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环保 > 环保 > 正文
丙尔金真相探底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时间:2013/8/12 15:45:58     
  “我们从行业内的化工企业所拿到的分析数据表明,丙尔金的确比氰化金钾、氰化亚金钾要低毒,但也不能说它是无毒的产品。不过对于一种新产品、新技术,哪怕它还有缺憾,也不该用极端方式对待” 
  “我们从行业内的化工企业所拿到的分析数据表明,丙尔金的确比氰化金钾、氰化亚金钾要低毒,但也不能说它是无毒的产品。不过对于一种新产品、新技术,哪怕它还有缺憾,也不该用极端方式对待”

  国家发改委发文推荐的“清洁镀金技术”丙尔金,因广东江门公安机关的一起案件调查而陷入“剧毒”悬疑;以更为环保的新产品,一两年内彻底替代有毒有害的老产品,占领国内年产值600亿元的市场,如此宏图眼看也将落空。

  “丙尔金剧毒事件”事发4个月来一直未有公开定论,业内众说纷纭。是新技术确有严重缺陷?是行业利益太过巨大?还是这项技术推广过于急促?

  为此,本刊记者赴多地调查,探究丙尔金事件真相。

  丙尔金曾被寄予很高期望

  2013年2月16日,国家发改委第21号令宣布,2014年底全部淘汰“含有毒有害氰化物电镀工艺(氰化金钾电镀金及氰化亚金钾镀金)”,有争议的“一次性发泡塑料(10690,-95.00,-0.88%)餐具被禁用14年后解禁”亦是21号令内容之一。

  与塑料餐具被解禁引发质疑不同,淘汰有氰电镀对于改变氰化物导致的环境恶化可谓福音。

  3月20日发改委进一步发文解释:传统氰化物电镀工艺过去无替代产品,现在“丙尔金清洁镀金技术”(《国家鼓励的循环经济技术工艺和设备名录(第一批)》)生产的丙尔金镀金产品,经检测不属危险化学品,无毒,排放废水符合《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解决了镀金行业的污染难题。

  国家发改委说,丙尔金产品可完全替代现有氰化钾及氰化亚金钾镀金工艺,已广泛应用于包括“神舟”、“嫦娥”、“天宫”等国防尖端科技和高速列车、手机、电脑等民用工业中。

  镀金技术已有200余年历史,近百年来世界各国在电镀时均采用剧毒物质氰化亚金钾作为镀金主盐,镀金后排放的氰化物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电子制造业发达的欧美国家因此在上世纪70年代逐步淘汰镀金工业,将相关产业转移到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等地,80年代上述地区又将镀金产业转移到中国沿海地区。

  镀金后的电子元器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工业及民用电器、手机、电脑、高速列车等领域。目前中国承担了全球70%的电子元器件制造,也承受着由此带来的氰化物污染。

  发改委的发文,为年产值数百亿元的氰化亚金钾生产企业划定大限,而丙尔金的唯一生产企业河南省三门峡恒生科技研发有限公司(下称“恒生公司”)也成焦点。

  就在21号令出台后不足两个月,4月2日,广东省江门市公安局江海分局滘北派出所根据举报,在江门博成电子有限公司查获22瓶丙尔金产品,并称从中检测出剧毒物质。

  恒生公司多位生产、销售人员及其代理商,遂以非法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罪嫌疑而被刑拘,产品遭扣,企业和个人账号被冻结,丙尔金专利所有人、恒生公司董事长张群刚,总经理张磊,也被网上追逃。

  陷入“剧毒门”之后,恒生公司已告停产,规划年内建成、扩大生产能力的“国家‘863计划’丙尔金建设项目”如今大门紧闭。做过“丙尔金”检测和试用的400多家企业无所适从。

  传统原料剧毒、难管、重污染

  成都华诚微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大龙,因丙尔金濒临断货而焦虑。

  这家2007年创立的企业,主业是微波薄膜电路及其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2008年开始使用丙尔金作为镀金原料。

  “我只用氰化亚金钾做过实验,产品上一直没用过。”周大龙说,之所以放弃氰化亚金钾而选择丙尔金,最重要的原因是前者的剧毒性。

  作为镀金主要原料的氰化亚金钾(俗名氰化金钾、金盐)在《剧毒化学品目录》(2012年版)中排第八位,剧毒,0.02毫克就可致命。它也是价格十分昂贵的贵金属盐,每100克约含68.3%的黄金。

  氰化镀金的废水中含有大量氰化物,一旦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而排放,将危及水体质量。2013年3月国家环保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夏青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提及:“地下水的污染多由氰化物等物质造成。”

  氰化镀金被认为是全球水域氰化物的主要污染源,污染案例不时见诸报端。

  剧毒而昂贵的氰化亚金钾,保存和运输需要极为谨慎。“严格规范操作,不会有问题,但总难免有意外。”周大龙担心的“意外”在实际中的确发生过。

  2013年7月25日凌晨,苏州市相城区文教通讯设备配套厂一名高管张某报警称,其车间70余克氰化亚金钾失窃,而张某对其保管已格外上心,要求员工每天下班后必须查验当天剩余的数量,并锁进专门的储存柜里。

  “双门、双人、双锁,专人专门保险(放心保)柜管理,摄像头24小时监控,管控难度很大,风险也大,毕竟是剧毒。如果丢了,公司法人和我们管理人员会有牢狱之灾。”成都宏明双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资源开发科科长刘恒对本刊记者说。

  这家公司成立于2000年7月,主业是以3C为核心领域的精密零组件的研发制造。

  使用剧毒的氰化亚金钾,繁琐的办证手续也给企业带来负担。

  2005年5月公安部公布的《剧毒化学品购买和公路运输许可证件管理办法》规定:国家对购买和通过公路运输剧毒化学品行为实行许可管理制度。购买和通过公路运输剧毒化学品,须申请取得《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剧毒化学品准购证》和《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

  “我们每买一批都需要到公安局备案及审批,拿到采购证后,将采购证原件快递给供货厂家,他们凭这个再去办运输证。”刘恒说。

  运输环节需要安排专车专人,从货源地直接运至购买方,运货车上要贴安全告示、“剧毒品”等标志。

  “以前是异地验车,比如我要买广州的货,他们要把车开到成都,验完再开回去,把货运过来,全程GPS定位,运输成本很高,这肯定会影响购价。”刘恒说,一般企业会尽量压缩购买氰化亚金钾的频次,以节约成本。

  而在此之前采购方亦需先获得使用资质,“要通过安全评估、环保评估等,并获得排污许可,为此投入巨额的污水设施及处理费用。”刘恒说。

  “剧毒生产也需要具备多个证,每年都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审核。”三门峡化工研究院下属实体的三门峡朝阳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冯邦旭对本刊说。该公司主要从事氰化亚金钾等贵金属电子化学品的研发与生产。

  用户进退维谷

  清洁镀金技术丙尔金的出现,对于业内人士是个好消息。即便作为传统产品氰化亚金钾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冯邦旭也一直在期待着低毒镀金产品问世:“解决环境污染、对人体伤害等问题,新技术总要淘汰旧技术。”

  “丙尔金价格肯定比氰化亚金钾高。”刘恒说,但采购要看综合成本,“金盐的成本,与黄金价格波动联系紧密,现在黄金价格波动较大,用氰化亚金钾就是撞运气,因为要减少购买频次,如果遇到高点,企业就没利润甚至亏本。而用丙尔金,企业可以增加购买频次,尽量选低点采购,加上省去管理剧毒品所带来的管理费用,总费用未必会高。”

  在污水处理方面,企业也省了很大力气,环境风险大为降低。

  5月7日,宏明双新向恒生公司提供的《关于丙尔金使用情况的说明》中提及:“丙尔金镀金溶液的废水不需要破氰处理,按常规废水流程处理即可,无需专门管道及特殊处理,降低了废水处理的难度。经测试丙尔金镀金溶液氰化物含量也低于国家排放标准1.0mg/L。经次氯酸钠处理后废水可达到0.01mg/L,低于现行国家排放标准1800倍。”

  2011年起,宏明双新主要在生产LCD及对讲机充电器接触弹片等产品时使用丙尔金。“最早是制作一款红极一时的手机部件时使用的。”刘恒说,当时做了60多万件,全部出口,“各方面都达到要求,没有收到不良反映。”

  多家企业都曾向恒生公司提供其使用证明。上海伟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从2009年4月开始,经过2个多月的试验证明,在生产品质、制程管控、成本控制等方面,丙尔金均可代替或者超越氰化亚金钾。经过6个月的产量统计,相同的耗金量,可生产面积增加20%~30%;相同的金厚,外观比氰化亚金钾更黄,更均匀;因非剧毒品,生产管控更方便。

  如果丙尔金没有陷入“剧毒门”,“今年4月,我们还打算把丙尔金镀金的业务做大,将现有的有氰镀金生产线逐步切换。”刘恒说,由于丙尔金尚未在业界推开,他们采取相对稳妥的方式,氰镀金和丙尔金镀金同时使用,而氰化亚金钾也是用恒生公司的产品。

  恒生公司副总经理、办公室主任任艺对《瞭望东方周刊》说,研究丙尔金投入1700多万元,“试验和推广初期,样品拿给别人试用,不能收钱,但试验厂家多,公司难以承受,所以还必须用老产品氰化亚金钾来养活。”

  任艺说,丙尔金是以销定产,产量和销售量相同。2012年总产量3.38吨,2013年4月份前,产量0.85吨。目前丙尔金已有426家客户,遍布全国,主要集中在广东、四川、山东及北京地区。

  “我们目前拥有年产50吨的丙尔金生产线,出事后,已经开建的150吨的丙尔金生产项目停滞,目前前景渺茫。”他告诉本刊记者。

  刘恒的公司目前已无丙尔金库存,即将停产,周大龙的公司丙尔金也已断货。“如果再没有货,我们就得用氰化亚金钾或其他办法,而工艺变更要做大量的工程试验,还要向客户报备,更换一次要消耗一二十万元。”周大龙说。

  丙尔金的命运悬而未决,刘恒希望权威部门给出定论,“如果不行,我们只能走回老路,如果行的话就坚持使用。”

  “不过,以目前恒生公司的情况,资金链断了,客户流失了,就算官司打赢,他们能不能活下去也是问题。”周大龙说。

  “剧毒”罗生门

  丙尔金风云突变,起自广东江门。

  4月2日,江门市公安局江海分局滘北派出刑拘恒生公司有关人员后,于15日~17日赴三门峡异地办案,采取了扣押企业产品、查封成品保险柜、冻结企业和个人账号等强制措施。

  “整个过程都是我们配合完成,我问江海分局副局长王强立案依据是什么,他说有司法鉴定,我问能不能给我们一份,他答应得很痛快,传真了一份过来。”三门峡市公安局经济开发区分局刑侦局长李春刚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这份《司法鉴定检验报告书》是4月2日由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司法鉴定所(以下简称“广州司法鉴定所”)出具。报告显示,鉴定材料为:“丙尔金”一水合柠檬酸一钾二(丙二腈合金(I))一瓶,100g;检验结果显示,检材组成如下:1、氰化金钾75%;2、柠檬酸钾25%。

  丙尔金陷入“剧毒门”的最初依据即是这份报告,但此结论恒生公司并不认可。

  “丙尔金从2003年开始研究,2005年出成果,2008年推广使用,到2013年将近8年时间,400多家用户使用,没有发生问题。”任艺拿出自多个单位的鉴定报告。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以下简称“中国疾控职业卫生所”)在2008年11月14日至2011年12月期间5次做出《急性经皮毒性检验报告》,其中恒生公司送检4次,中国表面工程协会清洁生产指导委员会送检1次,结论均为“急性经皮毒性属实际无毒”。

  但2013年4月28日,中国疾控职业卫生所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关于“丙尔金”毒性试验结果的郑重声明》,改口说:“本所曾接受企业委托进行大鼠丙尔金样品急性经皮毒性试验,但在本所出具的检测报告中均没有‘该产品属实际无毒产品’的结论。”

  改口的不止这一家。

  5月30日,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在其官网发布《澄清公告》:本单位对三门峡恒生科技研发公司张群刚送检的样品“柠檬酸金钾”(即丙尔金—编者注)的研究分析报告《柠檬酸金钾分子结构的研究》和《关于柠檬酸金钾分子式的命名》,由于样品提供方提供了不实信息,导致分析结果的偏差,现公告对于样品“柠檬酸金钾”的分析报告全部作废。

  4年前,该学院出具的《柠檬酸金钾分子结构的研究》,通过金含量的确定、DSC—TGA实验、XRD测试等8个步骤,最终确定其分子式为KAu2N4C12H11O8;2010年2月24日又出具《关于柠檬酸金钾分子式的命名》,将分子式命名为“一水合柠檬酸一钾二(丙二腈合金(I))”,“丙尔金”由此定名。

  2010年4月19日至2013年4月15日期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化学品登记中心曾6次对恒生公司送检的样品出具《化学品危险性鉴定报告》,结论为“不属于危险化学品”。

  这个结论在6月24日又发生改变—该中心在官网发布《关于丙尔金危险性鉴定有关事项的声明》:恒生科技送检的样品进行危险性鉴定时,所提供的毒性检测报告中的数据与有关公安机关向我中心出示的该产品毒性检测报告中的数据差异较大,我中心补充了丙尔金样品的成分检测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恒生科技送检时申报的丙尔金成分和含量信息严重失实,未申报含有主要有毒成分氰化亚金钾。

  虽然以上3家机构相继改口,任艺还是提供了其他几家机构的鉴定报告。

  其中,2份是关于镀金废水的检测报告。其一是由太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2009年3月18日送至广东省东莞市环保监测站做的《废水检测报告》,显示:“镀金废水WS090303-250中总氰化物含量为0.004mg/L,远远低于《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中规定的0.3mg/L。”

  另一份是成都宏明双新公司在2011年3月7日送至清华大学环境质量检测中心做的《水质检测报告》,显示:“氰化亚金钾镀金废水氰化物含量18.8mg/L;丙尔金与氰化亚金钾混合镀金废水氰化物含量13.7mg/L;丙尔金镀金废水氰化物含量0.01mg/L。”

  此外,对于丙尔金含氰量测定,2011年12月6日中国表面工程协会清洁生产指导委员会市场抽样后送至清华大学环境质量检测中心,《总氰化物含量检测报告》显示:“丙尔金总氰化物含量2.1x104mg/kg,即2.1%。”比传统产品氰化亚金钾18%的总氰化物含量下降了78%。

  而江门警方向《瞭望东方周刊》提供的12份鉴定报告原件中,10份与恒生公司的鉴定结论相左。

  其中广州司法鉴定所对江门警方提供的分批扣押的丙尔金样品共出具7份报告,鉴定意见均为:“检材组成如下:1、氰化金钾75%;2、柠檬酸钾25%”;而4月7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向江门警方出具的报告结论也是如此。

  4月27日国家化学品及制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化工研究院检测中心出具报告说:“根据试验结果,试验样品的急性经口毒性LD50值:5-25 mg/kg(大鼠),该样品属于剧毒化学品。”5月28日中国疾控职业卫生所报告称“急性经口毒性属高毒”。这两份报告与2007年9月10日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恒生公司出具的“急性经口毒性LD50雌为681 mg/kg,雄为681 mg/kg,该样品急性经口毒性为低毒”检测结论不一致。

  在江门警方提供的报告中,只有5月28日中国疾控职业卫生所做的急性经皮毒性试验的结论,与5月31日中国疾控职业卫生所对三门峡市公安局经济开发区分局送检的查封样品所出具的《急性经皮毒性检验报告》结论一致,“属实际无毒”。

  另,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对江门警方与三门峡警方送检的样品所做的《物证检验报告》结论一致,即“丙尔金”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其中一种物质检出C、O、K元素,另外一种物质检出C、N、K、Au元素,由于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无法分离,因此不能确定该两种物质为何种物质。此结论与江门警方最初的立案依据有所不同。

  对此,江门警方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公安部没有技术把它分离。‘另外一种物质检出C、N、K、Au元素’,据我们了解,含这几种元素的就是氰化金钾。”

  不过,三门峡警方向公安部送检“丙尔金”白色粉末的同时,也送检了氰化亚金钾白色粉末,公安部对此鉴定结论明确:“氰化亚金钾白色粉末检出C、N、K、Au元素,主要成分为KAu(CN)2。”

  两相对照,公安部所言“另外一种物质检出C、N、K、Au元素”,可见仍未定论。

  丙尔金是否实际无毒,陷入了“罗生门”。

  与此同时,市面上出现了假冒的丙尔金,混有剧毒物氰化亚金钾,使事情变得更复杂。

  成都宏明双新公司的退休工艺师张荣光在镀金行业有着40多年经验,他告诉本刊记者:“最早我在绵阳碰到一个朋友,他说恒生的丙尔金盐太贵,还有便宜一些的,也是柠檬酸金钾,价格便宜又好用。还有一次在深圳,有一家企业用丙尔金、柠檬酸金钾和氰化亚金钾对比论证时,觉得丙尔金镀金层没有氰化亚金钾镀金层光亮,也没有另一家生产的柠檬酸金钾好。”

  “由氰化亚金钾和柠檬酸钾混合的金盐,与丙尔金盐从表面上分辨不出来。镀金时,含有氰化亚金钾的柠檬酸金钾混合物反而比丙尔金好用。后来我看到江门这个案子,一换算,这两种金盐含金量都是51%,有可能是假冒的丙尔金盐。”张荣光说,丙尔金加工费较高,很多厂家想换,但碍于价格而犹豫,相对便宜的假冒产品因此流通。

  对于这种混合物亦有相关的研究论文。中国化工信息中心2013年1月14日完成的《科技查新报告》中,第五部分“检索结果”所列的一般相关文献里,提及张东山在2010年7月21日发表的一篇论文《用于镀金的柠檬酸金钾及其制备方法》,明确提到:“技术要点是:柠檬酸金钾是氰化亚金钾与柠檬酸酸式钾盐的混合结晶体。”

  恒生公司的员工怀疑,这次在广东出事,可能是其产品中被混入了由氰化亚金钾与柠檬酸钾盐组成的假冒丙尔金盐。

  张荣光说:“我用丙尔金,都是公司采购部直接找恒生公司进货,现在市场上假冒的产品太多。”

  多部委曾力推丙尔金,目前未发声

  纠缠中的丙尔金案件,将国家发改委21号令推到前台。丙尔金何以能够进入国家战略层面?

  其实,21号令并非国家发改委第一次发文淘汰有氰镀金。早在2002年,国家发改委曾经下发文件,要求电镀工业在一年内全面实现无氰化,当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第72号主席令第19条第一款也要求,“采用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的原料替代毒性大、危害严重的原料”。

  但由于当时没有能够全面替代的新技术,发改委又于2003年发文宣布暂缓实施这一进程,氰化镀金技术因此沿用至今。

  据介绍,张群刚此时也开始研究降低毒性的镀金新工艺。丙尔金并不是年届60岁的张群刚研发的第一项专利,他从事科研30余年,申报国家专利的项目有25项,科技成果20多项,曾因有关氨基酸的产品研发而获1993年全国星火高科技优秀项目奖、河南省高科技银奖。

  张群刚对于丙尔金的研究始于2003年,2005年研究出小试样品,通过四川华丰企业集团和电子科技大学对丙尔金替代氰化亚金钾的性能和效果进行实验,按照国家军用标准GJB1216-1997《电连接器接触件总规范》和国军标GJB1217-1991《电连接器试验方法》做全套试验,结果证明丙尔金完全可以替代氰化亚金钾应用于镀金工业,镀金质量更优。

  凭借在同等条件下比氰化亚金钾毒性减弱、总氰含量下降、环保废水能达标排放等优点,丙尔金镀金技术被国家环保部2010年第103号公告列入《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目录》,2011年列入《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目录》;2012年6月,列入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环保部、工信部联合下发的第13号公告《国家鼓励的循环经济技术、工艺及设备名录》;当年12月,国家工信部586号文把丙尔金技术作为非氰化物镀金技术列入了《电镀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同月工信部、科技部、环保部联合下发620号文件,将丙尔金产品列入《国家鼓励的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品目录》。

  政策层面的大力推动,对丙尔金而言是绝佳机遇。而在中国印制电路行业协会(简称CPCA)秘书长王龙基看来,过于绝对的宣传,比如将丙尔金与无氰电镀画等号,也成为丙尔金遭到质疑的原因之一。

  “丙尔金是一种比传统氰化亚金钾毒性更少的镀金母液,但它依然是含氰的产品,只是柠檬酸把它络合以后不是游离态的了。我几次叮嘱恒生公司不能说是无氰无毒,世界上零排放是不存在的。”王龙基说。

  任艺承认,丙尔金在公开宣传资料中确实表达不够准确,“比如应该是经皮实验无毒,但很多资料直接称无毒。另外就是无氰,准确地说是不含游离氰—没有和柠檬酸盐结合的氰,是附着在外面的,剧毒,而丙尔金镀金的时候基本上没有游离氰,因此大鼠急性经皮毒性试验属实际无毒。”

  围绕丙尔金的争议仍在发酵,国家发改委等部委一直未公开发声。

  也有座谈会召开。7月12日,科技部主管的国家一级社团中国民营科技企业促进会,召集一些行业协会和相关技术领域的专家以及法律专家,开了一个内部研讨会。

  在中国民营科技企业促进会秘书长王励生看来,丙尔金最重大的意义就是废水排放达标,“如果大家都用丙尔金,每年可以减少约200吨氰化物的使用和排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我们建议由国家发改委或者其他有关部委牵头,组织力量按照2005年卫生部印发的《化学品毒性鉴定技术规范》进行全面的权威性的科学鉴定。”王励生认为,在最终科学鉴定结果出来之前,公安机关不能简单定性,不能运用刑事程序处理相关公司和个人。

  行业转型会不会被拖累

  国家发改委21号令力推丙尔金,意味着600亿元产值的氰化亚金钾市场,将在2014年底彻底更新换代。

  如此强力的推动,是恒生公司原来没有料想到的—丙尔金产能尚待拓展,配套工艺还需完善,同时,占有这么大的市场需要极高投入,并非他们一家企业能够负担。

  国家发改委曾在3月20日的文件中说:目前,该技术产品已经具备了50吨/年的生产能力,即将完成150吨/年产能的建设,计划建设500吨/年产能,2013年前完全可以满足市场需求。此外,镀金企业使用该技术不需更换现有的氰化金钾镀金设备,也无需增添设备,可实现无缝切换。

  这样的预估可能过于乐观。

  “21号令下来的时候,我们考虑过,能不能几个大厂之间沟通一下。后来想到每年9月广州的电镀年会大家可能碰面,商量讨论。但还没来得及,4月份就出事了。”任艺说。

  任艺告诉本刊记者,这个行业并不像很多人误以为的利润很大,“丙尔金是用黄金制造的,本身价格较高。以黄金每克300元为例,100克丙尔金中的黄金总价是15360元。而100克丙尔金售价16560元,其中生产原料成本和税金一共是16260元,除去管理成本,毛利仅0.6%左右。”

  王龙基对于这种带有强制性的行政命令也有不同看法。

  其实,工信部曾在2012年12月13日发文《关于荧光灯等6个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广方案的通知》,要求在2015年镀金行业推广“丙尔金”达到20%,这意味着还有80%要用氰化镀金技术。这一方案被业界认为较合理。

  时隔两个月,发改委21号令将丙尔金的推广大幅加码,规定2014年底全部淘汰氰化镀金。

  王龙基说,“这种做法,把半个多世纪以来生产氰化金钾产值达数百亿元的企业推上了绝路,同时也让产值只有3亿元、工艺还不十分完备的丙尔金处境尴尬。”

  王龙基说,这两方力量完全不对称,“氰化亚金钾资格老,关系网密。”

  王龙基所在的CPCA,短短的几十天中,收到了来自地方行业协会、半导体和电子信息厂家、印制电路生产厂家和材料配套厂家等近百条意见。

  其中,半导体、通讯、医疗和服务器等厂商反映,对“丙尔金清洁镀金技术”产品和工艺了解较少,也未对用新工艺生产产品做全面系统的可靠性等试验,一年内全面更换有很大的产品安全风险,需要时间进行全面测试评估。

  “此外,采用丙尔金进行电镀金,还需要配套化学品如添加剂等。目前配套化学品尚未标准化,需要时间建立标准可靠的配套流程和化学添加剂,以保证工艺的稳定。”王龙基说,他曾委托了几家大的龙头电镀企业,加紧研发丙尔金的最佳添加剂。

  对于只有恒生公司一家丙尔金供应方,CPCA收到的意见认为,在2014年内全部更换,除了供应能力之外,如果该企业出现任何波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包括全球电子供应链将有中断的风险;而如何保证开放的、非垄断的市场与技术,也是行业内极为关注的问题。

  任艺承认丙尔金的确需要时间继续完善:“技术上成本还比较高,流程还比较长。能不能进一步降低成本、缩短过程都需要进一步提高。产品本身如何提高纯度也需要继续研究。”

  “我们从行业内的化工企业所拿到的分析数据表明,丙尔金的确比氰化金钾、氰化亚金钾要低毒,但也不能说它是无毒的产品。不过对于一种新产品、新技术,哪怕它还有缺憾,也不该用极端方式对待。”王龙基说。

  除了对既有行业格局的冲击,在王龙基看来,对于部门利益的触动也是丙尔金遭遇波折的可能原因。

  眼下,张群刚仍然被通缉,恒生公司陷入停顿。

  而相较于一个企业,整个镀金行业的未来更是棘手:数千家企业的转型,发改委对清洁工艺的推广,会不会被“丙尔金事件”拖累?整个行业会不会难以脱离严重污染的老路?《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张海林,特约撰稿何盼娅、张思媛 | 北京、河南、广东报道
责任编辑:吕立英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丙尔金,真相,镀金技术,剧毒,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