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维权新闻 > 维权新闻 > 正文
光明乳业三个月5次出现问题 企业诚信被指缺失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时间:2012/11/24 10:13:09     
  在接连被曝光出问题之后,当地政府对于这家上海的老品牌乳企也表现出了严厉的态度。9月20日上海市质监局新闻发布会上,该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沈伟民说,光明集团应承担起保障食品安全的社会责任,光明品牌必须对得起“光明”二字。 
  北京中国百姓一直对食品安全惶惶不安,不知道该吃什么才安全。而光明乳业(8.85,0.02,0.23%)却在短短三个月中5次出现问题,先是今年6月,安徽颍上多名学生饮光明奶发生不适。6月26日,光明上市950m l优倍牛奶中渗入少量清洗液体。7月份,广州市工商局发布二季度乳制品及含乳食品抽样检验情况时,光明奶油及减脂芝士片被查出菌落总数超标。9月又出现了“酸败事件”和“违规使用禁用的乳矿物盐事件”。这不能不让人对食品安全更不放心。

  一家原本很“光鲜”的企业,短时间内接连出现问题,原因何在?是偶然、还是必然?对于这些,光明乳业的管理层是否进行深层次的反思?笔者注意到,在问题发生之后,光明总是第一时间向消费者道歉,并称将吸取教训加强管控。这似乎已经成了惯例。但消费者认为,光明再三道歉却没有改观,不仅暴露出公司管理漏洞百出,更凸显了企业诚信的缺失。

  在接连被曝光出问题之后,当地政府对于这家上海的老品牌乳企也表现出了严厉的态度。9月20日上海市质监局新闻发布会上,该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沈伟民说,光明集团应承担起保障食品安全的社会责任,光明品牌必须对得起“光明”二字。对于最新发生的光明奶酪事件,他表示:“企业存在不诚信行为。”我们不禁要问:如此知名的企业在问题频发后,有没有一套完整的公司高层“问责制”?为何在问题发生后没有引以为戒?

  当光明乳业对不起‘光明’二字,更对不得起老百姓的信任时,就要为此买单。我们看到:工商部门已通知各大超市卖场自查光明乳业旗下产品“小小光明宝宝奶酪(宝宝杯)”,对问题产品下架。此外,鉴于光明公司擅自更改产品配方行为未向监管部门报告,上海市质监部门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责令企业停止该产品的生产,并将在进一步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对企业存在的违法行为,依据相关法定程序进行查处,按照五个最严的要求,实施最严厉的处罚。这是光明乳业不光明付出的直接代价。但光明乳业因为不诚信要付出的更大代价则是失去消费者的信任。当消费者对不信任的产品用脚投票时,那将是企业遭受的灭顶之灾。

  有人说,光明乳业问题频出都是扩张惹的祸。有乳业专家分析称,近年来,蒙牛、伊利放缓了扩张步伐,光明为了急于抢占二者留下的市场空间,加速扩张,而高速扩张带来高成本压力,为了节约成本,加上管理没有跟上,埋下风险隐患。而乳业是特别容易出产品质量问题的行业,如果企业为了发展,将诚信、对消费者负责、社会责任等放到一边,只会本末倒置,欲速而不达。

  品牌研究方面的资深人士则表示,品牌价值是企业最宝贵的价值,如果负面不断,肯定会对品牌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到公司的经营。

  笔者认为,既然光明乳业把企业形象及品牌形象均“锁定高端”,也自称有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万一出问题就用最大的诚意主动来承担责任。那就应该让消费者看到诚意,拿出真正让消费者信得过的高端产品来。

  中国为何很少叫得响,能长久不衰的品牌?问题多数出现在缺少诚信上。产品一旦卖得好,就产生了“萝卜快了不洗泥”的念头,开始粗制滥造,把消费者当成傻瓜,直到名声臭了,后悔晚矣!没有哪一个百年品牌是靠欺骗得来的。诚信,才是企业立足之本。而诚信正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做人之本,立业之基。从古至今,中国人中有很多诚信的楷模。秦末的季布“一诺千金”世代传颂;晋商的代表乔致庸为了保住诚信经商的祖训,不惜自己赔本也不让顾客吃亏。 诚信就像人身上不可缺的钙,没钙的人能站立吗? 没有诚信,何来尊严?赚钱固然重要,但失去诚信,没人买你的东西了,你还能赚到钱吗?中国的消费者是最实在的,要取信于消费者只有用质量过得硬的产品。希望企业能从光明乳业事件中吸取教训,也希望光明品牌真正对得起“光明”二字。
责任编辑:冰心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光明乳业,出现问题,企业诚信,,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