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金融投资 > 金融投资 > 正文
长安重组昌河风波未了 独立生产资质再成焦点
来源: 华夏时报       时间:2013/1/26 13:25:05     
  “昌河汽车已主动提出向母公司中国长安[微博]交出合肥昌河的说法不实。”昌河汽车内部人士否认了昌河汽车主动交出合肥昌河的传闻,但是承认正在研究合肥昌河的发展问题。“昌河汽车确实在研究未来的发展规划,包括合肥昌河基地的发展问题,但是细节还没有出来。”  
  时隔一年,原本趋于平静的中国长安汽车(7.64,0.39,5.38%)集团重组昌河汽车一事再起波澜。

  “昌河汽车已主动提出向母公司中国长安[微博]交出合肥昌河的说法不实。”昌河汽车内部人士否认了昌河汽车主动交出合肥昌河的传闻,但是承认正在研究合肥昌河的发展问题。“昌河汽车确实在研究未来的发展规划,包括合肥昌河基地的发展问题,但是细节还没有出来。”

  对于处于风口浪尖的合肥昌河而言,最吸引人眼球的依旧是其独立的生产资质。

  余波未了

  仿佛是一个轮回,一年前,“昌河停工”事件为各方都上了一课——冲突给各利益方带来的只能是伤害;一年后,长安汽车集团重组昌河汽车旗下另一资产合肥昌河汽车责任有限公司的消息传出,合肥昌河又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对于记者的采访,昌河汽车并未给予正面回复,而是于随后不久发布了内容非常含蓄的官方声明:“我公司正在中国长安的指导下,研究昌河汽车的发展规划,也包括合肥昌河基地的发展问题。各基地发展规划的制定,必将遵循依法依规、平稳有序的原则,符合国企‘三重一大’的规定,并且有利于江西昌河以及合肥昌河基地的共同发展。该方案确定后,我们将适时对外发布。”

  时间回到2012年1月初。彼时,长安欲将昌河铃木的资质转移给长安马自达,该公司仅保留合肥商用车项目,而九江和景德镇工厂都将成为仅生产零部件的工厂。该消息一经传出,昌河铃木发生了大规模的停工事件,员工认为,景德镇基地如果失去整车生产资质无疑意味着将沦为合肥昌河的代工厂。在该事件愈演愈烈的情况下,中国长安最终放弃了将昌河铃木的资质转移给长安马自达的计划。

  资料显示,在长安收编昌河汽车之前,昌河的生产资质已被前东家中航集团转移到合肥昌河,景德镇方面仅保留合资公司昌河铃木的资质。合肥昌河基地目前在管理上与江西昌河平行,直接归属于长安;但是,资产归江西昌河所有,财务上与江西昌河合并计算,并由江西昌河支持。更有消息称,合肥昌河在事实上已经归入了长安,也就是说昌河汽车对于合肥昌河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实权。

  据接近昌河汽车的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去年的风波就是因为剥夺了景德镇昌河的整车生产资质,让双方都很伤感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合肥昌河和长安的关系更密切一些。对于景德镇昌河来说,合肥昌河是一个鸡肋。”这一历史遗留的亲疏关系难免使几方留有嫌隙。之前更是有媒体爆料合肥昌河始终处于亏损状态,但昌河汽车方面并未承认这一说法。

  如果上述消息全部成立,那么昌河汽车打算甩掉在管辖上、情感上、经济上都不讨喜的合肥昌河也将是情理中的事情。

  博弈筹码

  据了解,此次变动,合肥昌河将从具备独立整车资质的生产企业降为长安在合肥的生产基地,合肥昌河将由长安的孙公司转变成为长安的一级子公司,与昌河汽车平级。其未来的产品将由长安重新注入,原来生产的昌河车型将回归昌河汽车。当事方之一的中国长安方面,对于“合肥昌河将成为中国长安在合肥的生产基地”的说法并未予以否认。

  让人捉摸不透的是,昌河汽车公司目前拥有两个整车生产资质,分别是昌河铃木和昌河汽车,如果将合肥昌河的独立整车资质交由长安,那么昌河公司将只剩昌河铃木唯一的整车生产资质,也就变成了一家合资公司。如果这样,昌河自主品牌发展和原有车型又该何去何从?

  “合肥昌河的独立生产资质才是此次整合的焦点所在,双方将在博弈中各取所需,实现共赢。”业内人士分析称。昌河汽车融入中国长安后,经营业绩有所改观,这一点确实是有目共睹的。

  记者注意到,合肥昌河除了具有独立的整车生产资质,还具有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在国家工信部2012年12月20日发布的2012年243批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生产准入公告中,合肥市昌河公司CH6390BEV纯电动多用途商用车、CH1020BEV纯电动载货汽车及底盘、CH1021BEV纯电动载货汽车及底盘列入其中。这也意味着,合肥昌河至此正式获得了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对此,合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更是公开表示将继续争取长安汽车集团支持,将合肥昌河汽车公司打造成集团内新能源汽车开发和生产的基地。

  由于去年年初的风波,长安方面不得不停止了对长安铃木和昌河铃木的整合,也暂缓了长安福特马自达的分拆。但是今年1月16日,位于南京的长安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举行了低调的挂牌仪式,这也意味着马自达正式脱离长安福特马自达合资公司体系,与长安另起炉灶。致使去年风波发生的“诱因”已经有了妥善的结果,那么今年再度掀起的整合风波又将会有怎样的结局?

  “日前,国务院几大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虽然长安重组中航汽车发生在此《指导意见》之前,但在政策推动力度不断增强的大背景下,相信这一次再度爆出的‘资质纷争’会在地方政府的协调下得以解决。”有业内人士分析称。

  链接LINK
  为阻止长安集团对昌河铃木的轿车生产资质进行转移,2012年春节前,江西景德镇,数千名昌河汽车的员工举起了“不要长安要回中航”的横幅,开始进行一场颇具规模的停工运动。昌河汽车停工事件由此爆发。

  随后长安集团曾发布公告表示,承诺对昌河汽车现有格局维持不变,对于最关键的昌河轿车生产资质也不改变,并表示要调整派驻昌河的长安系高管。

  应对昌河停工事件的同时,长安集团董事长徐留平强调,长安管理层不会退出昌河,昌河更不会因此而脱离长安;昌河事件也不会给长安集团的重组信心产生影响,长安集团仍将会大力推进大长安战略,大力推进重组改革。2012年,长安集团的基本思路就是奋力拼搏、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其中推进重组改革是重点任务。

  事件发生后,昌河汽车的高层管理人员也进行了调整,长安昌河汽车原总经理李黎被调离昌河汽车,随后,昌河汽车副总经理童政荣被推荐为昌河汽车总经理,同时增选吴继军和向连超为昌河汽车副总经理。随着总经理的敲定,昌河汽车似乎迎来了“自己人”组建的管理团队。
责任编辑:冰心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长安,重组昌河,资质,,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