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英雄”姓梅,名中华,人如其名,梅花作为岁寒三友之一,花中四君子之首,凌寒傲雪,坚守寂寞。穿越中越边境崇山峻岭深处,在茫茫的红河大地,梅中华用个人的人格魅力,忠恕干事,以火一样的激情,水一样的韧性带领中铁五局五公司隧道十一队鏖战坚守在蒙河铁路全线最热的隧道——太阳寨隧道。三年如一日,流光成春秋,耐不住寂寞,忍不住煎熬的人走了一拨又一拨,而他只是憨然一笑,埋头实干,1000多个日夜,奋战在40多度高温高湿隧道里,带领56名参建者艰难地穿越太阳寨隧道的“火线”,以难能可贵的品格,坚韧不拨的作风为蒙河铁路建设者树立了一面旗帜。
“准民工”吃苦耐劳 “土专家”隧道闻名
他其貌不扬,1.6米左右的佝偻身影就像一个老头,光着膀子,穿着一条短裤衩,脚上一双沾满泥浆的破皮靴与他副队长的职务格格不入,瘦尖的脸颊上抹着黑乎乎的泥灰,如卖炭翁一般。
今年44岁的他,参加工作12年,从一名普通的隧道二衬、喷浆工人逐步提升为副队长。从2000年在万梁高速公路务工开始,先后参加过万梁高速公路马王槽隧道,新疆卡甫其海交通洞,兰州四○四水利工程,新疆伊犁水利工程,武广高铁等工程项目建设,干过开挖,打过风钻,当过喷浆工人,搞过二衬,担任过施工员。他肯吃苦、敢吃苦,在平凡的岗位上用敬业实干赢得了领导的认可,同事的赞赏。
他不是民工,却把自己当作民工。“屈身下士”的人必能得到别人的礼敬,身先士卒的人定能让别人感动。
“杂工、搬运工、修理工、喷浆、开挖、衬砌……,隧道里面没有他没干过的工种。”
“他一年到头都是光着膀子,穿着短裤,尘满面,就差没白头啦”
“他很实在,跟着他干有奔头,有希望。”
采访他的时候,与他接触过的工人和同事屡屡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
俗话说师傅如兄弟,在他教过的新人眼里,师傅却像一个父亲,慈爱有加,引导有方。他凭着吃苦耐劳,甘当民工的心态,用他在基层摸爬滚打总结的土经验,教会了很多工人如何开挖,如何喷浆、如何衬砌……。“一无口才,二无文凭”的他,却得到至高的礼赞,被大家称呼为“华英雄”。
英雄必有过人之处,他能让大家由衷折服的“武器”是什么?与他搭档的隧道十一队党支部书记陈筑这样形容他“真正的实干家,敬业的程度让人佩服。”
三年来,有多少个夜晚,这片茫茫大山深处的山道见证了他的默默奉献。自从踏上穿越了号称蒙河铁路全线最热的隧道—太阳寨隧道的征程后,他就没有真正歇息过,一个人干几个人活,操几个人的心。
隧道十一队负责五公司蒙河铁路项目部最难啃的骨头—全长7414米的太阳寨隧道施工,这里山高壑深,气候炎热,地质复杂,隧道内的高地热更是让人生畏,极端时达到42℃以上,在国内外实属罕见。隧道里面除了高温之外,高湿更人让感觉难受,空气相对湿度达到了90%,进过太阳寨隧道的人都叫苦,感觉闷热难受,汗水无法挥发,仿佛蒸“桑拿”一样,简直就像“火炉”。干活的工人熬不住,偷懒的、逃跑的、怠工的时有发生。
可就是在这些工人眼里,梅队长是最让他们佩服的。记得今年7月的一天,隧道里面温度高达40℃,开挖班新来的6个工人走了3个,剩下的不肯干活,他光膀子上阵,爬上开挖台车,把钻眼位置用红漆划出来,自己拿起风钻当起了临时的开挖工,后面的开挖工看着他亲自上阵,都发愣了,没想到这个队长不简单,居然懂开挖,那一次开挖班的工人彻底服了气。
今年9月份的一天,凌晨三点多,二衬班的班长敲开了他的宿舍门,当知道隧道内二衬台车出了问题。梅队长心急如焚,这半夜去哪找修理工,队部人员紧缺,平时小修小补,机械保养的活都是他自己整。想到隧道施工进度拖不起,他穿上短裤,摸出手电筒,带着修理工具,就和二衬班的班长钻进了隧道,连续几个小时作业,加上白天没有休息,直接昏倒在隧道里面,最后还是二衬班的班长骑着摩托车把他送回了驻地。
熬夜成了他的家常便饭,一天睡眠不足5小时,隧洞成了他另一个“家”。他走过的夜路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不仅仅是驻地与隧洞之间,有很多次他晚上2点多还要从太阳寨进口跑到出口拿材料。有一次,正值打隧道下坡道,隧道渗水直往掌子面灌,水泵不巧坏了,需要马上换水泵排水。他骑上摩托就往出口赶,平时越野车需要40分钟路程的山路崎岖难走,周围黑漆漆的一片,那天他花了2个小时才返回工地。
像他这样既当搬运工、又当修理工、开挖工的,完全把自己当作民工对待,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长期超负荷运转让他的身子日渐消瘦,三年下身体每况愈下,才44岁的他看起来已经像个老头,如今的他边熬着草药,边坚守在岗位上。
有好心的职工给他提建议,说“你一个副队长,管这些小事干嘛?”他嘿嘿地笑道“我不知道很高深的管理,我只知道在人员紧缺的时候,我想帮着他们把工作干走。”
“我没读过多少书,没什么文化,讲不出很深的技术理论,有的只是这些年摸索出的经验,老土的很”他这样评价自己,作为一名从基层走出来的“班长”,他了解工人的脾气,善于同他们交流沟通,大家也很佩服他全能型的技术,受过他培训,领教过他那经验的工人,称他为隧道“土专家”,他的声名开始在隧道十一队传扬开去。
“战高温”坚韧不拔 “抢进度”拼命出招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工作在太阳寨隧道的参建者们面对的最大困难就是隧道内的高温高湿。由于隧道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隧道横洞、进口、出口都处于V形山谷谷底,一天之中早上雾气满山,中午烈阳高照,下午倾盆大雨。山下晴天、山上雨;山下雨小、山上雨大。变化无常的气候,对人的身体及意志是一种严峻的考验。
2012年10月16日,我到太阳寨隧道采访,此时洞外气温32℃,进入隧道后热浪袭人,汗水从每个毛孔渗出,不到两分钟全身已经湿透。隧洞内风钻噪声、运输车尾气、装载机轰鸣,使得洞内显得更加嘈杂和闷热。在衬砌台车上,七八个工人光着上身,穿着短裤正在运料、焊接、立模,忙个不停。
隧道十一队党支部书记陈筑指着温度计说:“今天还好,没有出太阳,4月份最热的时候隧道内温度达到43℃,我们施工中遇到最大的难题是高温、高湿,在这里我们每掘进一米,都要比以往干过的任何工程都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艰辛。”
梅队长光着上身,汗水从他头上不断地流下,顺着他的上身打湿了他的裤子,汗水又顺着他的腿流入雨鞋,打湿了他的双脚。他说,这里汗水一直流个不停,几个小时下来,雨鞋里积下的汗水把双脚都泡白了,说着他把雨鞋取下倒过来,果真有汗水从鞋里倒出,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倒出来的是水呢。
“梅队长太能吃苦,天天往隧洞里跑,我是呆不住,里面温度太高啦”,在队部采访的过程中,二衬台班班长如是说。工人忍受不了里面的高温,从今年5月份下来,工人像赶集一样的,陆续跑了50余人,身体素质好的坚持了下来,身体素质不行的甚至连几天的工钱都没要就开溜了。
今年10月的一天,隧道打下坡道需要浇筑混凝土,喷浆班的工人不肯干活。梅队长知道情况后,找到他们谈,别人劝不动的工人硬是被他领进了隧道,在他的带领下,6个工人从下午4点一直坚持到凌晨4点,整整12个小时才把混凝土打完,中间有几个工人实在顶不住昏倒了,却没有一个工人当逃兵。
我问他当时怎么做工人工作的,他略带憨笑地用手扫了下头发说“其实也没啥,我就是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人性化’管理感染大家。”工人之所以这么服他,除了他懂得全面,最重要的应该是他这种体谅下属,自己以身作则的坚守精神吧。
为了能使隧洞消“火”降温,加快施工进度,隧道十一队想尽了一切办法。从24小时不间断地用大功率通风机保持通风(仅此一项增加电费每月8万多元),到通风管道淋水降温,再到洞内洒水喷雾降温,还有开挖台车、衬砌台车上置放鼓风机吹风降温,甚至每人发一件干冰背心降温,给工人熬绿豆汤解渴降暑,能想的办法他们都想到了,可是效果不明显。为了进一步降温,项目部投资10万余元,订购了制冰机给隧道降温,可是效果也不是很明显,制冰机12个小时出三吨冰,当把冰块放到作业面,也只是在2米范围内起到小幅度降温作用,而且2个小时后冰块就全部融化成了水。为了进一步降温,目前他们还在改进当中。
有人说他傻,说他有凉快的地方不呆,天天在隧道里受罪,他自己却说“我一定要坚持在一线,做好服务工作,自己带头坚守岗位,管理好施工现场,以情感人,才能留住这些工人”。
坚持问题在现场解决,困难在现场帮扶不是一句容易的话。身为副队长的他依然像当初在基层当工人、当班长一样挑起了重担,别人不愿意干的活,别人嫌脏的活,他抢先干,队部的技术员说他“在我们队部,在施工的劳务班组里,大家都认他,如果没有他实干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大家,劳务队伍的工人早跑了,也保证不了隧道正常施工”。
温度高,湿度高,但隧道工期不等人,为了抢进度,梅队长使出了浑身解数。
为了抓好施工管理,优化施工方案,他和队部领导亲自查看现场,采取出口横洞进入后向进口、出口方向掘进,多开工作面,实现长隧短打。三年来,隧道十一队一直坚持着每10天开一次交班会,进行一次成本分析,施工总结;每月召开一次职工大会,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采纳职工好的建议,就是在如此民主浓厚的氛围下,他们层层分解施工计划,将任务细化到每一个工班,每一个工人手中,实行定人定岗定位的责任追究制。工人说他是个“铁算盘”,抠到了自己拿着尺子量周边眼间距,没有符合要求的重新返工,细到钻眼位置不能偏离他划的红线点,偏离一个罚款20元,打风钻的工人因为钻眼超出限定的范围,没少受过他的处罚。
技术革新,解决施工疑难杂症则是他加快施工进度的制胜武器。隧道光面爆破效果不理想,他坚持现场跟班,和工人一起,蹲点指导,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运用到现场,针对隧道的断面大小、形状、围岩级别、施工地质条件、支护条件、工期要求、机械配备能力等情况进行及综合分析,及时调整施工方法。为了达到光面爆破效果,他亲自在现场传授钻爆的方法和经验,使每茬炮进尺从1.5米提高到2.5米,最高达到3米,极大地提高施工进度。
“土专家”抓循环不简单,别人抓循环靠得是技术,他抓循环靠得是精打细算,合理安排工序衔接,抢抓时间。蒙河铁路隧道断面窄小,只有50平米,工作面展不开,为了确保运输畅通,他当过指挥员,修理过出渣车。他说耽误一小时出渣,循环时间就提不上来,成本也增加了,为此他自己还兼任群安员工作,只要他在隧道里,他就会指挥车辆进出。为了加强工序衔接,要求工人提前30分钟在作业面进行工作交接。
隧道二衬是太阳寨隧道里面最苦的地方,台车上的温度比隧道平均温度高出3-4度,很多二衬工人因为受不了高温跑了,新上人员又不能马上熟悉工序操作,导致工作效率下降,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么办?自己当师傅教吧,爬上二衬台车,耐心讲解,把他十几年从基层总结的好经验,手把手亲自教给现场工人。隧道里面各个工序的工人基本都接受过他的培训,在他亲自蹲点,强化工序操作下,循环时间得到了控制,在如此高温高湿的情况下,依然能保持12个小时一循环的速度,隧道安全质量可控。
班组队伍的稳定直接关系到施工进度,为了稳定民工队伍,抓好班组管理,他经常与他们谈心,把他们当亲人一样对待。他说鼓舞工人的做法不是去吼他们,而是要自己带头做,只有身先士卒,才具有说服力。“现在的工人不在乎你说的多么好听,说多了他们会冲你吼‘你说的这么好,有本事你上去试试’,这些我听得多,我从工人干过来的,很清楚如何做好榜样。”队上的工人一提起他就是称赞 “梅队长没得说,人实在,又关照我们,工作起来肯吃苦。”别的项目工人出来闹事的时有发生,这里的班组很和谐,工人也听招呼,哪里有问题要整改,他们都能按要求做好。
在他的带领下,隧道十一队进口从最初每月掘进40-50米,到每月近100米,最高峰期创下单口每月全断面开挖161米的施工纪录。截止10月16日,全长7354米长的太阳寨隧道已累计完成开挖6130米,余下开挖1224米。
“顾大家”男儿有泪 “守阵地”衷肠不悔
为了给大家带好头,他尽全部的力量付出,他过着驻地、工地“两点一线”的生活,甚至连吃饭都在隧道里面解决,吃个便当或自己骑个摩托车溜回去扒几口饭又返回工地。吃住在工地,甚至病了也是,有一次他患了重感冒,仍坚持在隧洞里,实在熬不住了才到附近的瑶山乡诊所开点药,医生叮嘱要打吊针,可他只吃了药,又回到了工地继续坚守岗位,帮衬着工人干活。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为了稳定民工队伍,他把民工当亲人一样对待。喷浆班的工人因为皮肤经常与速凝剂、水泥灰接触,很多工人脚上皮肤都溃烂了,他安排队部消费社免费给他们提供一些药水。有一次,一位工人误把治疗皮肤溃烂的外敷药当成了内服药喝掉,出现了中毒,当时工班的人准备把他送到附近的瑶山乡诊所,他赶过去一瞧,马上安排车子送到了河口县医院进行治疗。事后医生告诉那个工人“你很幸运,要是再晚过来半个小时,就没救了”。那个工人心里清楚是梅队长救了他的命呀,从工地到县城走山路要一个多小时,要是先送到瑶山乡诊所诊断不好,命就没了。
由于资金紧张,很多工人追着他询问工资什么时候发。他耐心地做着解释工作,若遇上工人急需用钱,他都毫不犹豫地拿着自己的储蓄借给他们,工人很感动,觉得这个队长讲人情。队上来的那些年轻人都说他像个“父亲”,没钱用了,找他借。平时从不骂他们,有什么都是教育引导,工作上遇到难题不能解决,他都会手把手地教他们,把一些好经验亲自在现场传授给他们。同时积极鼓励他们确立自己的目标,通过举一些升职员工的例子告诉他们只要努力就有前途。他说“自己是一名工人出身的,没读过多少书,但只要我会的我都会教他们。”他用他的行动阐释了“带好队伍,育好人才”的内涵。通过搭建平台,年轻人敢放手去做,觉得能够看到希望,三年下来,隧道十一队走出去5个副队长,3个技术骨干。
可是这样一名“舍小家为大家”铁骨铮铮的男儿也有愧疚,也有泪水。
他自己满含愧疚地说“我不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工作十多年,一个工程接着一个工程连轴转,梅中华很少有机会与时间陪伴家人。
采访中,问及他在蒙河铁路工作中印象最深的事是什么时,他低着头,眼睛闪现着,望着别处,声音也没有了那种连珠弹的语速,低沉而沧桑。“儿子结婚没有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我感到很愧疚,其实这么多年来,都是我亏欠他和他母亲”。
那是2012年8月份的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副队长的他,为了确保工期,抓好隧道管理,控制好施工各道工序,临近儿子大婚时才匆忙回去参加婚礼,又当天返回工地,儿子当时就埋怨地说“像是来喝酒的客人一样,吃完饭就走了”。
去年冬天因国家宏观调控的大背景影响,资金紧缺,蒙河铁路部分工点停工,他本想趁着这个机会回家翻修下家里的老房子,谁知道材料买好,房子修到了一半,一个“复工了”的电话把他拉回了工地,房子没修成,材料也折卖啦。
三年如一日,坚守阵地。灵魂的孤独和寂寞,无人可说。
三年来,有很多私人老板高薪聘请他去帮忙管理带班,他都拒绝了。最近一次,有个云南大理的老板给他开出了年薪10万的条件,让他负责二衬带班,他二话没说,直接拒绝了。
有人说他傻“放着那么高的工资不赚,拿着不到5000的工资,在这么热的隧道里受罪。”他说“是企业培养了我,领导厚爱我,如今项目正面临这样的困难,正是我出力的时候,我不能也像个民工当逃兵。”
三年来,他用难能可贵的品格,坚韧不拨的作风,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奉献,鏖战坚守在太阳寨隧道。三年里,他先后荣获中铁五局优秀群安员、中铁五局蒙河项目指挥部优秀群安员、公司“四个一流优秀职工”称号,今年,他还作为党代表参加了公司第三次党代会。他所在的隧道十一队先后荣获中铁五局蒙河项目指挥部“党员先锋突击队示范点”、“工人先锋号”、“红旗架子队”、“优胜架子队”称号,公司“架子队党建达标创优示范点”。
他那朴实的身影就像队伍的一面旗帜,他那实干,苦干,巧干的工作作风就是这面旗帜的灵魂。快马加鞭未下鞍,为了实现隧道早日贯通,他带领着56名参建者大干120天,日夜不停地奋战在“火线”中。
采访快结束的时候,我问他“你内心深处是怎么想的,什么东西让你坚守岗位三年不退却?”
他说“现在身体不行了,但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直到隧道打通。三年啦,三年中,我这样想着,领导认可我,让我当顶梁柱,我不能辜负他们,我只想把工作干好,把隧道贯通,到时候再回去把老家的房子修好,好好陪下家人。”
(何增旺 谭文峰 曾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