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专题报道 > 正文
力拓卖身难局 中国合伙人无意相救
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时间:2013/7/10 9:08:38     
  对力拓来说,我们做任何生意都着眼于长远。在过去60年中,力拓已经在全球勘探出20多个世界一流的矿山,都是规模最大、可开采时间最长。这也是我们能够长期在矿业领域保持领先的秘诀。  
  对力拓来说,我们做任何生意都着眼于长远。在过去60年中,力拓已经在全球勘探出20多个世界一流的矿山,都是规模最大、可开采时间最长。这也是我们能够长期在矿业领域保持领先的秘诀。

  ——力拓前任CEO艾博年

  如果一家企业不能致力于做正确的事情,恐怕难以运作长达140年之久。但是,不得不承认, 在这些年中我们也做过一些错误决策。

  ——力拓现任CEO山姆·威尔士

  2013年4月8日,山姆·威尔士(Sam Walsh)首次以首席执行官的身份亮相致词,这份致辞与以往力拓招牌式的强势张扬宣言形成鲜明反差,显得低调甚至底气不足。

  这样的转变并不奇怪,与其说山姆·威尔士是来接班的,不如说他是来救火的。虽然他极力强调每个企业都有犯错的时候,但这显然不能说服别人。

  2012年,力拓首次出现全年性亏损,净亏损高达29.9亿美元,与2011年58.3亿美元的盈利形成极其鲜明的对比。从某种角度而言,这个老牌矿业巨头似乎已经跨过其历史巅峰,现在开始折入下坡道。

  “过山车式”的利润下滑,成为力拓上任CEO艾博年(Tom Albanese)“下课”的直接诱因。

  艾博年于2007年5月开始担任力拓CEO,上任伊始便主导收购了加拿大铝业。这起并购作为矿业史上最大并购案曾经轰动一时,尽管被业内视为“灾难性收购”,但艾博年“与其租赁不如买下”的强势风格在其任内一直得以延续。2011年6月,力拓宣布全面收购莫桑比克焦煤企业Riversdale。收购后,Riversdale开发计划却未能按期实现。

  虽然由于铁矿石价格大涨而帮助力拓赚得盆满钵满,但这两笔收购导致力拓损失140亿美元的错误决策,最终还是把服役20年的老兵艾博年赶出了战场。

  “这两笔收购导致的亏损是无法接受的,艾博年在离职之际将不会获得一次性支付,也无缘2012年的绩效奖金。他还将失去员工长期激励计划以及递延股权奖金计划的资格。”力拓用这样一份声明来表达对艾博年的失望并宣泄着不满。

  作为仅次于必和必拓的全球第二大采矿业集团掌门人,望着艾博年留下的烂摊子,威尔士的办法已然不多。在挥完大规模裁员的手术刀后,他又计划在2013年通过出售非核心业务获得规模显著的现金。

  目前,威尔士已将力拓旗下冗余或部分优质资产:美国一处镍铜矿(Eagle项目)、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煤矿、加拿大铁矿石公司(IOC)一一摆上货架。

  但在业内看来,这看似无奈之举或许只能解决燃眉之急,并非“标本兼治”的长久之计。

  卖身难局

  力拓的断臂自救,其实是基于全球矿业已经步入寒冬这样一个明显的事实。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统计,2012年全球矿业并购交易数1803宗,较2011年的2605宗,下滑超过30%。2012年并购金额1100亿美元,较2011年的1490亿美元,下滑超过26%。

  如今,国际矿业公司已经进入了一个成本为王的时代,世界各大矿业公司基本都在进行战略性调整,由大量投资转向控制成本,出售资产,削减开支。

  无论是力拓、必和必拓这样的矿业巨擘,还是FMG这样的后起之秀,进入2013年,都不同程度上出现了财务问题。2013年上半年,几大矿业公司的财务减记累计达330亿元。

  显然,来自中国的需求放缓大大打击了他们对未来市场看好的信心,也使他们不得不考虑延长新项目的建设周期来渡过危机。

  以力拓为例,由于一直未能实现业务多元化发展,导致其目前80%的利润来自铁矿石业务,这与必和必拓更为多元化的业务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

  一位摩根斯坦利分析师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表示,力拓、FMG扩大产量的举动使得铁矿石供应过剩将进一步加深,同时,来自中国的需求正逐渐放缓。预计到2018年,铁矿石市场过剩量将达到2.91亿吨。

  力拓曾经背靠中国这个巨大的铁矿石需求市场,颇有大树底下好乘凉之意。如今,铁矿石供应过剩导致的价格压力,将使业务单一的力拓受到的冲击更为显著。其昔日的辉煌恐怕难以复返。

  但这似乎并没影响到威尔士做出判断。“虽然中国第一季度的铁矿石需求下降,但是我们已经看到了中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放宽贷款的限制,因此我们预计接下来中国的钢产量将增加,这无疑会增加对铁矿石的需求。”同时他还表示,力拓将投入42亿美元继续扩大铁矿石业务。据力拓先前公布的扩建计划,力争到2013年底年产量达到2.9亿吨,并致力于到2014年底年产能达到3.4亿吨,2015年中期将年产能进一步提升至3.6亿吨。

  在高盛某资深分析师看来,2013年~2017年,市场新增的铁矿石供应量中有2/3将来自必和必拓、力拓、FMG和淡水河谷。

  麦格理集团分析师科林·汉密尔顿(Colin Hamilton)认为,力拓扩产项目的实施,不是市场需求的问题,也不是扩产将带来多少利润的问题,而是力拓有没有足够的资金来进行项目的扩建。

  从力拓目前三个资产的销售情况看,只有美国一处镍铜矿以价格相对便宜的3.25亿美元出售给伦丁矿业公司,其他两处资产依然处于待售状态。

  身处卖身难局的力拓,显然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

  谁来买单

  全球矿业繁荣不再,这对于中国企业和资本方来说,似乎又到了抄底海外的好时机。力拓本身当然也不愿错过价比三家的机会,目前正积极向中国企业抛出橄榄枝,并试图尝试通过中国式合伙人的身份来解除资金危机。

  近日,市场出现的两则传言印证了这一说法。外媒报道指出,中国五矿集团正在考虑以40亿美元价格收购力拓股份有限公司在加拿大的铁矿石业务。与此同时,中国神华集团也卷入了以32亿美元竞购力拓在澳大利亚煤炭资产的传闻中。

  随后,记者致电五矿集团总裁办副主任马骏,但对方以最近在国外,对这件事不是很了解为由婉拒了采访。

  两家国内公司很快对传言作出澄清。五矿集团方面表示对力拓甩卖资产的情况有所关注,但并没有考虑到竞购层面;神华集团方面表示并未参与其中,主要因价格谈不拢。

  两家央企难得一致地对竞购力拓资产表现出谨慎的态度。一位接近力拓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国际巨头的资产“甩卖”是否值得入手有待进一步观察。无论是购买铁、铜等大宗商品,还是专注铅、锌、钾等其他品种,在全球矿业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风险并没有因市场转淡而降低。

  与力拓同病相怜的FMG——澳大利亚第三大铁矿石供应商,如今也面临新的麻烦,如果不能在6月30日前解决好高达120亿美元的巨额债务问题,将面临被债权人破产重整的可能。眼下,在多方求助无果的窘境下,该公司将目标转向中国,试图让中国企业来为其摆脱困境出力。

  目前,包括宝钢、鞍钢、河北钢铁、天津物产等在内的中国企业,特别是钢铁企业,都陆续去澳大利亚考察。但时至今日,收购仍没有确切消息。

  业内人士担忧,如果中国企业出手相救,并让FMG渡过眼前的难关,谁也无法预料,中铝收购力拓的一幕不会在FMG身上重演。

  当初中铝收购力拓,也正值力拓处于严重财务危机、即将面临破产重整的关口。但在中铝提供巨额资金使其成功摆脱困境后,力拓却出尔反尔,撕毁了签订好的并且墨迹未干的协议,以1.95亿美元的分手费宣告了中国当时最大一起海外并购案的失败。

  中铝的前车之鉴给中国企业再次敲响了警钟,无疑也给力拓此次变卖资产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

  尽管有消息传出大宗商品巨头嘉能可-斯特拉塔集团和私募股权公司黑石集团也希望收购力拓在加拿大的铁矿石资产,同时,比拉集团、Coal India和丸红株式会社也均被传对力拓煤炭资产有意,但这些公司和力拓仍停留在谈判阶段,颇有雷声大雨点小之意。

  “目前,五矿与力拓均处于静默期,很有可能进行交易。但铁矿石价格现在处于低位波动期,此时收购也存在一定风险。如果该地区铁矿石开采成本较低的话,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该资产是正在运营的项目,不存在先期投资和建设的过程。”我的钢铁网国际部资深分析师魏增敏对此有着不同的解读。

  在中煤远大咨询中心分析师张志斌看来,如果神华购买力拓煤矿资产,对其本身的盈利能力不会带来太大提升,但毕竟煤矿是自己熟悉的标的,并且澳大利亚政治和经济环境也相对稳定。此外,神华本身是大的煤炭贸易商,足以消化这些煤炭产能。综合来看,这是一个较为稳妥的投资选择。

  力拓“壮士断腕”的自救计划还在继续,在这场资产收购大戏中,参与还是围观,止血亦或止步,也许只有当买单者出现的时候,市场才能给出答案。
责任编辑:冰心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力拓,卖身难局,合伙人,无意相救,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