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小口废品回收市场启示录——
东小口,一个曾经承载着北京三分之一垃圾集中回收量的废品市场即将面临拆迁。千余家废品回收站、超过三万人的废品回收大军该走向何方?政府在城市静脉行业的发展中又应充当怎样的角色?
最后的回收者
7月17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走访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镇时发现,东小口西侧的废品回收市场很多商铺都已经拆迁,而在东部的贺村,虽然也有不少商家搬离,但废品回收市场整体仍在。回收商铺一个紧挨一个,最为常见的是简陋的砖房与散乱的废品。
在众多商户中,左传建的小铺子显得格外拥挤,一百多平米的场子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电器零件,虽然拥挤,但却异常有序,各种零部件被分门别类整齐堆放。左传建就在这小山似的废品堆里淘着宝贝。
“电路板,拆下来能卖十块钱一斤,电线里的铜丝也是个好东西。最值钱的是这个压缩机,能卖一百块钱呢。”左传建一边拆着旧空调,一边向本报记者介绍。旧电器的分类拆解与回收是每个回收商都必须掌握的技术,这样才能让废旧电器的利益最大化。拆下来的金属一般会被卖去河北,而电路板则会被运往广东。
左传建的场子每个月租金2000元,以前生意好的时候每个月能稳赚一万多,他还雇了几个工人做帮手。 “最近铜和铁都很难卖出去,没多少活干,工人也让他们先回家了。现在勉强维持生计吧。”
左传建被告知,最迟到年底,这里就将全部完成拆迁。拆迁对他意味着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有可能导致失业。“新地方不好找啊,很多我认识的人都回家不干了。”当被记者问及拆迁后的打算,左传建皱起了眉头。
面临困扰的,不止左传建一人。河南周口的袁大雷97年时就已经来到北京,如今在东小口做废纸回收生意。与挨家挨户上门回收废纸的不同,袁大雷主要回收印刷厂的纸张边料。由印刷厂负责把废纸边料运送到他所在的废品市场,然后他再将这些边料出售给山东的买家。这种类似废品中转站的生意,最好的时候每个月能给他带来近2万元的收入。
“最近印刷行业不景气,生意难做啊。”袁大雷指着足足堆满三个篮球场的面积、高度将近两层楼的废纸说,“以前一天最多能出40多吨的货,现在能有2吨就不错了。”据他介绍,每吨废纸的利润大约在五六十元,缴完租金,剩下的钱还不够维持生活。
“这几年一直搬来搬去,货物多,每次搬场都很累人。”袁大雷一直没有找到固定的场所作为自己生意的据点,搬来贺村的这个仓库也没多久,“今天工商局来了三个人,说是以后昌平区不允许再开设这样的废品回收市场了。”
政府的角色失位
生存环境的不断变迁与日益缩小,是许多废品回收人员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据昌平区商务委工作人员介绍,政府并未确定新的废品集散地将坐落于何方,可以确定的是,类似农贸市场的废品回收站以后将不会在昌平区出现。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在废品回收市场内,很少会出现政府的身影。记者向当地的回收者询问废品回收市场的管理情况时,来自河南南阳的郭先生表示,除了今天工商局来人通知拆迁,平时政府几乎不会派人过来。
据了解,在社区进行废品回收时,回收人员需要得到小区物业公司的许可,并每个月缴纳一定费用,才能在该社区开展回收业务。甚至回收的时间、方式等都要听从物业公司的。政府说了不算,物业说了算的情况在业内十分普遍。
据知名环保人士、“自然大学”研究员陈立雯介绍,政府部门目前对于废品回收这一行业,既不鼓励也不支持,任其发展。
陈立雯从2011年底得知东小口废品回收市场即将拆迁的消息后,多次前往当地进行调研与拍摄,她发现,政府并没有真正将废品回收纳入管理范围之内,而是采取可有可无的态度。
“废品回收市场的作用远远大于存在的问题,而且它存在的问题并不是自身造成的,是因为缺乏管理。整个行业长期以市场为导向,有利润就做,没利润就不做,而不是从垃圾管理、资源再生角度来考虑。回收人员的不断减少,最终会对城市垃圾处理带来负面影响。这就需要政策的支持以及细致的规划与管理。”陈立雯表示。
城市建设应为废品回收预留位置
北京晓清环保集团市场总监胡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对政府介入废品回收行业的必要性表示了认同,“在国家没有大力提倡环保的时候,废品回收利用市场就已经自发形成了。现在,国家有必要把这种无组织的回收变成有组织的循环利用。如果缺乏有序的管理体制,长期困扰废品回收市场的卫生、环保、治安、消防等问题就无法得到解决。”
与目前存在的问题相比,胡涛更加肯定废品回收市场的环保效益:“废品回收人员其实在为政府分忧,他们的存在起到了缩减污染的作用。特别是现代的电子垃圾,置之不理的话,一节电池就能污染好几亩地,更不用说大型的废旧电器。虽然在回收的过程中,他们会造成一定的二次污染,但总比不去处理要好。而且我相信,一旦管理从无序变为有序,这些二次污染也将得到极大的减轻。”
“垃圾回收是市政工程的一部分,回收场必须要建,这就像是公共设施一样。而且可以用很多年,把它看成工厂就行。从晓清集团的经验来看,在技术层面上也没有太大的问题。”胡涛说。
在陈立雯看来,政府对于废品回收行业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成本,就能获得巨大的环保收益:“可以把废品回收当成市政基础建设,把它并到垃圾管理上去。处理垃圾政府还要花钱,而废品回收正好相反,是回收人员自己出钱购买废品,并进行集中与分类。要想改变目前完全以市场为导向的情况,政府就应该给予税收政策和土地使用上的补助。”
“没有相对稳定的场所,一直处于搬家的状态,对于回收者而言是很大的损失。其实整个废品回收利用链条,在北京完成的部分仅仅是收集和分类而已,在环境保护方面不存在太大隐患,很少涉及到水和空气的污染。”陈立雯认为,提供固定的回收场所,在环保上并没有太大弊端,“最关键的是要把废品回收纳入政府的管理范围之内,在城市建设中考虑到这一环,并预留规划用地。在城市规模扩张的同时,也要考虑城市垃圾扩张的问题。如何回收、如何集中,都需要有相关的计划。而这些,现在几乎都是空白的。”