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法规法律 > 法规法律 > 正文
车主索赔事件拷问公共服务管理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时间:2012/8/10 10:19:04     
  2012年7月21日,暴雨造成北京多处路段积水,位于京港澳高速的南岗洼铁路桥下水深一度达到6米,约80辆车被淹。在31日聚集车主的强烈要求下,首发集团让每位车主写下损失和赔偿期望,并表示尽快解决。 

  2012年7月21日,暴雨造成北京多处路段积水,位于京港澳高速的南岗洼铁路桥下水深一度达到6米,约80辆车被淹。雨后,公众对京港澳高速在雨中坚持收费的做法产生质疑,也拷问着公共服务企业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3次雷同回应不能让车主满意

  当日22时,警方封闭了五、六环连接京港澳高速的出京方向入口,但其他入口并未完全封闭。直到22日凌晨2点,积水北侧的杜家坎收费站已全面拥堵,但并没有停止入京车辆过杆收费,后续车辆由于前方拥堵,被滞留在积水路段,数百人辗转被救出后,眼看着25万立方米的积水将车辆淹没。排水结束后,救援人员共从该路段拖出80多辆车。从7月25日开始,这些车主和司机向北京首都公路发展集团(简称“首发集团”,下同)提出索赔。

  27日,车主们在首发集团聚集,继续表达索赔诉求。首发集团表示正在研究赔付方案,但需等待上级“有关部门”的批准,当日并未作出回应;31日,失去耐心的车主们与首发集团工作人员发生争执,3小时后,首发集团有关负责人刘部长接待了这些车主。车主认为诉求很明确,希望尽快解决,但刘部长面露难色,只好强调主动权不在首发集团,同样希望尽快解决。首发集团3次雷同的回应显然不能让车主满意,交涉中一度引起了车主的激动情绪。

  交涉涉及两个关键问题:第一,是否属于不可抗力?第二是,首发集团为何不主动搜集?
  在31日聚集车主的强烈要求下,首发集团让每位车主写下损失和赔偿期望,并表示尽快解决。多位法律界人士表示,车过收费站已经形成合同关系,首发集团有义务保证安全,协商不成可提起诉讼。7月21日,暴雨中坚持收费的高速公路不仅京港澳高速一处,所幸未导致类似的严重后果,事后均遭到了公众质疑。


  深度报道和新闻评论增多问责、反思更加犀利深刻

  7月25日,索赔消息经媒体披露,很快被网络转载3000余次,至27日转载超过7000次。此后由于报道重点由灾害反思,转向重灾区的灾后重建和安置,关注度有所降低,转载量呈下降趋势。

  但本数据曲线并不说明舆情危机随之缓解。在事件初期,媒体报道以一般消息为主。而在27日以后,随着事件脉络逐渐清晰,车主通过媒体表达诉求,加之首发集团回应无明显进展,深度专题报道和新闻评论开始增多,问责、反思和批评更加犀利和深刻。

  车主说法:“全赔新车是不太可能的,对首发也不公平……他们没做到合理的通知、疏导,还在那里收费,没有及时阻止其他车辆进来。他们来谈不可抗力,是非常牵强的。”(2012年8月1日中国广播网)
  媒体评论:“面对索赔,把问题丢给政府解决,首发集团可谓精明。而解决办法由北京防汛办统一安排,其实是撇清责任的表现。有个问题要搞清楚:车主索赔,并不是向政府申请灾后补偿,而是要求首发集团对造成的损失作出赔偿。换句话说,车主并非在讨救济,而是在依法维权……一些国企留给人们的印象是,在谋利发财的时候无视公共责任和公共属性,而在有可能亏本遭遇麻烦的时候便寻求政府的保护。”


  首发集团回应:“高速公路管理,道路的封闭、开启,是由交通主管部门确定,我们是企业,我们没有权利想开就开,想关就关。一位首发工作人员说,每辆车的受损情况不同、价格不同,车主误工、受伤情况也不同,每一个人的诉求都不同,还有人是想借机发一笔,报废旧车,让首发赔新车,解决方案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2012年8月1日中国广播网)


  网友态度并非“一边倒”

  在被问到“北京在应对暴雨有什么不足”时,5个选项中有3个均涉及交通方面,且除排水设施落后这样的硬件缺陷外,另2项都和应急预案有关,显而易见,道路积水是影响这些选项的重要因素,加之该路段属于收费路段,合同关系更加清晰。

  在“问题2”中,偏向应该停止收费的和倾向不该停止收费的网友数量比例基本持平。

  综合“问题2”和“问题3”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即便是同一调查范围、同一事件,叙述方法不同,其舆情态势也会随之变化,即只要应对足够公开、理性,而不是采取推诿、“扣帽子”的做法,是足以缓解一定的舆情压力的,这值得所有舆情应对单位的注意。


  企业应对态度较为被动机械地理解“惯例”

  应该说,在“7·21”暴雨灾害中,政府、公共服务企业、公众都有其相对的责任,诸多因素导致措手不及。在首发集团的回应中,也能感受到其解决问题的诚意和无奈,但就善后应对方面仍有欠妥之处。

  首先,应对态度较为被动。为保证灾害信息的准确,有关消息均由政府官方发布,显然首发集团机械地理解了这一“惯例”,将“发布”和“倾听”混为一谈,没有做到积极沟通。在这次索赔事件中,车主只有通过聚集的方式才得以与有关负责人对话,可见沟通渠道的不顺畅。

  对话中,车主并没有要求立即达成诉求,正是因为首发集团方面无人听取车主意见、车主多次询问无进展的情况下,才导致冲突升级。所以,出现问题后采取躲避、拖延的应对方式是不可取的。

  其次,应对措辞失当。首发集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有人是想借机发一笔,报废旧车,让首发赔新车,解决方案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我们能感受到处理此事的困难复杂程度,但如此表述,只能将自身处于舆论的对立面,继续刺激公众情绪升级,也就难怪媒体评论批评其“国企作风”,结果是对企业一方更加不利。作为公共服务企业,也应知道自己的主要角色是服务。

  因此,公共服务企业在遇到突发事件、投诉时,如能更主动地沟通,端正自己的位置,在善于倾听的同时做到“有话好好说”,更容易在达成谅解之前形成理解,有利于危机事件的解决和企业形象的塑造,这需要公共服务企业的价值观全面改善。策划:中国企业研究院中企舆情实验室数据提供:优讯时代(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何智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首发,车主索赔,索赔事件,惯例,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