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府街风湖里社区
风湖里社区,北起鞍山西道、南至湖镜道、东至柳荫路、西至白堤路,占地11万平方米,由3个自然院、18栋楼、66个楼门、3栋高层组成;居住着1500余户、4000余人,流动人口约500余人,是一个有着30余年楼龄的老旧社区。
风湖里社区有一个已经持续了3年的特色社区活动——倡导环保生活的风湖里闲置物品置换活动。风湖里居委会王玲说,其实最初想到在社区里搞这个活动是缘于一次很普通的聊天。两个社区居民来居委会,说起家里有很多闲置的东西,基本上都是好好的,还能使用,可是这些东西平时用不着,卖了吧不值钱,扔了吧舍不得,给别人又怕人家嫌弃。这个小小的话题一下子打开了居委会里工作人员和居民的话匣子,王玲在风湖里居委会工作已经10年了,对于风湖里的情况非常了解。王玲觉得,谁家都有这些闲置的东西,不如让大伙都拿出来,就在社区里搞个活动,以物易物,不仅能废物利用,还能拉近邻里的距离。
王玲的想法得到了社区居民的赞同,一下子邻里之间把整理家庭闲置物品当成了一个中心话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第一届闲置物品置换活动如期举行。社区志愿者、闲置物品交换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战荻蒨告诉记者,“我们社区环保这方面是一个很大特色吧,我们开展闲置物品置换活动,已经办了三届了,每年一届,第一年的时候大家都害怕万一到时候没人来怎么办,多尴尬啊。不过效果出奇的好,居民们都很踊跃地参加。”
战荻蒨觉得这样的活动特别有意义,她说今年的活动已经是第三届,考虑到社区里青少年很多,这些孩子的家长都是一些年轻人,大多给孩子买东西都很随意,很多青少年都有很多不需要的玩具和文具,他们就专门举办一个青少年的闲置物品交换活动,让孩子们从小就树立环保意识。
风湖里社区有六个特色楼门,作为楼门文化的一个缩影,这六个楼门各有特点。其中不仅有各个社区都能见到的“文化楼门”“和谐楼门”,也能找到“环保楼门”甚至是“消防楼门”。风湖里9号楼3门就是远近有名的消防特色楼门,60多岁的王学欣阿姨就是消防特色楼门的楼长,提起他们楼门的特色,王阿姨说,“我们这个消防特色楼门,主要是在防范火灾这方面做得比较好。我们这是30多年的老房子,防火意识一定要强,只要大家防火意识增强了,危险才能降到最低,才能减少火灾的隐患。我们当上消防特色楼门也是给大家做一个榜样,让我们社区都能有这种防范意识。”
王学欣阿姨介绍自己楼门的经验,告诉记者首先楼道里有易燃的杂物就会及时清理,必须保证防火通道的通畅,而且不会有因杂物堆积致使火情恶化的可能。其次呢,就是加强大家防火的意识,只有居民们意识增强了,才能更好地防范。王阿姨还给家家户户发放防火的小册子,平时提醒大家这方面的防范措施和一些自救的技巧。“我也经常走访各家,常沟通常提示嘛,走访的过程中我们也更和睦了。”
记者手记
采访风湖里社区时正逢风湖里旧楼区提升改造,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奔走忙碌于各个楼门之间,居委会主任王玲也是在空闲的间隙跟记者介绍一些情况。但就是在这种最普通不过的工作状态下,记者看到了社区工作者最真实的工作场景。社区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生活在社区,社区里的每一个改变都会影响到社区里的每一个人。对于在这样的老社区里倡导环保生活,王玲说,她觉得老社区里的年轻人最需要接受环保的理念,他们生活中的很多细节都是在浪费,比如洗脸一定要让自来水龙头不停地流水,刷牙也不关。比如剩饭剩菜从不收拾,也不打包。再比如,在家里玩电脑,还要开着电视,开着大灯。这些生活中的细节都是环保观念缺失在个人行动中的体现。王玲觉得要做好这种有着30多年历史的老小区的工作,就要和小区里的人过一样的日子,想他们想的事情。王玲笑谈,趁着自己还不用帮儿女带孩子,她要在这个她热爱的社区多做一些事情。记者发现,作为最基层的社区工作者,他们朴实无华,但他们却是可爱的,因为他们就像我们的家人。
本版撰文 新报记者 解菁 实习生 尹航 摄影 王健
资料图片由学府街宣传科提供
访谈
老社区打造新概念
学府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高忠信
我们风湖里社区居委会整体特别好,党委班子坚强而且很团结,工作人员也都把每项工作做到实处。他们自己有一个工作目标和宗旨就是“党心聚民心,务实惠民生,服务上水平”。我们风湖里社区活动条件和地方都有限,和新成立的小区没法比,可是我们的居民热情很高涨,只要有活动都会积极主动地参加。小区的规范和规划很多都要靠居民自己主动去做,居民自己把氛围搞好了,大家生活得也舒心和安心。
风湖里小区整体的环保意识特别强,像年长的人们,一般老一辈的传统在那,他们自己就有很强的环保意识。慢慢地居委会也开始开展一些活动,从娃娃们抓起,让孩子们从小就有环保意识。居委会经常会搞一些环保教育,还有就是从身边找典型人物事例给大家做榜样,这样居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也让大家知道环保就在我们身边,让居民更加爱护身边的环境。
看到居委会做的工作和居民们的积极参与,我们街里感到很欣慰。居委会的工作是长期坚持下来的,而且他们工作必须务实,只有他们做好了,百姓们的赞誉度才会高,才会积极参与。只有他们跟居民沟通得多了,关系融洽了,社区才能更和谐。
各方声音
2号楼1门 绿色环保楼门楼长 张昭兰
我今年76了,自打居委会一成立,大概是1990年吧,我就开始干楼长了,一直干到现在。现在岁数大了,有时候有点要打印或查询的东西,我就让孩子们帮我弄弄,我们是全家总动员。要说起我们这绿色环保楼门,那可是我们这一楼的骄傲啊。这楼门外面,我们自己弄的小花坛,月季花、牡丹花都是我们自己买来种上,后期浇水施肥都是我们大家轮流来的。
这楼道里,物业的保洁人员最爱做我们楼的卫生,因为我们一直保持自己做卫生的传统。以前哪有保洁啊,都是我们每层居民自己打扫,大家都形成习惯了,而且也都很自觉地维护环境卫生。楼道里每层我们也摆放架子或者瓶子,里面放上鲜花,现在更多的是绢花了,因为更好打理些。在每一楼层,我们也有不同特色的摆放,像是贴福字、贴一些节能减排的小窍门、挂八仙过海的宫灯等等很多很多。反正一句话,进来我们这楼门就像回到家一样,既干净又温馨。
热心志愿者 战荻蒨
我们社区环保这方面是一个很大特色吧,我们开展闲置物品置换这个活动,让大家把家里没用的东西都拿出来交换,换一些自己用得到的东西回家。有时候家里有些锅碗瓢盆,放那放着吧,用不上了,扔了吧,又没坏,怪可惜的,所以开展这个活动,就是让大家不浪费资源,合理利用。我们已经办了三届了,每年一届,第一年的时候大家都害怕万一到时候没人来怎么办,多尴尬啊。不过效果出奇的好,居民们都很踊跃的参加,来了四五十人吧。到了今年第三届,我们就专门举办一个青少年的闲置物品交换,让孩子们从小就树立环保意识。
学习雷锋典型 李振升
我们社区居委会人缘好,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群众工作做起来有难度,居委会工作人员都操心受累,废寝忘食的,有时候工作到十一二点呢,我看着都觉得他们辛苦。居委会工作人员也很为我们百姓着想,所以生活在我们小区很幸福,平时大家也都是相互帮忙。
我1986年就搬进这个小区了,平时在社区里也是个好管闲事的人,谁家有点事都愿意帮忙。我们一墙之隔的杨奶奶,这么多年我们就一直出一份力帮着照顾着。2009年的时候杨爷爷去世了,闺女们都在国外,平时就剩她一个人,还让她做什么饭啊,索性我们吃嘛就给她送点。平时能有什么帮到她的我们也都帮衬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