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光棍节,这个最早由淘宝在2009年推出的“人造购物节”,已经成为电商全行业最重要的“价格大战”。 在电商行业,几乎没有人会缺席“双十一”促销,而天猫、京东、当当、苏宁、易迅、国美则是这场价格大战中的主要玩家。 然而,这个本该是为消费者提供让利机会的“电商大战”,似乎正在演变成一场对商家、消费者、投资者,乃至整个行业的“绑架”。 自杀式进攻? 与往年相似,在今年的“双十一”促销大战中,天猫号称“三百万件活动商品全场5折”;京东在10月份就推出“沙漠风暴”促销,并延续至“双11”;昨日,当当网CEO李国庆通过微博宣布:"双11’当日,40万种图书、服装全场5折”;苏宁易购启动三天三夜“超级零元购”计划;易迅打出“三赔”口号:贵就赔、慢就赔、假就赔;国美则承诺“保证价格最低。 根据天猫方面公布的数据显示,双十一大促淘宝、天猫阿里系在支付宝交易额上10分钟内达到2.5亿,去年8分钟交易额为1亿,在第37分钟时交易额迅猛突破10亿大关。而截止到11月11日凌晨2时19分,支付宝总交易额达到了33.7亿,刷新去年天猫双11全天支付宝交易额。 不过,“双十一”促销大战再给电商们带来单日销量的同时,也在进一步拉低本身就不高的毛利率。 易凯资本CEO王冉就认为“双十一”对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并非好事。他表示,“双十一”给电商的发展主要造成两大阻碍:一是让本来可以平滑的销售曲线人为地拱出波峰,但蚕食效应未必真能带来太多实际增量,反而让商家的仓储、物流、客服等环节直冲瓶颈;二是“双十一”将进一步强化中国消费者唯价格是从的“陋习”,拖着中国的电子商务公司集体远离健康毛利。 对于王冉的观点,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认同,价格战消耗了过多社会资源和商家信誉,同时牺牲毛利率的作法将进一步加剧品牌商、电商企业的恶劣生存环境。 绑架投资者? 有业内人士指出,电商领域近年来之所以价格战不断,并愈演愈烈,表面上是争夺行业的领导地位,但背后却是巨大的融资需求。 “也正是因为巨大的融资诱惑,导致电商行业激烈的价格战。”前述业内人士称。目前电商领域的发展模式是:通过前期融资,做大规模,然后进行新一轮融资,然后继续做大,然后再融资,最终实现上市。 “这一模式要求电商必须给投资者交出一份靓丽的业绩报告,必须显示出企业良好的增长势头,至少从财务报告上,需要有一个不断增长的营收。”前述内人士表示。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电商大打价格战的做法实际上是绑架了投资者、供货商,最终绑架整个行业为它买单。苏宁董事长孙为民就认为:“用低价拉动销售,吸引投资,这不是营销而是传销,传销的是第一批、第二批和第三批的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