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7日,北京儿童医院挂号大厅内,一家长抱着孩子等候挂号。 新京报周晓东/CFP
中国政府再次发文鼓励社会资本办医。
10月19日,国务院印发《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规划》全文逾一万六千字,涉及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等方面。
关于社会资本办医,《规划》提出,放宽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范围,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及境外投资者举办医疗机构,鼓励具有资质的人员开办私人诊所。需要调整和新增医疗卫生资源时,优先考虑社会资本。
关于公立医院,《规划》提出,要遏制公立医院盲目扩张。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四张的,原则上不再扩大公立医院规模。
公立医院资源丰富的城市,可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包括国企所办医院在内的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积极稳妥地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非公立医疗机构,适度降低公立医院的比重。到2015年,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均达到医疗机构总数的20%左右。
《规划》还强调要加大对边远贫困地区的医疗投入。新增的医疗卫生资源,要重点投向农村和城市社区等薄弱环节,切实保障边远地区、新区、郊区、卫星城区的医疗需求。到2015年,基本实现每个乡镇有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村卫生室,要使90%的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和部分疑难复杂疾病的诊治、康复能够在县域内基本解决。
《规划》还提及医保政策、大病医保等内容,要求到2015年,提高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的补助标准至每人每年360元以上,三项基本医保政策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均达75%左右。
重大疾病医保也将继续开展,具体包括在全国推开提高儿童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尿毒症等大病医保,将肺癌等大病纳入保障和救助试点范围。
根据《规划》,到2015年,中国将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使全体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预期寿命比2010年提高1岁。
卫生部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3月底,中国共有公立医院1.35万家,民营医院0.89万家。民营医院的数量虽然不少,但大多规模较小,在医保定点、医师执业资格等方面也缺乏与公立医院竞争的能力。
2012年以来,中国政府多次提出要引导民资进入医疗行业。卫生部部长陈竺曾表示,公立医疗机构不能再负债搞建设、盲目扩张,要为民间资本、社会资本进入卫生行业留出空间。卫生部也曾多次发文,明确社会资本可自主申办营利性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