场化”已经成了一个时髦的口号,谁反对市场化,谁似乎就是反对改革。但是,A股市场上现行的这种IPO体制是市场化么?真正的市场化,必须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IPO的定价必须建立在可靠的投资收获上。现在它的依据是什么?就是在交易市场上可以卖多少钱。但这样的一种市场化,实际上是把股票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的不同功能混淆起来了,把新股发行当作和交易市场上的股票炒作一样的投机行为了,在这样一种制度路径之下,新股发行实际上已经榨干了交易市场的成长空间,所以才出现了大量新股上市即破发,套牢所有投资者的“盛况”。事实也已证明,这样的市场化,违反了市场法则,它可以在权力的护佑下横行一时,但每次都是在给市场造成巨大创伤后不得不宣布“暂停”。

因此,要让IPO改革走出目前的僵局,首先就是要走出这种“伪市场化”的困境,在发行定价上,必须围绕企业投资项目所需资金来定价,不允许任何企业出现超过实际需求的募集资金。实际上,银行对企业的信贷就是这样操作的,银行为了控制信贷风险,必须对企业的投资项目进行反复审核,更不可能超过项目实际需求给企业投放资金。既然如此,为什么到了股票市场上就可以这样乱来呢?当然,这套制度是从国外资本市场上舶来的,算是一种“国际惯例”,但是,国外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是整个系统的市场化,我们何以只拿来了IPO定价的市场化,却仍然坚守着对IPO的权力审批呢?这种“半吊子的市场化”对于市场的危害,难道我们看得还不清楚吗?

我提倡IPO定价与发行企业投资项目的资金需求挂钩,实际上是要求为IPO定价建立一套刚性的制度,这样企业就基本失去了随意定价,肆意圈钱的空间。但是,一定会有人惊呼,这样一来交易市场上岂不是会炒翻天了吗?一个被控制在只有几元发行价的新股到了交易市场被炒到几十元,交易市场岂不成了投机的天下?但是,投机在股票市场上从来不应是贬义词,我们要抵制的倒是新股发行公司参与到这种投机中去。让交易市场投资者(或者干脆就说投机者)通过购买新股获利,又有什么不好呢?这几年A股交易市场死气沉沉,一个根本的原因正是IPO的所谓“市场化”定价封闭了它的炒作空间,而当交易市场失去这种炒作空间的时候,IPO也就走不下去了。股票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本是唇齿相依的,给交易市场以生命力,IPO才能走出困境,获得生命力。

(作者系财经评论人)

(南方都市报)

责任编辑:闫学峰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周俊生:IPO改革何以会陷入僵局 陷入了“市场化”的迷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