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中国海油”、“总公司”或“集团”)是中央特大型国有企业,也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公司成立于1982年,注册资本949亿元人民币,总部设在北京,员工98750名。
尼克森:
尼克森石油公司成立于1971年,是加拿大第十四大石油公司。尼克森的资产包括勘探、开发和在产项目,分布于加拿大西部、英国北海、尼日利亚海上、墨西哥湾、哥伦比亚、也门和波兰。常规油气、油砂和页岩气为其三项核心业务。
经过7个多月的苦苦等待,花了151亿美元巨额“聘礼”,2月26日中海油终于把加拿大“新娘”尼克森娶进了门。当然,尼克森也带来了丰厚的嫁妆:中海油年产量有望提升两成以上,并可以进入更广阔的国际平台。
苦尽甘来,中海油迎娶最贵海外“新娘”
26日中海油宣布完成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的交易。为了迎娶这位加拿大“新娘”,中海油出资151亿美元,并承担其约43亿美元的现有债务。
至此,迄今为止中国企业最大的一笔海外收购正式收官,中海油以最贵的“聘礼”迎娶了这位加拿大“新娘”。
这一结果来之不易。中海油和尼克森结缘经过了尼克森股东、加拿大当地法院、加拿大政府、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以及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项审批,克服了多重阻力,经过了7个多月的等待。
2012年7月23日中海油就宣布与尼克森达成最终协议。而自收购计划宣布起,加拿大国内一直争议不断,尤其是民间反对声音强烈。争议焦点集中在是否应允许外国国有公司收购加拿大自然资源领域的企业;是否会威胁加拿大的国家安全;以及中国是否会向加拿大提供对等投资机会等。
随后,加拿大政府两次宣布延长审批时间,直到2012年12月7日才正式批准。此前市场一度担心这段“姻缘”会被棒打鸳鸯,重演2005年中海油和美国优尼科公司之间的故事。
在经历了2005年竞购美国石油公司优尼科失利之后,中海油在海外并购舞台上长时间沉寂。直至2008年,中海油收购加拿大哈斯基能源公司部分股权终于打破这种沉寂。(均据新华社报道)
■ 深读
中企出海或再掀高潮 需理性判断标的价值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企业出海步伐明显提速,出境并购成为我国并购市场上一大亮点。
普华永道中国企业融资部主管合伙人黄耀和表示,2012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金额创出历史新高,现在还有更多交易正在蓄势待发。随着中国经济走向日益清晰,预计2013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将维持增长势头并再创新高。
但不得不提醒的是,与海外企业结缘固然是好事,然而“洋媳妇”会不会水土不服,“媳妇”娶进门之后,能否产生协同效应还是问号。
“并购交易完成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美国主流管理顾问公司总经理田芳表示,跨国并购成功率较低、并购效果低于预期在全球都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出海之前企业要做好多重预案,理性判断被收购企业的价值,不合算的交易要果断放弃;收购完成后,企业之间在管理和融合等方面也要做足功课,以免产生“一加一小于二”甚至“小于一”的后果。
■ 看点 这笔收购值吗?
这笔收购价值如何?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杨华说,中海油和尼克森资产互补,能形成绝佳的战略配合。通过收购,中海油证实储量可增加30%,产量将增加20%以上;中海油还将战略性进入海上油气富集盆地和新兴页岩气盆地,同时巩固其在加拿大油砂、墨西哥湾和尼日利亚海上地区现有地位,公司油气资源配置更趋均衡。
他说,尼克森超过90%的储量位于稳定的经合组织国家,其资产组合的地缘政治风险较低。
这笔收购值不值?
收购交易总对价约151亿美元,并维持尼克森现有43亿美元债务。杨华说,报价综合了对尼克森股价的长期跟踪分析及对其净资产价值的判断,合理并具竞争力。“中海油坚持价值驱动的并购战略,在立足于中国海域的同时,遵循谨慎的并购战略,从资源、回报和风险三方面考虑海外发展。”杨华说。
对能源市场产生哪些影响?
中国石油大学专家王震说,这笔收购成功标志着实施“走出去”战略近20年后,我国石油企业的跨国经营步入新阶段,由单纯资源导向的国家公司向具有投资属性的国有跨国公司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