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企业之声 > 企业之声 > 正文
中国企业逐渐获得国际社会认可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时间:2012/8/1 9:55:15     
  在中国政府近几年持续性的鼓励下,中国企业对欧洲的投资呈爆发式增长。“尽管面临欧债危机,但欧洲的基础还在,欧洲一些不错的企业拥有的技术、品牌、渠道优势是中国企业欠缺的。”刚刚从德国回国的一家民营机床类公司董事长詹先生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  

 

  在中国政府近几年持续性的鼓励下,中国企业对欧洲的投资呈爆发式增长。

  “尽管面临欧债危机,但欧洲的基础还在,欧洲一些不错的企业拥有的技术、品牌、渠道优势是中国企业欠缺的。”刚刚从德国回国的一家民营机床类公司董事长詹先生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

  “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的确大大改善了中国投资在欧洲的市场准入待遇。”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曾公开表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庆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5至8年内,很难彻底解决欧债危机问题。

  一片悲观之下,多位欧洲国家元首也来到中国游说中国企业赴欧投资。很多国家甚至把吸引投资的机构设在了中国。以瑞典为例,瑞典投资贸易促进署中国代表处成立的5年间,就从中国引进了100个投资合作项目。

  詹先生就是在一次欧洲国家元首来访后,被邀请去到国外进行考察的。

欧洲吸引外资愿望更迫切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徐洪才告诉记者,欧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已经完成,在欧债危机的背景下,欧洲还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出生率低等诸多问题。依靠自身很难走出欧债危机的泥潭,急需要外界予以帮助,尤其是来自实体经济领域的帮助。

  同时有专家表示,危机使得不少欧洲企业陷入困境,其资产定价大幅度下降,流动性紧张,从而迫使企业主动寻求外部投资者参股甚至收购控股权,并显著降低了中国等外部投资者参与的成本。这回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第二季也必然会发挥类似的功用。

  詹先生到德国准备投资的一家机床公司正是由于陷入了困境,才允许外部投资者进入的。

  詹先生之所以到德国考察,原来他之前在一家国有机床公司上班时,经历的一件事:该国有机床公司曾经在6年以前投资了一家德国机床厂,这笔投资日后给该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德国的技术也使这家国有企业脱胎换骨。

  这一次,詹先生面对的是一家家族企业。该家族企业最开始对中国企业很排斥,但詹先生先后7次登门,凭借着诚意打动了这家家族企业的掌门人。这才允许詹先生进行投资,但只能处于持股地位。

  “这已经足够了,凭借着该企业的技术,我的公司技术升级换代完全没有问题。”詹先生说。

  此外,当地政府对于中国企业投资也非常欢迎,甚至给詹先生推荐了好几所中文学校,以方便詹先生的子女来到德国后解决上学的问题。

  安永审计合伙人周昭媚曾表示,中国海外投资在欧洲的投资领域集中在金融服务领域和制造、生产企业。欧洲市场无论从行业结构、企业类别和生产管理技术上看都是一个很成熟的市场。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欧洲市场上家族企业势力强大,而且以高福利著称,这会增加企业投资以后的人工成本。

中国企业日渐规范获欧洲认可

  “事实上欧洲的企业还是很挑剔的,对于中国企业的投资要求,欧洲企业都会做一番细致的调查,确认该企业是正规的企业才会考虑合作事宜。”一位不愿具名的长期从事并购的律师告诉记者。

  詹先生告诉记者,事实上,德国这家家族企业曾悄悄派人到中国调查过我的公司,发现公司运作一切都很正规,这才有了谈判的基础。

  上述不愿具名的律师告诉记者,尤其是最近两年,欧洲企业明显对中国企业变得更为认可。认为中国企业在运转和组织架构等方面是比较成熟的,和中国企业合作,越来越放心。

  最典型的是中国吉利汽车2010年收购瑞典沃尔沃汽车。这个消息见诸中欧报章时,业界、工会一开始都不看好,但经过这几年,在国际化团队组建、高度市场化的本土运营经验、砍价等谈判技巧等方面,吉利越来越游刃有余。

  同时,中国企业也在帮助着欧洲企业进一步发展。中国投资者的介入使欧洲公司可能成功开展重组,甚至避免或至少减少就业岗位的损失。除了注资以确保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或为企业发展创造新的机会外,被中国公司全部或部分收购的欧洲企业还可能更容易地进入中国市场,因为中国公司在欧洲开展的绝大多数收购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把新技术和产品带到中国。

责任编辑:雅思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中国企业,国际社会,认可 ,,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