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企业新闻 > 企业新闻 > 正文
SOHO中国转型的几个挑战
来源:财新网       时间:2013/4/18 10:44:31     
  历经“房姐”“外资”等争议与风波之后,SOHO中国(00410.HK)近日发布了其2012年业绩报告。2012年,SOHO中国实现营收153亿元,净利润105.85亿元,剔除投资物业的评估增值之后的核心净利润约33.35亿元。另外,手中持有现金约220亿元,净负债率仅2.6%。  
  历经“房姐”“外资”等争议与风波之后,SOHO中国(00410.HK)近日发布了其2012年业绩报告。2012年,SOHO中国实现营收153亿元,净利润105.85亿元,剔除投资物业的评估增值之后的核心净利润约33.35亿元。另外,手中持有现金约220亿元,净负债率仅2.6%。


  这份看上去不错的业绩,却是SOHO中国散售时代最后的“荣光”。2012年确认的营业收入,大多来自2010年的销售,那一年,SOHO中国的销售额达到历史最高的238亿元。随后的两年,销售业绩大幅下滑,2011年为109亿元,2012年为94.68亿元,而未来两三年内,SOHO中国的营收、利润还将继续下滑。
  SOHO中国在2012年8月宣布转型,从散售转向自持。SOHO实际控制人潘石屹、张欣夫妇对外的说法是,北京、上海商业物业租金在上涨,同时,转向持有获得稳定租金收益也有助于资本市场给出合理估值。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但转型背后更多是被动与无奈,SOHO中国的散售模式再无法持续。

  业界对SOHO中国散售模式的诟病由来已久。散售的弊端在经年累积后,终于令SOHO中国无以为继,不得不寻找新路。SOHO中国定位在北京、上海的核心地段开发投资物业。其散售项目虽然所处地段大多优越,但建筑质量低下,招商层次不高,换租频繁,小业主难以协调,管理混乱。SOHO中国2010年之后很难在北京拿到土地,继而将重心转向上海,连续收购了11个项目。但是在土地招拍挂市场上,SOHO中国仍然难有斩获。

  潘石屹过去赖以成名的“大客户营销”,在2011年之后也风光不再。一方面,经济不景气,来自山西、陕北、内蒙古、唐山等地能源富豪、钢铁大亨们,财富缩水,资金断流,无力再一掷千金地大肆买楼。SOHO中国的客户名单中,这类客户消失了一大半。SOHO中国的上海项目,主要依赖浙江温州、义乌的老板们,民间借贷崩盘后,他们的购买力也急转直下。而品牌公司、地产基金或机构投资者,又看不上SOHO中国的项目。

  另一方面,此前高价买楼的投资者并未获得相应回报,甚至被深套其中,也令SOHO中国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大降。最为典型的是北京三里屯SOHO,2008年时的销售均价接近5万元/平方米,部分商铺的价格更在10万/平方米以上。然而,直到今天,三里屯SOHO的商铺仍有60%-70%的空置,即使出租经营的商铺也都是冷冷清清。一街之隔的三里屯VILLAGE,与三里屯SOHO几乎同步运营,如今在人气、商户质量、租金水平上都远远高于SOHO。三里屯VILLAGE的商铺每平米的租金在30元/天以上,大致是三里屯SOHO租金的3倍左右。在三里屯SOHO,财新记者听到了一个极端的一个例子,一个200平方米商铺的业主,提出一年免租,只需租户交物业管理费,仍没有商户愿意入驻,2010年交房后空置至今。

  SOHO中国的高售价,给自己带来了高利润,但却大幅透支了投资人的收益空间。另外,SOHO中国项目的商铺售价远高于写字楼,所以,其商铺比例通常很高,一些项目达25%以上,也给后期招商运营带来极大困难。SOHO中国的大客户们,没有获得相应回报,感到被“忽悠”,也不愿再跟随潘石屹的脚步继续买楼。所以,SOHO中国最近两年的销售额急剧下降。

  SOHO中国被迫转型持有物业,但这绝非坦途。财务模型和商业模式都需要全新的调整。首先是财务上的挑战,现金流趋紧、负债率上升、收益率下降。据SOHO中国财报披露,用于销售的项目仅有三个,位于北京的银峰SOHO(塔1、2)和位于上海的中山广场、静安广场。据财新记者测算,能变现的剩余可售货值约100亿元,加上手中现金220亿元。但是,目前SOHO中国有10个项目在建,建筑面积超过250万平方米,投资额超过200亿元。此外,截至2012年底,SOHO中国有接近150亿元的银行贷款需要偿还。没有散售的现金回笼,现金流趋紧将是SOHO中国首要面临的挑战。

  同时,伴随新建项目的新增贷款,负债率的上升也不可避免。更重要的是,从散售转型持有,SOHO中国的收益率将急剧下降。散售模式下,SOHO中国的毛利率达59%,核心净利润率达22%,非常之高。以已经散售的丹棱SOHO为例,SOHO中国采取短平快的策略,收购项目后,迅速改造,几个月内销售一空。就单个项目而言,年化收益率在60%以上。但是,转型自持,写字楼的毛收益率大致在7%-8%,而商铺部分只有3%。

  在地产圈,SOHO中国以营销能力和低买高卖见长,但短于物业管理和商业运营。恒隆地产董事局主席陈启宗曾说,“SOHO中国转型持有物业,老潘先得把建筑质量搞好”。散售时代,项目卖完即与开发商再无瓜葛,尽管SOHO的建筑质量多被诟病,但也未对SOHO中国的经营造成致命影响。但是,自持之后,如果建筑质量仍如从前一般,不仅无法招徕高质量的品牌客户,后期也会增加大量维护成本。另外,自持经营所面临的对象与散售面临的客户完全不是一个群体,物业的直接使用者对建筑质量、动线设计、空间布局的要求更加具体,且招商的能力至关重要,对商户品牌及租金水平的规划,这些都需要浸淫多年的专业团队。SOHO中国一直缺乏强有力的招商和商业管理团队。目前SOHO中国引入盈石资产管理公司,合作进行运营管理,效果仍有待观察。

  此外,SOHO中国目前的所有项目,都是在转型前取得。那些以散售模式进行的测算及规划,是否能适合自持模式,也非常值得观察。

  毫无疑问,SOHO中国的项目,由于其所处地段较佳,都有极好的持有价值。潘石屹乐观预计,到2015年,SOHO中国的租金收入能达到40亿元。但是,要达到这个目标,SOHO中国显然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责任编辑:冰心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SOHO,转型,挑战,房姐,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