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公司通过腾讯财经公开声明专注体育用品,不会向房地产转型,但此举并没有获得市场的认可,
继10月17日跌4.76%后,10月18日李宁公司再次遭遇了超过4%的跌幅,收于4.39港元/股,跌4.57%.
显然市场为李宁的“专注”打了一个问号。高企的库存是李宁公司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渠道效率的改善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市场的耐心还有多少,恐怕李宁本人也不知道。
去库存困难重重
10月18日清晨,针对外界猜测,李宁公司通过腾讯财经公开声明,“公司专注于中国体育用品市场的目标没有改变,未来也不会改变。”但当天市场以4.57%的跌幅宣告对李宁公司专注主营业务的悲观情绪。
这一信号表明,市场对李宁能否成功完成主营业务的调整有所质疑。而数据表明,李宁在解决库存问题上,会遇到不小的挑战。
李宁公司2012年中期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30日,该公司的累计计提的存货拨备为2.23亿元,相比2011年底的1.88亿元相比,增长18.62%。
截至2012年6月30日,累计计提的呆账为0.61亿元,相比2011年底的0.11亿元相比,增长了近5倍。该公司在中期报告中解释称,呆账计提的大幅增长主要受长期应收账款增加所致。
另一数据也能说明问题,在2012年上半年,李宁公司平均存货周转期为95天,而2011年这一指标为72天。存货周转速度的大幅下滑对李宁公司去库存的战略来说是“雪上加霜”。
实际上李宁本人回归的第一天便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与他回归管理层的公告同时发布的还有他对公司未来战略的解析,其中渠道和销售被李宁摆在了最前面的位置。
他在阐释“三个阶段”性策略的第一阶段时指出,将重点关注零售终端销售及清理渠道存货;改善产品和运营的成本结构;加强组织和执行能力;改善渠道效率、盈利能力及业绩表现;聚焦核心产品和国内市场;加强品牌投入,改善营销效率。
共计6项措施中,三次提到渠道营销,不难看出这一领域对李宁公司未来走向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表明了该领域调整的难度不小。
渠道拓展效果待检验
腾讯财经通过电子邮件向李宁公司询问“改善营销渠道”的方式,截至发稿时,该公司尚无回复。
一位体育品牌市场业内人士指出,李宁属于强势公司,因为品牌力强,大家都抢着代理,所以公司要让渠道订什么主打款,渠道就要订,出厂折扣相对高,约4.4折左右。
一些小的公司实力有限,让渠道订主打款,渠道可以说No,出厂折扣相对低些,在3.0-4.0折之间。
该业内人士指出,由于该行业的特殊性,李宁不太可能降低给代理人的拿货折扣,或许会加强销售补贴、店铺道具支持、开店补贴。“折扣一般品牌商是不会轻易降的,差0.1个点就差很多钱呢。”
但这一猜测未得到李宁公司证实。为解决库存问题,实际上李宁在2012年上半年,增加了大量的工厂店和折扣店,其中,工厂店增加了2家,折扣店增加了36家,但最终收效甚微。
目前李宁和来自TPG的金珍君正在筹划新的动作,这些计划在出现时能否提振股价,需要市场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