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监管不力还是蒙冤,屈臣氏称正在检测相关产品
一纸珍珠美白面膜,一起使用者的意外身亡,令李嘉诚旗下保健及美容品牌屈臣氏走向风口浪尖。据《东南快报》昨日报道,福州40余岁的金女士7日使用了在仓山一家屈臣氏商店购买的珍珠美白面膜后,全身发红、嘴唇发紫,继而死亡。
面膜的使用与意外亡故之间,究竟有无必然联系?受托负责本次危机公关的屈臣氏公关公司温波洪女士昨日在接受成都晚报记者采访时:“没有证据表明两者相关,但正对有关产品进行必要检测”。
全国下架?
“暂时下架,其他正常在售”
记者昨日来到屈臣氏总府路店,该店店长确认此次意外事件所涉产品系屈臣氏自有品牌,名为“屈臣氏珍珠臻致美白面膜”,他称“已接到公司要求对产品进行下架”。
随后,受托负责本次危机公关的温波洪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使用者于8月7日意外身亡,尽管没有证据表明此次事故与产品有关系,但出于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公司当晚下发通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下架此款产品。”她称,截至昨日中午,此款产品全国范围的下架工作基本完毕,但其他面膜仍正常销售。
记者在总府路店采访时看到,店内依旧人头攒动,选购面膜产品的消费者在被问及是否知道福州事件时均称“不知情”。
贴牌销售
“自有品牌很迎合年轻人”
根据温女士的表述,此次事件所涉面膜产品产自广东某地,“为第三方代工生产”,以屈臣氏自有品牌包装后推向市场。屈臣氏称,“自有品牌很迎合都市年轻人”。
那么,屈臣氏自有品牌是否有因质量问题致人死亡的可能呢?在成都王府井总府路店负责某知名化妆品品牌销售工作的任女士凭借其多年从业经验告诉记者,“化妆品致死极少听闻,更何况面膜产品非误服,也不像唇膏等存不慎入口可能。”
一位李姓成都营销界知名人士也称,“可能性肯定存在,但微乎其微。”对于快消品行业代工较多、监管不足的现实,他表示:“在经济下行、招工不足及用工成本攀升的背景下,部分品牌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把控或不如之前严格。”
新闻延伸
“自有品牌”面膜
占据市场20%
“自有品牌”,即第三方代工生产,贴上商家品牌包装后再进行销售。
另据屈臣氏官方网站信息,在中国市场,类似于“珍珠美白面膜”的自有品牌数量为700多种,约相当于所销售总商品数量的20%,在销售价格上,大约比同类其他品牌便宜20%-40%,所以很受年轻人的欢迎。
对于“自有品牌”,屈臣氏危机公关负责人温波洪昨日一再声称“无论是原料的选择,还是生产加工,屈臣氏都有严格的监督过程”。而屈臣氏究竟与外包工厂之间有着怎样完整的监管流程,温只称“待掌握清楚后再详细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