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专题报道 > 正文
制造业的新局面:重回大国竞争主阵地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时间:2012/11/28 13:59:11     
    面对新十年,我们应当构建创新驱动型企业,转变企业发展方式,为中国制造业寻求发展新动力。这是中国企业的重中之重。转变发展方式已经超出了企业与经济范畴,上升为国家范畴与历史范畴。  
    面对新十年,我们应当构建创新驱动型企业,转变企业发展方式,为中国制造业寻求发展新动力。这是中国企业的重中之重。转变发展方式已经超出了企业与经济范畴,上升为国家范畴与历史范畴。

  从世界各国推进现代化的历史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进程中正反两面的经验教训都证明,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方式,在发展方式这个问题上,不变则罔,不进则退。目前,尽管国际金融危机阴影仍未散去,但孕育其间的世界各国争夺未来发展制高点的竞赛早已启动,加快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步伐成为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前奏,谁转得快、转得好,谁就能在未来全球经济政治版图中占牢一席之地。

  理论与实践表明,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大国竞争的主要领域,也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载体。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能力和资源配置水平。制造业的投入涉及农业、矿业、运输等产业,产出涉及商业、贸易、运输等产业,制造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第一、第三产业发展;制造业生产过程包括资本、技术、劳动力、土地、产业配套等方面的资源组合,反映一个国家的资源配置水平。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但是,制造业发展中的隐忧和问题依然存在:中国制造业输往国际市场的多是低附加价值、低价格、高资源与劳动力投入型产品,但是进口的多是高附加价值、高价格和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中国制造”的产出效率和技术密集度还不高;受资源产品价格、土地价格、租住价格、劳动力成本等要素价格上升等影响,制造业的利润受到明显挤压;在跨国公司的产业转移和国内企业的代工生产中,中国的生产车间只停留在产业链条中微笑曲线的下端,也就是利润最薄的加工环节,而高利润的设计环节和营销环节多由外方控制;本土民营企业面临着来自各方面利润增值的诱惑,出现去实业化、去制造化和个别地区的制造业空心化现象;不同企业面临的资源配置环境不同,大量中小制造业企业既面临着严酷的市场竞争,同时又得不到金融政策的有效支持;制造业总体还处在资本驱动、平面扩张阶段,创新还没有成为制造业的主要推动力。所有这些,都制约着制造业的质量提高和转型升级。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题。在未来经济转型升级中,企业突出问题是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机制。中国当前经济转型的实质就是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经济发展中的高科技含量。

  如果说改革开放前制造业完成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进步、改革开放后实现了从小到大的增长巨变,那么,未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就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实现制造业从平面式数量扩张到立体式质量提升的变化。第一,健全和完善促进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局面。第二,推动制造业由投资推动向创新驱动的方向转变。促进形成传统产业高端化、先进制造信息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新格局。第三,围绕制造业的重大需求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第四,积极解决众多企业面临的共性技术或者关键技术的问题。第五,大力支持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的创新行为。鼓励优势行业、潜力型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区域在技术创新上率先推动,带动所有企业都重视技术创新。

  展望新的十年,中国制造有挑战,有机遇,有压力,更有自信。作为创新的主体,中国企业应该肩负起创新的重任,这不仅是国家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寻求制造业新动力,要着力引导企业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向创新驱动转变,加快推进品牌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是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之策。
责任编辑:冰心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制造业,大国竞争,主阵地,,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